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血防文化,促进血防事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题:血吸虫病 + 防治 ; 参考:《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经半个多世纪征程,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不只是一个疾病控制活动的成功,也是一项伟大的和成功的社会实践,是具有自己鲜明特征文化的一个特殊的社会活动实践。尽管已有大量有关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经验的总结与论述见诸报刊,仍需要将这些防治经验的总结与论述提炼和升华到"文化"层面认知,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血防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防治策略、手段与技术可与时俱进,但历尽艰辛、积累沉淀而来的血防文化精髓却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将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今后的征程中起到"行稳致远"的作用。本文梳理了"血防文化"内涵:它始终是"以人为本"为其理想信念的人本文化;它始终是以"政府主导"为支柱的传染病有效控制的组织文化;它始终是尊重科学的文化;它始终是彰显"群从群力"无限威力的疾病控制实践的文化;它始终是既积极融入世界、又坚持按国情办事的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
[Abstrac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has gained worldwide attention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s journey. It is not only a success of disease control activities, but also a great and successful social practice. It is a special social practice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culture.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number of summaries and exposi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refine and sublimate these experiences to the level of "culture", becaus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existence of schistosomiasis has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ranscending material existence. Prevention and cure strategies, means and techniques ca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but the accumulated and precipitated essence of the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culture is bound to leave the mark of "searching up and down" deeply.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progress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China. This article comb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prevention of blood": it is always the human-based culture with "people-oriented" as its ideal and belief; it is always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government leading" as the pillar; it is always the culture of respecting science; It has always been the culture of disease control practice, which shows the infinite power of "group from group", and it is always an inclusive culture that not only actively integrates into the world, but also insists on handling affairs according to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分类号】:R53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桂生;南通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回顾及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4期
2 ;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站(所)长培训班结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3 郑江;21世纪的中国血吸虫病防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4 李波;构建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专用网络系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1期
5 李浴峰,林锋,李鹏;长江中游武警官兵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水平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3期
6 赵正元;对加强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2期
7 魏风华;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科研座谈会纪要[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3期
8 ;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在湖南岳阳召开[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9 余晴,郭家钢;3G系统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5期
10 胡承雄;;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血吸虫病防治观[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强;张兆仁;王家刚;;新世纪武汉血吸虫病防治所面临的挑战[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蔡婕;张晓丽;;论现代科技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郑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挑战及策略[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学军;;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形势及水利血防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徐学军;;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形势及水利血防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冬青;;血吸虫病防治的出路在何方[A];“安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届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罗飞;唐文革;肖邦忠;曾缓;罗兴建;蒋世国;吴成果;周颖;;三峡库区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8 贺清云;余慧;李静芝;;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保障体系建设研究[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贺清云;余慧;李静芝;;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保障体系建设研究[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10 林矫矫;;送瘟神50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回顾与思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晓梅;市政府召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N];巢湖日报;2006年
2 秦元刚;血防条例 专家宣讲深入人心[N];眉山日报;2007年
3 ;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日报;2014年
4 通讯员 魏向阳;我州全面完成年度家畜血吸虫病防治任务[N];大理日报(汉);2006年
5 金璐;加强血吸虫病防治[N];金华日报;2007年
6 记者 甘青 通讯员 舒涛;我市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N];咸宁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席涓邋任枫枫;50载战瘟神 仁寿血吸虫病防治昨日达标[N];眉山日报;2007年
8 史俊邋张晓冰;余干启动鄱湖血防中心建设[N];上饶日报;2008年
9 张晓峰 记者 周晓梅;我市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N];巢湖日报;2008年
10 何仁美;九江市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力度[N];光华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牛美;1950年代湖北血吸虫病防治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淳力;国家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执行情况的横断面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3 蔡婕;改革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科技规划及其成效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曾姝;重庆市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现况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戴小兵;1949-1965年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历史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双清;1966-1978年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4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0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