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白介素10、18、22与IP10水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2 09:48

  本文选题:抗结核药 + 药物性肝损伤 ; 参考:《广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由WHO公布的2016年的数据报告可知,2015年全球有104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140万人死于结核病,而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91.8万,位居世界第三位。在目前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DILI的发生会中断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增加耐药结核的发生率,严重者可进展至肝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我国是乙肝大国,全国HBsAg阳性者约有9000多万,而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亦较常见,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观察到这部分患者在发生DILI之后往往有着更严重的肝损伤反应,其预后也较普通患者更差。目前对于DILI的研究多为探讨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但对于患者发生DILI之后进展至肝衰竭及其预后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初步探讨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发生DILI后进展至肝衰竭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并检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分析合并HBV感染对DILI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ATDILI患者血清中IL-10、IL-18、IL-22及IP10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合并HBV感染对DILI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服用抗结核药致DILI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药物性肝衰竭(Drug 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肝衰竭患者预后模型,确定最佳临界值。选取分析DILF发生的因素有性别、年龄、BMI、抗结核方案、慢性HBV携带、HBV-DNA、丙型肝炎、戊型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饮酒史、DILI分型;选取分析DILF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BMI、抗结核方案、慢性HBV携带、HBV-DNA、戊型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史、人工肝治疗、DILI分型、TBIL、ALB、PTA、AFP、TC、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真菌感染。第二部分:从本院住院患者中筛选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患者53例,其中HBsAg阴性的患者30例,HBsAg阳性的患者23例,共17(17/53)例患者完成4周随访,并从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CHB患者28例;选取27例经抗结核治疗超过2个月且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者作为结核对照组,选取2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IL-10、IL-18、IL-22及IP10表达水平,检测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并统计DILI患者预后情况。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本院ATDILI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多在2个月内,纳差、疲乏、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HBV携带、戊型肝炎、肝硬化、饮酒史均是DILI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慢性HBV携带、戊型肝炎、肝硬化四个变量。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HBV携带、饮酒史、人工肝治疗、PTA、腹水、肝性脑病是ATDILF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慢性HBV携带、年龄、PTA三个因素用于肝衰竭预后回归模型的拟合。可得出回归模型:P(Y=1,

本文编号:1968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968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