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酚氨基酸衍生物抗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活性与机制的研究
本文选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参考:《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在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斗争的这三十年中,人类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所作的努力主要有三个方面,抗HIV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及AIDS的基因治疗。尽管人们对HIV-1疫苗的研发投入了很多,但是HIV-1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对不易接近到Env的保守结构域大大降低了诱发保护性抗体的可能,再加上我们对控制HIV-1复制的免疫反应了解甚少,导致至今还没有诞生一个有效的疫苗。虽然已经有几十例报道的处于临床或临床前试验的基因治疗案例,但是基因疗法的疗效、安全性特别是经济性仍需提高。迄今为止,32种被FDA批准的用于治疗HIV-1感染的药物中,大多数是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尽管它们在改善和延长HIV-1感染者的生命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药物的毒性以及服药后耐药毒株的产生极大的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因此,发展新型的口服利用率高且价格低廉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是迫切需要的。 棉酚是一种从棉籽中提取出来的含醛基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生育、抗病毒、抗癌、诱导凋亡和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提高它的抗HIV-1活性、降低其细胞毒性和消除男性抗生育活性,我们对棉酚进行了一系列的修饰和改造,以期将它发展成新的抗HIV-1药物。 在对棉酚衍生物的筛选中我们发现,氨基酸修饰后的棉酚特别是中性脂肪族氨基酸的棉酚衍生物抗HIV-1的活性最高,我们认为这与该族氨基酸侧链R基的疏水性有关,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指出棉酚氨基酸衍生物的作用靶点也是疏水性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其抗病毒活性并降低细胞毒性,我们对棉酚进行了拆分,并屏蔽了赋予它毒性的醛基,结果发现左旋棉酚的氨基酸衍生物比修饰前的治疗指数提高了100多倍。接着,我们还对棉酚和这几种衍生物的杀精活性进行了对比。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棉酚和它们的衍生物是通过作用在逆转录酶上来抑制HIV-1复制的,但是我们通过时间递加实验、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实验以及VSV-G假病毒实验分析表明丙氨酸的左旋棉酚衍生物((-)G-Ala)是一种HIV-1的进入抑制剂。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G-Ala既不阻断gp120蛋白与CD4受体的结合,又不影响病毒与辅助受体的结合。夹心ELISA实验、N-PAGE实验和CD实验表明(-)G-Ala能有效地阻止gp41核心六聚体的形成。更进一步的实验表明(-)G-Ala不但能结合到HIV-5-Helix蛋白上,还能阻断PIE7结合到gp41内部的三螺旋束表面的疏水口袋中。以上这些结果说明(-)G-Ala可能结合到gp41内部的三螺旋束表面的疏水口袋中,通过阻断gp41融合活性的核心六聚体形成来抑制HIV-1介导的病毒与细胞间的融合进而阻止病毒的侵入。
[Abstract]:In the three decades of fighting HIV, human efforts to prevent and treat AIDS are mainly in three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HIV drugs and vaccines, and the genetic therapy of AID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V-1 vaccine, the diversity of HIV-1 sequences and the relative inaccessibility of the conserved domain of Env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possibility of inducing protective antibodies. Coupled with our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control HIV-1 replication, no effective vaccine has yet been produced.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dozens of reported cases of gene therapy in clinical or preclinical trials,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especially economic efficiency of gene therapy need to be improved. To date, most of the 32 drugs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s are reverse transcriptase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although they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improving and prolonging the lives of HIV-1 infected people. But the toxicity of these drugs and the production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greatly limit their us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mall molecular antiviral drugs with high oral utilization and low cost is urgently needed for AIDS patient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ossypol is an aldehyde-containing polyphenols extracted from cottonseed. It has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fertility, anti-virus, anti-cancer, inducing apoptosis and regulating immunity.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anti-HIV-1 activity, reduce its cytotoxicity and eliminate male antifertility activity, we have modified and modified gossypol to develop into a new anti-HIV-1 drug. The amino acid modified gossypol, especially the gossypol derivative of neutral aliphatic amino acid,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HIV-1, which we think is related to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R group of the amino acid side chai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argets of gossypol amino acid derivatives are hydrophobic.