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4:28

  本文选题:乙型肝炎病毒 切入点:白介素17 出处:《山东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可引起人的急、慢性肝炎。长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宿主的免疫调节紊乱是导致病毒不能有效清除,引起慢性炎症,病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众多的细胞因子不仅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并且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例如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2和IL18等均具有非细胞毒性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IL12和IL2也已有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的报道。IL17和IL22是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17,Thl7)主要效应细胞因子。目前很多研究证实Thl7参与到急性或慢性肝损害的炎症反应中。有研究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血清中IL17的浓度和Th17的数量与血清中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血清中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水平呈正相关,而IL22水平与肝脏炎症水平呈负相关。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可能具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实验选取了在可持续复制HBV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进行验证。 抗粘病毒蛋白A(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是两个重要的抗病毒蛋白,其具有抗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包括HBV. MxA在胞浆内与病毒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直接结合,在病毒侵入细胞的早期抑制病毒复制。OAS可使ATP聚合成2,5-寡腺苷酸,以激活细胞内核酸酶,降解病毒mRNA,从而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在本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IL17导致的HBV抑制作用与MxA和OAS的关系。 第一部分IL17在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IL17在可持续分泌HBV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4ng/ml、1ng/ml和250pg/ml)的IL17和anti-IL17R Ab (anti-IL17R antibody,anti-IL17R Ab)干预HepG2.2.15细胞,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用含有1ng/ml IL17,1ng/ml抗IL17抗体和(?)1μg/ml阿德福韦酯的细胞培养液作用于HepG2.2.15细胞,加药后3d收集培养上清液,5d收集上清液和细胞,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 DNA、(?)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细胞上清的HBsAg和HBeAg。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VOA)和Dunnett's test用来比较各组间的差别。 结果:(1)不同浓度水平的IL17组和anti-IL17R Ab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epG2.2.15细胞CCK8值均无明显差别(表1-2,P0.05)。IL17对细胞的增殖无抑制和促进作用。 (2)IL17组细胞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9±0.15,7.14±0.13,P005);anti-IL17R Ab组细胞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0.16,7.14±0.13,P0.05):阿德福韦酯组细胞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17组和anti-IL17R Ab组(6.11±0.36,P0.05)。 (3)3d和5d时IL17组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4.67±0.31,4.47±0.34,P0.05;4.70±0.34,4.57±0.38,P0.05);3d和15d(?)anti-IL17R Ab组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0±0.21,4.47±0.34,P0.05;5.10±0.21,4.57±0.38,P0.05);3d和5d时阿德福韦酯组细胞上清液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17组和anti-IL17R Ab组(3.59±0.49,P0.05;3.35±0.44,P0.05)。 (4)IL17组3d时细胞上清液中(?)HBs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9.71±1.55,10.72±0.95,P0.05),5d时细胞上清液中(?)BsA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7.56±0.60,9.19±1.20,P0.05);anti IL17R Ab组3d时细胞上清液HBsAg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2.78±0.96,10.72±0.95,P0.05),5天时细胞上清液HBs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0.72±1.16,9.19±1.20,P0.05);3d和5d阿德福韦酯组细胞上清液HBs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9.41±1.65,10.72±0.95,,P0.05;9.78±1.23,9.19±1.20,P0.05)。 (5)3d和5d IL17组细胞细胞上清液中HBcA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34.90±3.68,43.10±5.46,P0.05;24.92±6.18,43.95±6.64,P0.05);3d和(?)5d anti-IL17R Ab组细胞上清液HBe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5.07±4.33,43.10±5.46,P0.05;48.31±9.49,43.95±6.64,P0.05);3d和5d阿德福韦酯组细胞上清液HBe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0.56±6.12,43.10±5.46,P0.05;41.51±4.88,43.95±6.64,P0.05)。 (6)4ng/ml,lng/ml,250pg/ml IL17组间比较,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 HBsAg,HBeAg,细胞内HBV DN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表1-6,P0.05)。第5天IL17可降低细胞上清液HBsAg水平,第3天IL17无法降低HBsAg水平;第5天IL17对细胞上清液HBeAg的抑制率43.31%,第3天对细胞上清液HBeAg的抑制率为19.04%。 结论:IL17对HepG2.2.15细胞增殖无抑制和促进作用。IL17可在不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的情况下,对HepG2.2.15细胞系内的HBV复制产生抑制作用。IL17的抑制作用在250pg/ml至4ng/ml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性,有时间依赖性。IL17与阿德福韦酯间抗病毒作用机制不同。 第二部分IL22在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目的:探究IL22在可持续分泌HBV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方法: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4ng/ml、1ng/ml和250pg/ml)的IL22和抗IL22抗体(anti-IL22R antibody,anti-IL22R Ab)干预HopG2.2.15细胞,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用含有1ng/ml IL22, lng/ml anti-IL22R Ab和(?)1μg/ml阿德福韦酯的细胞培养液作用于HepG2.2.15细胞,加药后3d收集培养上清液,5d收集上清液和细胞,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 DNA、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细胞上清的(?)BsAg和HBeAg。应用(?)ANVOA和Dunnett's test用来比较各组间的差别。 结果:(1)不同浓度水平的IL22组和(?)anti-IL22R Ab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epG2.2.15细胞CCK8值均无明显差别(表2-1,P0.05)。IL22对细胞的增殖无抑制和促进作用。 (2)IL22组细胞内HBV DNA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7.28±0.26,7.14±0.13,P0.05);anti-IL22Ab组细胞内HBV D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7.24±0.17,7.14±0.13,P0.05)。 (3)3d和5d时IL22组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4.87±0.63,4.47±0.34,P0.05;4.68±0.70,4.57±0.38,P0.05);3d和5d时anti-IL22R Ab组细胞上清液HBV D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70±0.50,4.47±0.34,P0.05;4.77±0.33,4.57±0.38,P0.05); (4)3d和5d时IL22组细胞上清液中HBs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1.07±1.15,10.72±0.95,P0.05;8.99±0.42,9.19±1.20,P0.05);3d和5d时anti-IL22R Ab组细胞上清液HBs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9.80±1.50,10.72±0.95,P0.05;10.27±1.24,9.19±1.20,P0.05)。 (5)3d和5d时IL22组细胞细胞上清液中HBeAg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异常(45.42±6.80,43.10±5.46,P0.05;37.80±7.55,43.95±6.64,P0.05):3d和5d时(?)anti-IL22R Ab细胞上清液HBe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0.06±4.29,43.10±5.46,P0.05:39.45±6.99,43.95±6.64,P0.05)。 结论:IL22(?)HepG2.2.15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和促进作用,对HepG2.2.15细胞系内的HBV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第三部分IL17对HepG2.2.15细胞内部分抗病毒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IL17对HepG2.2.15细胞内部分抗病毒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究其与IL17抗HBV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1ng/ml IL17干预HepG2.2.15细胞。选取部分抗病毒蛋白如抗粘病毒蛋白A(MxA)、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干扰毒刺激基因因子3(ISGF3)、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2(STAT2),Reak-timeRT-PCR方法检测IL17作用72h后HepG2.2.15细胞内OAS、STAT1、STAT2、1SGF3和MxA基因转录产物mRNAQ水平变化,以β-actino基因(?)mRNA作为检测内参照。用(?)MxA siRNA和IOAS siRNA诱导沉默HepG2.2.15细胞内MxA和OAS基因转录,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IL17作用下MxA和OAS基因转录产物mRNA水平变化,Real timePCR方法检HepG2.2.15细胞内HBV DNA水平变化。应用ANVOA和(?)Dunnett's test用来比较各组间的差别。 结果:(1)IL17作用后HepG2.2.15细胞内MxA和OAS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值为16.56(P0.05)和19.88(P0.05);STAT1, STAT2, ISGF3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值为1.67(P0.05)、1.98(P0.05)和1.93(P0.05) (2) MxA siRNA可有效沉默IL17诱导的MxA转录(沉默效率为82.63%),同步检测(?)MxA siRNA组细胞内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09±0.21,6.76±0.28,P0.05)。 (3) OAS siRNA可有效沉默IL17诱导的OAS转录(沉默效率为81.07%),同步检测(?)OAS siRNA组细胞内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19±0.13,6.76±0.28,P0.05) 结论:IL17作用可以诱导HepG2.2.15细胞内MxA和(?)OAS基因活跃转录,并产生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兵;刘星;;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12例疗效观察[J];肝脏;2007年05期

