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氧化苦参碱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对miR-122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1 02:37

  本文选题:氧化苦参碱 + 乙型肝炎病毒 ; 参考:《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Hep 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72 h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清和细胞,检测氧化苦参碱对上清中HBs Ag、HBe Ag和HBV DNA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中mi R-12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在4 mg/m L及以下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5%;药物处理Hep G2.2.15细胞后72 h对HBs Ag、HBe Ag和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是66.26%、46.53%和65.95%,mi R-122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5倍。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可能通过提高细胞中mi R-122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原的表达。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oxymatrine on hepatitis B virus. Methods: Hep G2.2.15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xymatrine,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 G2.2.15 cells was detected by cck-8 assay, and the supernatants and cells of Hep G2.2.15 cells were collected after treated with oxymatrine for 72 h.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oxymatrine on HBs AgHBeAg and HBV DNA in supernata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122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cell survival rate of Hep G2.2.15 cells at 4 mg/m L and belo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95 cells,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HBs AgHBe Ag and HBV DNA at 72 h after drug treatment were 66.26% and 65.95%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R-122 was 3.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oxymatrine may inhibit viral replication and antigen expression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miR-12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血液中心;
【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2140)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睿;顾雪中;吴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苦参栓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2 陈凌;骆凯;吴峗;闫福华;;氧化苦参碱抗炎作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15期

3 潘广洲;李峰;李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年02期

4 顾宏霞;刘婧;何黎琴;王效山;;氧化苦参碱的合成[J];化学世界;2009年05期

5 臧晋;李杰;李慧星;;氧化苦参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年06期

6 臧晋;;氧化苦参碱提取条件的优化[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周玲;;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09年06期

8 杨金香;贺艳斌;李俊波;白熙;;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对氧化苦参碱的测定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陈晓峡;向小庆;叶红;;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1期

10 谢明智,周文正,张瑛;氧化苦参碱的代谢[J];药学学报;198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咏梅;郑秋莹;吕家森;周微;;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中残留溶剂[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郭治彬;付金国;赵勇;刘睦胜;马延峰;;氧化苦参碱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晓鸾;杭太俊;张正行;沈建平;张银娣;;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物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俊;刘继红;樊龙昌;王涛;何俊文;张滋洋;;氧化苦参碱干预阴茎海绵体纤维化疾病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杨俊;刘继红;樊龙昌;王涛;何俊文;张滋洋;;氧化苦参碱干预阴茎海绵体纤维化疾病的实验研究[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戴贵东;;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调控一氧化氮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侯伟;刘海燕;周戬平;李丹;杨智毅;;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树突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周军辉;王答祺;李思锋;;4种豆科植物种子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分析和其它3种生物碱的定性分析比较[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9 梁冰;李淑芳;王骁宇;刘锦红;沈祥春;;氧化苦参碱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A];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黄美蓉;;氧化苦参碱对抗原致敏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书权;氧化苦参碱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常山;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肝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3 严志明;氧化苦参碱治乙肝效果明显[N];健康报;2002年

4 常山;苦参治乙肝有良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5 程书权;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肝病的现代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张旦昕 陈青;氧化苦参碱等药物可使肝纤维化逆转[N];医药导报;2004年

7 小周;氧化苦参碱杀虫剂将生产[N];经济消息报;2000年

8 徐铮奎;丙肝药市场三军把阵[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记者 张艳蕊 通讯员 阎振杰;我国中药现代化迈出突破性步伐[N];中国企业报;2001年

10 ;化工实用专利信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杜松;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牛雯;氧化苦参碱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刘晓红;氧化苦参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4 樊龙昌;氧化苦参碱干预大鼠阴茎海绵体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郑红;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经皮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建宏;RGD修饰的氧化苦参碱聚合物泡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驰;天然药物氧化苦参碱、绿茶多酚对鼻咽癌HNE-1细胞耐药逆转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明;氧化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韩卓笑;氧化苦参碱对高糖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纤维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沈雪;氧化苦参碱对砷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4 周隆书;氧化苦参碱延迟预处理通过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秋艳;氧化苦参碱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烨华;氧化苦参碱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COX-2/PGIS表达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7 吴琴;氧化苦参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损伤的调控作用[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8 张岩;基于微透析取样技术的氧化苦参碱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曾成;山豆根药材全国生产区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超;苦荆软膏的初步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0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80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