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婚内性传播的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13:30

  本文选题:艾滋病病毒 + 分子流行病学 ; 参考:《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并探讨样本类型(全血、血浆)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传播关系和传播时间明确的4对婚内新近传播HIV夫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提取全血、血浆中的总核酸、核糖核酸(RNA),进行HIV基因亚型分析。以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分别将总核酸或RNA反转录产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构建脱氧核糖核酸(DNA)文库,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HIV准种分布,计算样本内、夫妻样本间的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4对夫妻的HIV基因亚型分别相同。除1对夫妻的血浆样本PCR扩增失败外,其余14份全血、血浆样本成功进行Miseq测序,获得134 135(67 831~178 392)条有效序列,代表101(12~455)个独特准种。多数样本中前20个准种序列的频数占总序列数的比例80%;6/8的受检者全血样本中,第1个优势序列的频数占了90%以上;同一受检者全血样本中高频准种的分布比血浆中更集中。基因离散率、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对夫妻的婚内HIV传播关系都与预期相符,传播方向除1份血浆样本外同样与预期相符。结论 HIV准种的多样性和频数分布有助于了解HIV的传播和进化规律,全血样本所得的HIV感染溯源分析结果比血浆样本更可靠、更实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law of quasi-species transmission and evolu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HIV (HIV) in marriage,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sample types (whole blood, plasma) o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Methods four newly transmitted HIV couples with definite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and time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tal nucleic acid in whole blood, total nucleic acid in plasma and RNA RNA in ribonucleic acid were extracted, and the subtypes of HIV gene were analyzed. The total nucleic acid or RN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roducts were amplified by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ith the HIV-1 envelope protein env gene region as the target fragments. The HIV-1 DNA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b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IV quasispecies was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IV quasispecies was calculated. The genetic dispersion rat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samples was analyzed by phylogenetic tree. Results the subtypes of HIV gene were the same in 4 couples. Except for the failure of PCR amplification in the plasma samples of one couple, the other 14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sequenced by Miseq successfully, and the effective sequence of 134135G 67 831C 178392 was obtained, representing 101C 12455) unique quasispecies.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 20 quasispecies sequenc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 in the whole blood samples of 80 / 6 / 8 of the subje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frequency quasispecies in the same sample was more concentrated than that in the plasma. The results of genetic dispersion and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rital HIV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s of the four coupl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expectations, and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one plasma sample. Conclusion the diversity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HIV quasispecie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law of HIV transmission and evolution. The traceability of HIV infection from whole blood samples is more reliable and practical than that of plasma samples.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1001-001)~~
【分类号】:R512.9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琦;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HIV感染溯源调查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2 时丽丽;HIV暴露后感染溯源技术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齐欣,魏来,高燕,孙德贵,蒋栋,徐小元,陈红松,王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过程中的准种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年05期

2 王琦;成军;;HBV准种的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3 池肇春;;HBV准种与耐药相关性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5期

4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5 穆锦江;祁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准种变异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田辉,王占英;HCV准种与丙型肝炎慢性化[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7 董菁 ,李进 ,施双双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洪源 ,李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8 王齐欣,魏来,高燕,陈志军,孙德贵,蒋栋,徐小元,陈红松,王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过程中准种的构成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9 田辉,王占英,李颖,黄芬,刘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准种的变化及其意义[J];肝脏;2003年01期

10 刘映霞,胡国龄,谭德明;乙型肝炎病毒S区准种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研;谭朝霞;范焱;张长江;王小红;;丙型肝炎病毒动态准种优势株的确定[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娄国强;;HBV准种单位-超感染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黄素圆;于德敏;刘峰;龚启明;韩悦;李新华;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病毒全基因组准种特征[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杨之涛;黄素园;陈立;刘锋;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血清中病毒全长基因组准种特点[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吴珍萍;韩涛;高英堂;杜智;刘彤;景丽;;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序贯治疗中HBV准种的演变[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映霞;胡国龄;谭德明;;乙型肝炎病毒S区准种与疾病活动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韩悦;龚玲;张欣欣;;应用超深度焦磷酸测序与基于传统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准种特征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霖;汤影子;王小红;王宇明;;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组成及分布方法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姚碧莲;刘峰;黄素园;于德敏;陈立;韩悦;李新华;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状态下血清病毒RT区准种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广宇;毛青;邓国宏;兰林;王宇明;;HIV-1母婴传播准种多态性与免疫学表位/细胞嗜性的关系研究[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兰林;HBV准种特性及其与干扰素治疗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陈嵩;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区准种的优化筛选及其功能性蛋白的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龚玲;超深焦磷酸测序分析HBV准种异质性及其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欧阳雅博;HIV-1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5 黄广宇;HIV-1准种传播的选择性与免疫学表位以及细胞嗜性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张萍;HCV感染者免疫状况、病毒基因变异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辉;慢性丙型肝炎病人HCV准种的变化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王鹏;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准种与疾病关系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年

3 刘霖;一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患者血清HBV准种的动力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马其欢;基于深度测序从全基因组分析母子患者血清HBV准种多态性[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丁花花;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逆转录酶区准种特性分析及耐药相关位点变异观察[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朱研;基于HCV 6Kb扩增子的动态准种优势株的确定及包膜2基因正选择位点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吴晓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P/PC区准种与复发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郑彩霞;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准种分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保健;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P区准种特点与复发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赵琦;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HIV感染溯源调查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本文编号:178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8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