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
本文选题:HIV-1 + 亚型 ; 参考:《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HIV-1毒株的亚型分布、传播特征和流行趋势,我们在2004-2011年间募集部分HIV-1抗体阳性病例,采集静脉抗凝全血,提取前病毒DNA或病毒RNA,通过基因扩增、序列测定,获得HIV-1gag和pol基因片段。运用Mega等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亚型和遗传多样性;运用Simplot和RIP等软件分析新发重组毒株的重组断点;运用Bayesian系统进化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探讨浙江省CRF01_AE毒株的起源、传播和流行趋势。 研究表明,流行早期,HIV-1通过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进入浙江,进而播散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近几年,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HIV-1播散快速,成为浙江省最主要受累群体。浙江省内流行毒株亚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毒株类型为CRF01_AE、CRF07_BC、CRF08_BC和B’(B),约占93%。但也存在C, G. CRF02_AG, CRF06_CPX等其他类型以及01B新发重组毒株(3个病例)和CRF07_BC/08_BC再重组毒株(5个病例),表明浙江HIV流行毒株类型复杂,疫情活跃,感染不同毒株的高危人群间存在交叉现象。这些特征符合浙江省艾滋病疫情多种途径、多种来源、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播流行方式。从基因距离和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判断,B亚型最早进入浙江,然后是B'、CRF01_AE、 CRF08_BC、CRF07_BC。Bayesian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RF01_AE毒株1998年前后传播进入浙江,通过异性性接触和男男性行为进行广泛播散,并逐步成为浙江省的优势毒株。系统进化分析提示浙江与广西、江西和安徽等省病例具有直接或间接流行病学关联性。 动态分析表明浙江省HIV疫情活跃,流行毒株复杂。浙江应加强与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联系,制定针对重点人群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防控效率,控制疫情蔓延。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ubtype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pidemic trend of HIV-1 strain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collected some cases of HIV-1 antibody positive from 2004 to 2011, collected whole blood from vein anticoagulant, extracted DNA or viral RNAs from previrus, amplified them by gene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ed them.HIV-1gag and pol gene fragments were obtained.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Mega and other software to analyze gene subtyp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Simplot and RIP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combination breakpoints of new recombinant strains; 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used.To study the origin, transmission and epidemic trend of CRF01_AE strain in Zhejiang Provinc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pidemic, HIV-1 spread into Zhejiang through heterosexual contact and spread from high-risk groups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recent years, HIV-1 has spread rapidly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To become the main affected groups in Zhejiang Province.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subtypes of epidemic strains are various and the sources are complex. The main types of strains are CRF01- AEF07BCCO-CRF08-BC-BC0and BC0F08B, which account for 93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trains in Zhejiang province.But there are other types such as C, GCRF02AG, CRF06_CPX, and new recombined strain 01B (3 cases) and recombination strain of CRF07_BC/08_BC (5 case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evalent strains of HIV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complex in type and active in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re is a cross phenomenon among the high risk population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strains.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ultiple ways and sources of AIDS epidemic in Zhejiang Province.Judging from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 the subtype B first entered Zhejiang, and then it was BF01AE. CRF08BC07BC.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of CRF01AE spread into Zhejiang province around 1998, and spread widely through heterosexual contact and male sex.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strain of Zhejiang Province.Phylogene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Zhejiang had direct or indirect epidemiological correlation with Guangxi, Jiangxi and Anhui provinces.Dyna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HIV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active and the epidemic strains were complicated.Zhejiang should strengthen contact with neighboring provinces such as Jiangxi and Anhui, formulat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key peopl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琴,曾常茜,王冰梅,于力,陈凤岐,邢晓秋;滤泡树状突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程晓莉,苏斌,马平,吴荣璋,王莉丽,何建刚;安徽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张燕;2001年末HIV/AIDS全球形势[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4期
4 方学松,林楚炎,肖亮创,张健民;ISO/IEC 17025在建立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2年03期
5 王昌敏,钱文清,夏志刚,杨忠礼;HI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实验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年04期
6 于艺;避孕方法对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利弊[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7年02期
7 杨雪源,夏隆庆;毛发红糠疹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1期
8 刘淑贞,郑锡文,傅继华,颜江瑛,邢辉,康殿民,王少军;山东新泰与湖北襄樊有偿献血员HIV感染对比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9 高玲,吕延成,冯佩富;1325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检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10 黄起翡,高思维,薛艳光;马尾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辉;;HIV抗体阳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徐世明;郭晓嘉;杨明芳;徐静;郑建琼;;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估计HIV发病率的趋势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3 毛青;;HIV/HCV合并感染时病毒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红心;;如何调整抗HIV治疗方案[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彤;焦艳梅;吴昊;;HIV早期感染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董继鹏;李洪娟;刘颖;王健;;273例HIV/AIDS人群脏腑热态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鲁伟;李丽松;殷迎春;毛永惠;汤文山;陈粤丽;孙绍洪;刘鸿斌;孟丽蕊;徐稳;向文蔚;白园;黄金莲;李双华;夏红;杨婧婷;邹芳;张艳芬;;口腔颌面部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病例临床分析[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海莉;陈璐;;昆明地区70名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行为特征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9 姚嵩;史四九;张泽坤;;安徽省HIV/AIDS患者异烟肼结核预防性治疗初步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郑毓芳;潘承恩;刘莉;张仁芳;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640例自愿检测HIV抗体人员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徐滔 钟锴 实习生 张芳圆;HIV自测— 恐艾人群的无效疗伤[N];南方日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谢小军 微生物学博士;三十年苦战HIV[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刘霞;美找出骨髓细胞抵抗HIV感染的关键蛋白[N];科技日报;2011年
4 驻京记者 贾岩;HIV快速诊断新秀登场[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王迪;HIV药物繁荣背后藏隐忧[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段文利;泪腺、泪液等可能为HIV病毒“新据点”[N];科技日报;2011年
7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防治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钊;HBV传染性是HIV的50倍[N];健康报;2011年
8 记者 熊燕;新型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N];云南日报;2010年
9 常丽君;17种新型强效广谱HIV抗体闪亮登场[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面对千名HIV感染者[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海燕;广西地区HIV-1流行亚型、基因变异性分析及耐药突变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倪小菊;HIV整合酶对链转移抑制剂的易感性和耐药性研究以及新型抗整合酶单域抗体的研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莹珍;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傅卓华;德宏州HIV感染状况不一致夫妻和农村社区居民性行为网络与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冯婷婷;新型宿主因子在HIV感染和复制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军;HIV感染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及功能改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曹颖;HIV-1感染者V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劲;HIV-1潜伏感染相关分子筛查与转录调控[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田利光;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通天;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者HIV-1原发耐药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翟维维;云南地区HIV相关口腔疱疹病毒1、2、3和4型感染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刘慧;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昕;HIV/HCV共感染患者NK细胞数量与功能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安明晖;辽宁MSM人群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鹏;HIV/HCV共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与抑制性受体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何磊;HIV原发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A/NKG2C受体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谌仲杰;带药物治疗的类年龄结构HIV/AIDS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郭会鹃;HIV/AIDS患者与平和质人群脏腑热态差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7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