2 李端;曹耀章;杜德伟;;阿德福韦酯用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3 谢永海;;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6期

4 李继红;;阿德福韦酯联用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6期

5 孙华;袁利艳;杜信宏;;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3期

6 林万宝;闵胜利;;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23期

7 魏崧松;周向红;;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耐药性乙型肝炎53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13期

8 吴柏平;;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19期

9 向华;纪y=斌;曾传莉;钱云松;;阿德福韦酯联合黄芩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1期

10 薛镇平;;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缘;祖卉;张建军;;阿德福韦酯糖精共晶形成的热力学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叶永安;邵凤珍;周大桥;张明香;薛敬东;刘铁军;池晓玲;王宪波;卢秉久;李筠;闵乐泉;李芹;毛德文;杨华升;杨宏志;赵文霞;李勇;张国梁;刘梦阳;李小科;;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龚辉;邱梦标;粟庆娟;毛红霞;熊水印;潘永平;;茵栀黄颗粒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4 洪俐;;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郑玲;潘晨;高海兵;;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成本比较[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沈华江;兰少波;周建康;王志炜;郭亚光;费迎明;吴勇;孟春萍;钟建平;;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宁宁;陆伟;刘建勇;段毅力;;阿德福韦酯对预防肝癌冷循环微波消融根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吴启文;谭行华;林炳亮;吴振新;;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欣;徐龙;张骏;任贵英;徐贞秋;龙涛;姚雪兵;朱龙川;付军;熊晓晴;;乙肝基因分型与阿德福韦酯疗效相关性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10 陶兴飞;;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68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绵;“名正”诉“代丁”侵权纠纷案广受关注[N];中国质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正午;阿德福韦酯混战将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白晓芸;八年磨一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王飞;辰欣药业“丁贺”研究另辟蹊径[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栀子;抗乙肝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成功上市[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董媛媛;正大天晴 八年磨一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云涛;执着创新成就阿德福韦酯E晶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付德明;抗乙肝病毒新药阿德福韦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商报记者  徐慧;八年磨一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10 谢秉源;福建广生堂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获准生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兵;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杨帆;小鼠病毒性心肌炎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林松;Th17细胞及IL-17与病毒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吕卉;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化策略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万琳琳;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临床分型、皮肤表现和Th17细胞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周霞;阿德福韦酯耐药模式及其免疫选择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谢三祥;Th1和Th17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艳丽;microRNA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Th17细胞分化调控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葛剑;Th17、Th1和Tc1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罗权;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阿德福韦酯的合成及中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姚洪雷;阿德福韦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建中;阿德福韦酯的合成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陈永青;龙柴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吴碧琛;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频率的比较[D];中南大学;2012年

6 黄燕;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谷晓晶;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三年的随机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高峰;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廖非;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银屑病及白癜风的关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洁;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情况及与基因型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1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01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