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2004-2013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2 16:38

  本文选题:血吸虫病 切入点:综合治理 出处:《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实施10年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经过10年的综合防治,全省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 364.79 hm2降至2013年的1 528.50 hm2,减少了64.98%,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别由2004年的4.71%和0.26只/0.1 m2降至2013年的1.35%和0.04只/0.1 m2,降幅分别为71.34%和84.62%。2008年后仅2011年和2013年查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人群感染率(0.002 1%)与牛感染率(0.020 9%)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9.84%和99.44%,2008年后未再发现急性感染病例。疫情较重的212个一、二、三类村均下降为四类和五类村,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流行区村民及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但巩固和扩大现有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key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ject in Yunnan Province for 10 year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next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the data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13 were collected. Results after 10 years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the area of snail decreased from 4 364.79 hm2 in 2004 to 1 528.50 mm 2 in 2013, which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snail frame by 64.98%. The density of live snails decreased from 4.71% in 2004 and 0.26 / 0.1 m2 in 2004 to 1.35% and 0.04 / / 0.1 m2 in 2013,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 was 71.34% and 84.62%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ectious snails were detected only in 2011 and 2013 after 2008. The annual decline of 99.84% and 99.44%, and no further cases of acute infection have been found since 2008. 212 of the more severe cases were reported. Two and three kinds of villages were reduced to four and five kinds of villages, which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or transmission blocking. The awareness rates of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knowledge among villagers and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ndemic areas were over 90% and 9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effect of schistosomiasis in Yunnan Province is remarkable. But the task of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existing prevention and cure achievements is still very arduous.
【作者单位】: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178B06)
【分类号】:R53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美芬;冯锡光;董毅;熊孟韬;吴兴;;云南省2000~2004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6年02期

2 杨文灿;;2004~2009年云南洱源县防治血吸虫病效果[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年01期

3 郭家钢,余晴;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及趋势[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5期

4 罗天鹏;左中勋;;云南省大理州30年钉螺控制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3期

5 董兴齐;冯锡光;董毅;熊孟韬;吴明寿;张云;沈美芬;邵宗体;黄鹏;;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5期

6 郝阳;吴晓华;郑浩;王立英;郭家钢;夏刚;陈朝;周晓农;;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6期

7 依火伍力;周艺彪;刘刚明;吴子松;汪仕安;徐亮;刘洪斌;姜庆五;;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年04期

8 周晓农,汪天平,王立英,郭家钢,余晴,许静,王汝波,陈朝,贾铁武;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7期

9 余晴;赵根明;郭家钢;;我国不同阶段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策略演变[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刘金明;宋俊霞;马世春;朱春霞;贺亮;周煜;刘一平;阳爱国;董国栋;王玉龙;池丽娟;石耀军;李浩;金亚美;林矫矫;;2011年中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长芳;;健康教育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2 丁平;;安庆市2005~2010年血吸虫病报告情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3 聂国祥;试从长江中、下游流域钉螺分布格局探讨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J];冰川冻土;1984年04期

4 马巍;廖文根;匡尚富;刘建军;连友喜;;钉螺适宜孳生地环境与水情变化响应关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0期

5 杨永峰;彭镇华;孙启祥;周金星;;重大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区扩散的潜在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6 周金星;孙启祥;杨永峰;;长江中下游流域滩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7 邱娟;李仁东;徐兴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现状的地理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8 杨建洲;赵正元;;日本血吸虫病抗体阳性家庭聚集性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来如意;周瑞红;费艳霞;曹春连;;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年04期

10 周红;;安络化纤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9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光华;姜志宽;;主要鼠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与鼠的防控策略的探讨[A];纪念江苏省昆虫学会九十周年论文集粹[C];2010年

2 宋鸿焘;李龙根;神学慧;田启安;纪长生;;血吸虫重复感染病人多次接受吡喹酮治疗效果评价[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光华;姜志宽;丁凌云;王莉;;主要鼠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与鼠的防控策略的探讨[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王学东;陈新峰;吴锋;袁飞;朱振球;胡一河;刘永元;;钉螺在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易感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5 何亮才;王加松;李华忠;荣先兵;袁梅枝;彭孝武;朱少良;王璐;贺正文;杨志强;洪敏;;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现场推广应用效果[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娟;TLR2与TLR4对日本血吸虫感染转归影响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郑会民;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宿主辅助性T细胞反应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朱传刚;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戴橄;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相关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其DNA疫苗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夏艳勋;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新基因的克隆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欣之;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差异表达基因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杨坤;血吸虫病景观格局与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赵根明;中国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研究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9 车宏莉;日本血吸虫病免疫传感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蔡茹;吡喹酮抗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睿;重组全长副肌球蛋白在小鼠与水牛中杭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刘云;估计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的数学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储凯;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虫卵分布与免疫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邢荣鹤;日本血吸虫Sjzfp1基因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于小鼠的药效药动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萍;日本血吸虫rSjLAP和rSjFBPA重组蛋白抗原疫苗的保护性免疫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姜黎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共卫生资源及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8 房功思;溶血磷脂酶Sj1539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中的初步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敏;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黄翠云;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趋势及对主要高危人群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应坚持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策略[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2 林金祥;关于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管理及今后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策略的建议[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3 郭家钢,郑江;中国血吸虫病流行与防治[J];疾病控制杂志;2000年04期

4 戴光强;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几点思考[J];疾病控制杂志;2001年02期

5 熊孟韬;冯锡光;董毅;张云;吴明寿;邵宗体;黄鹏;Q,

本文编号:1649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49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