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例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临床分析
本文选题:肝炎 切入点:肝硬化 出处:《肝脏》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相关规律。方法对146例乙型肝炎HBsAg转阴者,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男性组有乙型肝炎家族史72例(59.0%),女性组有乙型肝炎家族史11例(45.8%)。HBsAg转阴时平均年龄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41.3±10.2)岁、慢性乙型肝炎(45.0±12.5)岁、早期肝硬化(57.2±16.1)岁、肝癌(54.8±11.6)岁、肝硬化失代偿(56.5±12.5)岁。急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肝癌,肝硬化失代偿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值分别-2.884,-3.511,-4.463,P值分别0.007,0.001,0.000;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肝癌,肝硬化失代偿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值分别-2.081,-2.458,-3.638,P值分别0.04,0.016,0.000。抗病毒治疗情况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9/25例(36%),慢性乙型肝炎41/121例(33.8%),其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慢性重症肝炎3/30例(10%)。按年龄分析抗病毒治疗情况,30岁6/13(46.1%)、30~40岁12/34(35.2%)、40~50岁18/47(38.2%)、50~60岁11/30(36.6%)、60~80岁5/22(22.7%)。按慢性乙型肝炎年龄分析未抗病毒治疗HBsAg自然转阴情况,30岁5/11(45.4%)、30~40岁13/23(56.5%)、40~50岁24/37(64.8%)、50~60岁17/28(60.7%)、60~80岁17/22(77.2%)。HBsAg转阴时间以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者最快,其次为急性乙型肝炎未抗病毒治疗者。HBsAg转阴后,HBsAb1 280 mIU/mL8例、300~1280 mIU/mL12例、100~300 mIU/mL11例、20~100 mIU/mL12例、6.4~20 mIU/mL11例、6例HBsAg转阴后反弹。结论 HBsAg有一定的自然转阴率,与年龄显著相关;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未抗病毒治疗患者HBsAg转阴时肝硬化失代偿、肝癌、慢性重症肝炎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抗病毒治疗,但目前不宜将HBsAg转阴作为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目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ule of HBsAg negative co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methods 146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HBsAg turned negative, Results 72 cases of hepatitis B family history in male group and 11 cases with hepatitis B family history in female group were 41.3 卤10.2 years old in acute hepatitis B group and 45.0 卤12.5 years old in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respectively. Early cirrhosis was 57.2 卤16.1 years old, liver cancer 54.8 卤11.6 years old, liver cirrhosis decompensated 56.5 卤12.5 years old. T test of acute hepatitis and early liver cirrhosis,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independent t test (P = 0.0070.0010.000 respectively), chronic hepatitis and early cirrhosis, liver cancer, liver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P = 0.0070.0010.000). The t value of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for decompens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was -2.081U -2.458U -3.638g P respectively 0.04% 0.0160.000.The antiviral treatment was as follows: acute hepatitis B 925 cases 36%, chronic hepatitis B 41% 121 cases 33.8%, among which liver cirrhosis was decompensated, liver cancer was decompensated. Analysis of antiviral therapy by ag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at the age of 6 / 13 / 46.1T = 30 / 30 / 12 / 34 / 35.28.2 / 50, 18 / 4738.2 / 50 / 50 / 1130 / 36.6 / 60, 5222222.70.Analyzed on the ag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o analyze the natural conversion of HBsAg by age: 51145.45.45.45.45.45.45.45.45 / 3040 / 3040 years old 2437 / 66.4050 years old 2437 / 64.860 years old 17 / 60 years old / 28660 years old / 80 years / year old / 80 years / year old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 year old / year old, / year old / year / year old / year old / year old, #number0# / 70 / 60 / 70 / 60 / 60 / 70 / 70 / 60 / 70 / 70.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B, antiviral therapy is the fastest. Secondly, 1 280 mIU/mL8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B, 1 280 mIU/mL8, 1 280 mIU/mL12, 1 280 mIU/mL12, 20 #number0# mIU/mL12, 6 mIU/mL11, 6 HBsAg turned negative and rebounded. Conclusion HBsAg has a certain natural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which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 Antiviral therapy can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HBsAg to negativ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liver cancer and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when HBsAg turns negative in patients without antiviral therapy. However, it is not suitable to turn HBsAg negative as the main treatment target of hepatitis B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感染内科;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锡炳,曹立森;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实验指标的变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4期
2 丘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3 韦洪林,线丽波,李金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2期
4 吴红军;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00年03期
5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指导性意见[J];宁波医学;2000年01期
6 张蕾;用指示器变量回归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病趋势[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8期
7 贺艳;乙型肝炎[J];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11期
8 张培珍,陈木英,徐孔文;开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病床的可行性探讨[J];华西医学;2001年02期
9 苗艳杰,冯化梅,张志霞;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刘亚楼;医源性乙型肝炎的预防[J];黑龙江医学;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立生;;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赵敬武;刁联硕;;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蕙;;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探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崔振宇;;加强研究和协作,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5 张文华;闫永平;唐海涛;贾文玲;梁春辉;王凤梅;;武威市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为民;;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波;徐岳军;庄晓玲;鲍舟君;方国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光华;赵晓燕;张帆;;27例父传子(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怡;刘建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宣教的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乙型肝炎化验单怎样看[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陈黎明;乙型肝炎[N];家庭医生报;2006年
3 郑灵巧;慢性乙型肝炎仍难治愈[N];健康报;2008年
4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宇亮;乙型肝炎认识上的十大误区[N];焦作日报;2007年
5 知聆;有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熊锋宝整理;乙型肝炎患儿该如何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记者 许晓岚;我区将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展开调查[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8 中国消费者报 裴立英;慢性乙肝将得到规范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郝毅 本报记者 李娜;如何面对乙型肝炎[N];吉林日报;2005年
10 长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郇述玲;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33和ST2测定的临床价值[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玲;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杨富;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吴刚;1.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高效复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吴龙仁;Ⅰ型超敏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6年
7 尹志农;乙型肝炎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立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及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婷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型和功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谦;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低下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小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HBsAg、HBeAg变化特点及其在疗效预测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佳红;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耐药及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戚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5 汪维娜;1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As治疗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熊国莲;HLA-DPB1基因rs9277542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SH、SOCS1和SOCS3 mRNA表达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7 刘仁志;白细胞介素24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春红;西药加隔药灸穴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陈晓霞;高职院校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宁;乙型肝炎患者血清5羟色胺与环磷酸鸟苷含量检测及意义[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0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6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