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河南省许昌市2012年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05-03 00:28

  本文选题:土源性线虫 + 改良加藤法 ; 参考:《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2012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1修订版)》要求抽取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鄢陵县和禹州市作为土源性线虫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对调查点3周岁以上居民进行土源性线虫检测。同时,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37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0.3%。共检测2 991份粪样,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4.3%(128/2 991),与2004年河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9.5%)相比,下降了55.1%,与2010年的11.6%相比下降了63.0%。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7%(110/2 991)、0.3%(9/2 991)、0.1%(3/2 991)和0.2%(6/2 991),均为轻度感染。农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5%,113/2 059)最高,散居儿童(3.1%,3/98)次之。
[Abstract]:2012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 of soil derived nematode, Yanling County and Yuzhou City,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survey sites of soil-derived nematode. A modified Kato thick smea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soil nematode in residents over 3 years of age. At the same time, 1 out of 373 anal swab samples of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eggs was detected by transparent tape anal swab method in children aged 12 years old, the positive rate was 0.3%. A total of 2 991 fecal samples were detected.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of soil-derived nematode was 4.38% / 2991%, which decreased 55.1% and 63.0% compared with 9.5% in Henan Province in 2004 and 11.6% in 2010. The infection rate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Trichuris trichuris, hookworm and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were 110 / 2991 / 0.39 and 0.1 / 2991 / 2991, respectively. The infection rate of soil-derived nematodes was the highest in farmers (113R / 2059), followed by children living in the diaspora (3.1 / 98).
【作者单位】: 河南省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立农;阮卫;余可根;杨婷婷;陈华良;姚顺荣;;浙江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及防治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彭孝武;王加松;荣先兵;赵耀升;;荆州市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抽查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5期

2 Jia-Xu Wang;Cang-Sang Pan;Li-Wang Cui;;Application of a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hookworm Necator americanus infections in Southern China[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2年12期

3 谢志雄;林明珠;江先海;徐忠玉;;肝囊肿囊泡液涂片显微镜检出细粒棘球绦虫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20期

4 廖庆辉;郑仁恺;赖庆斌;李曼丽;郑鑫杰;廖凌玲;;龙岩市新罗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5 赵莉平;安荣;刘启玲;石小玲;王丽;丁延平;;咸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及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8期

6 董宁艳;李岩;王会平;王琳;张惠中;;1例阿米巴滋养体诊断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22期

7 黎启明;黎炽森;陈洁宁;何婕;谢勇玲;祝碧莲;;梧州市长洲岛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年01期

8 刘静;王海宁;马海燕;苏大禹;陈琳琳;;青岛市城阳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9 张启明;周东旋;张贤昌;邓卓晖;张丰华;林荣幸;阮彩文;;广东省2006-2010年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10 曹晓斌;王小健;顾光明;魏金莲;刘海峰;李林;;2011年江苏海安县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卫;许汴利;赵旭东;刘颖;王中全;崔晶;;河南省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社会经济因素调查[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4期

2 许世禄,赵虹;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动态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3 张志魁;魏美羡;吴月娇;周俊仁;张雪白;;漳州市芗城区土源性线虫监测点3年监测结果报告[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4 刘元;张玉农;梁之斌;高雪芬;王海娇;;山西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J];疾病监测;2007年05期

5 霍永韬;邓勇;张焕鹏;钱俊英;张义;;陕西省2006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1期

6 赵旭东,李莹,蔺西萌,黄倩,韩庆霞,李辉,王昊;健康教育全民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2期

7 陈宝建;程由注;李友松;张榕燕;李燕榕;李莉莎;林陈鑫;方彦炎;林开铅;林金祥;;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8 陈艳;牟荣;国果;裘学丽;;健康教育对寄生虫病防治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9 张贤昌;张启明;裴福全;王金龙;林荣幸;阮彩文;;广东省2008-2009年5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10 张小波;;重庆市武隆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岚;刘亚杰;侯为民;付卫东;李长宝;;朝阳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3期

2 黄北南;曾小军;姜唯声;陈红根;杭春琴;;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2次调查结果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7年02期

3 苏林军;卢正斌;;武鸣县土源性线虫感染动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年06期

4 王军;郭菁华;;兖州市重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9期

5 陈宇浩;梁小莲;黄和铨;;新昌县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6 刘江;陈建敏;管红英;;定州市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05期

7 袁红;陶杨;方勇;;重庆市南岸区2010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周菊静;怀根娣;;2010年江阴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调查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3期

9 欧阳宏;任义柱;游炎富;;某县2005年至200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6期

10 孙岚;黄敏君;郭增柱;;国外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概况[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岚;黄敏君;郭增柱;;国外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防治概况[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杨维平;邵靖鸥;陈业军;张跃;匡瑞祥;沈一平;;土源性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群体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王厚芳;;CAP PT寄生虫的读片和讨论[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琪;中国西部某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与钩虫病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本文编号:1836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836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