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慢乙肝发生HBeAg血清转换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16 05:07

  本文选题:慢性乙型肝炎 + 1年HBeAg血清学转换 ; 参考:《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增加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甚至死亡的风险。对慢乙肝HBeAg P日性的患者而言,当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持续低于检测值下限时,HBeAg血清学转换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终点。HBeAg血清学转换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下降以及良好的预后。研究发现临床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乙肝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偏低,1年仅为12%-22%,因此建立早期评估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的评分模型来预测长期疗效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探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得尤为重要。目的1系统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e抗原发生1年血清学转换的独立因素,并建立无创评分模型,验证其应用价值。2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对e抗原血清转换和肝纤维化、肝损伤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收集1014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化数字分组的方法分为7:3,即建模队列为710人,验证队列为304人。在建模队列通过对19项指标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慢乙肝患者发生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发生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评分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划定界值并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2采用回顾性队列的研究方法,纳入679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70例,西医治疗组209例,两组均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口服1种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九味肝泰胶囊、茵栀黄胶囊。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eAg血清学转换,肝纤维化指标FIB4、APRI和肝脏血清学指标ALT、 AST、 ALB、脾脏厚度和门静脉的变化情况。结果1通过对建模队列710名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ALT、 AST、 GGT、 GLB、 ALB、 ALP、HBeAg7项血清学指标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ALT、 GGT、 GLB 和 HBeAg水平是慢乙肝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模队列利用基线ALT、GGT、GLB、HBeA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求得这四个独立影响因素的Youden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划定临界值并进行分层即:ALT≥217U/L和ALT217U/L; GGT≥72U/L和GGT72U/L; HBeAg≥313 S/CO和HBeAg313S/CO; GLB≥42g/L和GLB42g/L。将分层后的变量重新在建模队列中做向前逐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最终确定这四个因素是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研究终点相关的4个独立预测因素,进而进一步建立了预测慢乙肝HBeAg阳性患者1年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评分系统。这个评分系统的范围为0-6分。我们所建立的评分系统ROC为为0.753,当约登指数最大时,临界值为3分即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73.2%。总评分3分为低转换组,≥3分为高转换组。我们通过验证队列进行验证所建立的评分系统的ROC为0.766。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的基线特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1年后,在低评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发生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p=0.030);在高评分组,两组发生1年HBeAg血清学转换没有统计学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抗肝纤维化指标FIB4和APRI下降速度和趋势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早于西医治疗组。结论1采用基线ALT、GGT、GLB、HBeAg建立的预测慢乙肝应用核苷类似物后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的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乙肝HBeAg阳性患者有助于使低评分组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3基于APRI和FIB4的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慢乙肝HBeAg阳性患者更早的获得组织学改善。
[Abstract]: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data of HBeAg seroconver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 There were four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HBeAg serolo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 P < 0 . 05 ) . The scor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baseline ALT , GGT , GLB , HBeAg and HBeAg .
Conclusion 1 year HBeAg serologic co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as higher diagnostic value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 Conclusion 1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make HBeAg serologic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BeAg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长久;;对慢乙肝并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做法及体会[J];山东医药;2009年23期

2 赵西平;;慢乙肝治疗目标知多少[J];肝博士;2011年02期

3 赵西平;;慢乙肝治疗目标知多少[J];肝博士;2011年03期

4 胡志坚;;扶正祛邪法治疗慢乙肝的探讨(上)[J];内蒙古中医药;1990年03期

5 侯金林;;如何科学、规范治疗慢乙肝[J];肝博士;2008年02期

6 刘旺森;戴丽萍;江选飞;邰争营;;300例慢乙肝病情轻重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4期

7 熊益群;;疗效可靠、疗程有限——明明白白治慢乙肝[J];肝博士;2010年01期

8 杨赛;池晓玲;;慢乙肝的管理和阶段性治疗[J];肝博士;2011年03期

9 徐海元;樊凤花;;350例慢乙肝随访系统管理观察[J];甘肃医药;2013年09期

10 马素真;慢乙肝的加重因素[J];山东医药;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行芬;黄建荣;;应用红外线治疗慢乙肝的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冯兰生;杨求真;;美能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探讨[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峥;;江一平教授治疗慢乙肝经验[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灵台;;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认知与探索[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伟;;慢乙肝的免疫病理与免疫治疗对策探讨[A];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6 李勇;孙欢娜;金瑞瑞;;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病规律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宁琴;;慢乙肝:我们离临床治愈还有多远?[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曹敏玲;余丹丹;;慢乙肝患者临床分期与舌诊量化色度的相关性分析[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9 任红;;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乙肝带来的组织学改变[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福建;李霞;王文宏;;美能注射液治疗慢乙肝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 刘燕玲 王凤云;中西医结合治慢乙肝4个关键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缪正秋;也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点建议[N];健康报;2005年

3 记者 靖九江;慢乙肝治疗有了新选择[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金泉;“预防耐药”是首选策略[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小云;HBV慢性感染患者血小板动力异常及其血小板减少的免疫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祥;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贺淑萍;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慢性乙型肝炎症状分布示范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均蒙;慢乙肝合并脂肪变对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及与其它无创诊断指标的比较[D];滨州医学院;2014年

4 刘广志;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150例慢乙肝(ALT<2ULN)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耿明凡;慢乙肝发生HBeAg血清转换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中医药的治疗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靳华;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慢乙肝临床试验[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7 安选;慢乙肝感染者肝组织学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晓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乙肝(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韦康来;广西地区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刘涵云;HBsAg定量检测在慢乙肝自然史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5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