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配偶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艾滋病 切入点:抗病毒治疗 出处:《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单阳配偶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百色市2005~2014年797例艾滋病患者及其未感染HIV的配偶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状态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随访观察阴性配偶的HIV转归,按患者不同年随访时间和基线特征分别计算阴性配偶每100人年HIV阳转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治疗的风险比,运用KaplanMeier分析HIV阴性配偶仍保持阴性的概率。结果在HIV血清结果不一致的797例阳性配偶中,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分别为487例和31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1.234±12.326)和(36.903±12.267)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22.856±145.112)和(514.900±233.792)个/mm~3,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IQR:15~46)和31个月(IQR:18~52),两组均以男性、18~44岁、高中以下化程度、已婚、农民及农民工、壮族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随访期间共33例阴性配偶发生HIV阳转,阳转率为1.414/100人年,其中治疗组HIV阳转12例,阳转率为0.881/100人年,非治疗组HIV阳转21例,阳转率为2.159/100人年,经抗病毒治疗后配偶间HIV传播的危险性降低68.2%[AHR=0.318,(95%CI:0.125,0.807)],但抗病毒治疗对配偶间HIV传播的保护性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仅是随访的第2年[AHR=0.157,(95%CI:0.031,0.786)]。结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抗病毒治疗对预防配偶间HIV传播作用显著,但这种保护作用的持久性在桂西少数民族山区乃至发展中国家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广治疗即预防的公共卫生策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V / AIDS antiviral therapy on HIV transmission between single positive spous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97 AIDS patients and their uninfected spouses from 2005 to 2014 in Baise City.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antiviral therap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untreated group to observe the HIV outcome of negative spouse. The positive rate of HIV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time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COX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ratio of treatment and KaplanMei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obability of HIV negative spouses remaining negative.Results among the 797 positive spouses with inconsistent results in HIV serum, 487 and 31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untreated group had a mean age of 41.234 卤12.326 and 36.903 卤12.267 years, respectively.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33 negative spouses had HIV positive conversion, with a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of 1.414 / 100 person-year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2 patients had HIV positive conversion, and the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was 0.881a / 100 person-years. In the non-treatment group, 21 patients had HIV positive conversion, and the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was 2.159p / 100 person-years.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HIV between spouses was reduced by 68.2% after antiviral therapy [AHR 0.318U 95 CI: 0.125% 0.807], bu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ntiviral therapy on HIV transmission between spouses was only the second year of follow-up [HIV 0.157% 95% CI0.031 0.786].Conclusion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tiviral therap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HIV between spouses, but the persistence of this protective effect needs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study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western Guangxi and ev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卫生监督所;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技计划(No:140801-3)
【分类号】:R51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振开;邓燕;文小青;陈伟;周芸;;桂林市HIV感染者/病人配偶间HIV传播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02期
2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1期
3 潘新莲;柳智豪;陈坚;农守玩;农慧桃;;235对夫妻HIV/AIDS感染情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张燕琳;胡晓;;成都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预防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年08期
2 汪钰;赵俊鹏;苏玛茜;贾宁;王亚男;;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感染及人群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7年07期
3 成慧;刘登来;胡国良;周小军;付俊;杨晴;;2014年江西省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7年07期
4 杨淑娟;王启兴;杨超;余刚;肖琳;廖强;边绍勇;张建新;张素华;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四川凉山州彝族聚居区2011-2015哨点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13期
5 丁珑;梁芳;王慧玲;王俊玲;杨言军;;2010-2015年兰州市孕产妇保健和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13期
6 陆瑶;吴静;胡翼飞;;中国青年学生HIV和梅毒感染率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06期
7 丁亮蕾;林鹏;李艳;林梓铭;付笑冰;龙其穗;;广州市青年学生主动参加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06期
8 温华斌;刘登来;周小军;成慧;付俊;饶江红;;江西省城乡低档暗娼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及行为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06期
9 郑杰滔;张晓菲;傅继华;;大学生MSM行为学特征及其HIV感染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06期
10 王晓丽;魏学前;张丽萍;毛立超;;河北省唐山市未成年艾滋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刚;陈虹;李崇行;张建华;阿力拉曲;苦约哈;张勇;吕繁;;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配偶感染状况调查[J];疾病监测;2010年06期
