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马尔尼菲青霉菌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6 07:08

  本文选题:马尔尼菲青霉菌 + 支气管上皮细胞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PM)孢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人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6hPAS染色,观察孢子黏附细胞的情况;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4h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情况;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1~5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过程;(人HIV-分离株孢子、人HIV+分离株孢子、FRR2161孢子、野生分离株孢子、及LPS分别加入以上4种分离株孢子、空白对照及LPS阳性对照组)10组实验组分别与细胞培养24、48、72h,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L-6和IL-8浓度。结果 PAS染色示孢子紧紧黏附细胞;FISH示细胞能吞噬孢子;透射电镜示细胞吞噬孢子后,孢子细胞壁被破坏,细胞溶酶体增多和线粒体空泡化并轻度肿胀;3个时间段的LPS阳性对照组、孢子刺激组及孢子加LPS刺激组的细胞上清液IL-6及IL-8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PM孢子与BEAS-2B细胞发生黏附后被吞噬,细胞内溶酶体将孢子消化破坏,并导致细胞分泌的IL-6和IL-8浓度增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spores on BEAS-2B phagocytosis and cytokine secretion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Methods the spore and cell culture of human HIV-1 isolate were stained with 6hPAS. To observe the adherence of spores to cells and to observe the phagocytosis of the spores of HIV-isolated strain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4 h, and 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phagocytosis of spores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Human HIV-isolate spores, Human HIV isolates FRR2161 spores, wild isolates spores, and LPS were added to the above four isolates respectively. The 10 experimental groups of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LPS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ere cultured with the cells for 24: 48 and 72 h,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8 in the supernatant of cells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PAS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cells could be phagocytosed by fish, and the cell walls were destroy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IL-8 in the supernatant of LPS positive control group, spore stimulation group and spore plus LP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PM spores are adhered to BEAS-2B cells and then phagocytized. Lysosomes in the cells will destroy the spores 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8 secreted by the cells.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分类号】:R5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友珍;;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14例结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郑燕青;马晓波;朱波;;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5期

3 罗秋红;;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及相关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4 梁义;尹琦;陈勇;;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的制备和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方丹;林榕;徐晓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骨髓检验[J];临床检验杂志;2013年06期

6 陶丽娜;胡松林;刘行超;蒋春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02期

7 杨敬芳,李继红,赵宝珍,苏军华;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败血症致患者死亡一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8 黄长武;李兴禄;黄艺;邹明贵;黄坤容;弋星月;;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9 任双喜;;马尔尼菲青霉菌药靶基因发掘与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7期

10 魏寿忠;刘光惠;郑新兰;肖小慧;;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的实验室诊断[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栋华;谭升顺;王昊;于春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凌华;;马尔尼菲青霉菌溶血磷脂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凌华;;广东不同地区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rDNA ITS序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宏军;张玉忠;吴昊;;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CT群聚空洞特征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朱文科;陆普选;刘艳;叶如馨;周伯平;;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诊断[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林展;;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之影像学特征——附7例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赵丽;陈杏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5例病原学检查[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金花;林一;陈源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两例报道[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峰;组氨酸激酶在马尔尼菲青霉菌中的功能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陶玉婷;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相关基因AmyR和ctf1β功能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戴小英;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胞浆酵母抗原对BALB/c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罗青华;经呼吸道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动物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罗宏;广西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多态性[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成先桂;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动物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吴易;马尔尼菲青霉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7 庄晓晟;GasC基因在马尔尼菲青霉菌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与人感染株的差异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罗秋红;马尔尼菲青霉菌广西竹鼠寄生株与临床人分离株超微形态学及氧化形态特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5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895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