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视觉诱发电位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体感诱发电位 + 视觉诱发电位 ; 参考:《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34期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各方面变化特点。方法:对42例神经梅毒患者包括32例神经梅毒有症状(A组)和10例神经梅毒无症状(B组),以及20例正常对照(C组),分别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组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中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PL)分别与C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N20、P100等指标有利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损害的客观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Methods: 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were examined in 42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including 32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group A), 10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with asymptomatic syphilis (group B) and 20 normal controls (group C). And carrie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latency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 100)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P 20)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P 0.05). Conclusion the ratio of N20 / P100 is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and can be used a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S-123-13)
【分类号】:R75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华,陈奋湘,陆秀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07期
2 王慧聪;视觉诱发电位描记在临床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02年02期
3 车广伟;冯玉娟;赵敬国;;武术专项学生的视觉诱发电位[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4期
4 赵敬国;庞淑娟;;8周网球运动前后大学生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5 刘爱玲;闫俊茹;李成龙;;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觉诱发电位相关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3期
6 苏王民,王梅,张绍良;100只正常眼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析[J];眼科研究;1988年04期
7 杜力,宋琛,何庆华,徐玉华,王红;图像反转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相互关系之探讨[J];眼科研究;1989年03期
8 王博新;唐渝;齐颁扬;;少样本视觉诱发电位获取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0年06期
9 孟旭霞,王靖华,张永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图像及转视觉诱发电位的观察[J];眼科新进展;1996年03期
10 王志斌,张春莲,许玲,孙斌,张勇;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总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右江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蕾;潘映辐;孙迪;李秀华;陈天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快速提取的稳定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阴正勤;;儿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其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童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代秀;尹同进;严国民;叶巍岭;吉海燕;;视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胡莲娜;仇长宇;李志生;闫洪欣;赵军;高付林;;正常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锋;徐光华;谢俊;张熠卓;;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与展望[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8 赵均榜;张智君;;动态情境下注意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赵均榜;张智君;;基于客体的注意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夏文涛;董大安;沈彦;朱广友;;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力检测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均榜;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注意机制及其在脑机接口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2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杨松;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制及脑—机接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开良;四种蝙蝠色觉的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痉挛型脑瘫患儿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2 关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诊断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LUU ELODIE(吕丽君);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青峰;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姜丽丽;基于3A技术的视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立丽;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黄颖玲;稳态视觉诱发响应的检测技术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车广伟;脑干听觉及视觉诱发电位在运动员机能评价应用中的纵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新法;视觉诱发电位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视觉功能保护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庞宁;基于FPGA的视觉诱发电位数据采集系统[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90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