2 李明奎;王万海;张晓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年01期
3 葛增;单多;王璐;高省;丁国伟;宋鲁平;周建平;何文生;彭志行;;河南驻马店市“HIV单阳”夫妻经性传播HIV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2期
4 潘晓红;徐云;陈琳;杨介者;;浙江省HIV-1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6期
5 乔晓春;申俊萍;卫军;郭晓黎;王晋生;梁正虎;宁少萍;贾少贤;阮玉华;邢辉;邵一鸣;;山西省家庭内夫妻间HIV性传播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6 单多;葛增;王璐;张丽芬;;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年10期
7 唐梦瑾;李文;钟福华;刘劲;邹志刚;梁炯明;全信斌;陈进;;艾滋病经夫妻子女间传播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8 李化荣;王哲;杨磊;;河南地区影响HIV夫妻间性传播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年01期
9 徐艳声;车忠民;;HIV阳性结果告知及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意义[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年01期
10 卢千超;施建春;李秀菊;丁琳;赵涛;王卫民;;南阳市2005-200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攀易;;抗病毒药物对于儿童的使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11期
2 庄梅珠;夏品苍;吴守丽;谢美榕;郑健;颜苹苹;;福建省2005—2009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3 马国政,丛培振;抗病毒Ⅰ号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J];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4年03期
4 ;抗病毒药物[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1期
5 丁媛媛;;多糖与抗病毒作用[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年01期
6 董志辰,王顺霞;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思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7期
7 丁宛琼;抗病毒化学药物的研究进展[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年01期
8 孙洪清,徐为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8期
9 胡国平;抗病毒新药阿地福韦[J];华西医学;2003年03期
10 孙忠实,朱珠;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预防非典型肺炎[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融冰;孙凤霞;江宇泳;周桂琴;王晓静;司马奋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涛;张春梅;辛艳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再思考:抑制、清除或耐受?[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陈本川;;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周黎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岑山;;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策略[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惠聪;;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需求及护理[A];2007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炯;;浅析乙肝免疫辩证抗病毒“三结合”治疗方案[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曹彬;;流感抗病毒治疗与病毒耐药[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本川;;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10 蔡步林;李卓荣;;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策略[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葛密艳 刘永斌;抗病毒兽药被禁之后[N];河北科技报;2006年
2 王立峰;抗病毒药物市场概况(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记者 孙梦;重点人群应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N];健康报;2013年
4 记者 伍江 特约通讯员 陈玉川;我市未现抢购抗病毒药物风潮[N];湛江日报;2013年
5 白爱芹 王宗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金山;抗病毒类药市场解密[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钟可芬;终端抗病毒药物做足功课[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李颖;抗击慢乙须重视抗病毒[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国东;抗病毒药物生产提前备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刘士敬;乙肝抗病毒治疗为何难以实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帅;用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无创性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朱伟伟;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天然抗病毒反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张渝婧;柳州市HIV单阳家庭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抗病毒治疗的预防性服药意愿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孔令娜;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洪伟;抗HCV多肽的筛选、设计与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包木胜;新型CpG ODN大规模筛选及其抗病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臧春鹏;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8 邱倩;北京市新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效果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马烨;我国8省成人艾滋病人长期一线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10 魏艳红;抗病毒药物制备、筛选、药效学评估及抗EV71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杰;2005~2014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钱钰;慢性HBV感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测定及其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5年
3 黄琴;上海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双;中国云南省艾滋病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红玲;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英;CTL-DC辅助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飞;薄荷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有效物质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杨旭;鸡肉中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金刚烷胺、利巴韦林标准物质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9 万羽;基于复杂网络的抗病毒治疗的流感传播模型[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李翠玉;抗菌/抗病毒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纸页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1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1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