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ntiviral activity and reduce the cytotoxicity of gossypol, we separated gossypol and shielded its toxic aldehy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derivatives of L-gossypol were more than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modification. Then we compared the spermicidal activity of gossypol and these derivatives, which were previously widely believed to inhibit HIV-1 replication by acting on reverse transcriptase. However, our analysis of HIV-1 mediated cell fusion and VSV-G pseudovirus assay showed that the L-gossypol derivative of alanine was an entry inhibitor of HIV-1. Fur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Ala does not block the binding of gp120 protein to CD4 receptor, nor does it affect the binding of virus to coreceptor. The results of sandwich Elisa, N-PAGE and CD showed that G-Ala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gp41 core hexamer. Further experiments show that G-Ala can not only bind to HIV-5-Helix protein, but also block the binding of PIE7 to the hydrophobic pocket of the surface of three-helix beam in gp4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Ala may bind to the hydrophobic pocket of the triple helix bundle surface of gp41 and inhibit the HIV-1 mediated fusion between the virus and cells by block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 hetamer of the fusion activity of gp41 and thus preventing the invasion of the viru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琴,曾常茜,王冰梅,于力,陈凤岐,邢晓秋;滤泡树状突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程晓莉,苏斌,马平,吴荣璋,王莉丽,何建刚;安徽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张燕;2001年末HIV/AIDS全球形势[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4期
4 方学松,林楚炎,肖亮创,张健民;ISO/IEC 17025在建立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2年03期
5 王昌敏,钱文清,夏志刚,杨忠礼;HI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实验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年04期
6 于艺;避孕方法对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利弊[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7年02期
7 杨雪源,夏隆庆;毛发红糠疹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1期
8 刘淑贞,郑锡文,傅继华,颜江瑛,邢辉,康殿民,王少军;山东新泰与湖北襄樊有偿献血员HIV感染对比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9 高玲,吕延成,冯佩富;1325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检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10 黄起翡,高思维,薛艳光;马尾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辉;;HIV抗体阳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徐世明;郭晓嘉;杨明芳;徐静;郑建琼;;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估计HIV发病率的趋势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3 毛青;;HIV/HCV合并感染时病毒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红心;;如何调整抗HIV治疗方案[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彤;焦艳梅;吴昊;;HIV早期感染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董继鹏;李洪娟;刘颖;王健;;273例HIV/AIDS人群脏腑热态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鲁伟;李丽松;殷迎春;毛永惠;汤文山;陈粤丽;孙绍洪;刘鸿斌;孟丽蕊;徐稳;向文蔚;白园;黄金莲;李双华;夏红;杨婧婷;邹芳;张艳芬;;口腔颌面部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病例临床分析[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海莉;陈璐;;昆明地区70名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行为特征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9 姚嵩;史四九;张泽坤;;安徽省HIV/AIDS患者异烟肼结核预防性治疗初步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郑毓芳;潘承恩;刘莉;张仁芳;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640例自愿检测HIV抗体人员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徐滔 钟锴 实习生 张芳圆;HIV自测— 恐艾人群的无效疗伤[N];南方日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谢小军 微生物学博士;三十年苦战HIV[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驻京记者 贾岩;HIV快速诊断新秀登场[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刘霞;美找出骨髓细胞抵抗HIV感染的关键蛋白[N];科技日报;2011年
5 邱阳;向病毒基因研究进军[N];科技日报;2004年
6 记者陈特安;加找出与“非典”有关的病毒基因序列[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梦然;病毒预警 未雨绸缪[N];科技日报;2010年
8 王迪;HIV药物繁荣背后藏隐忧[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段文利;泪腺、泪液等可能为HIV病毒“新据点”[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防治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钊;HBV传染性是HIV的50倍[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泰;棉酚氨基酸衍生物抗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活性与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吴鹏;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与典型进展者遗传、免疫及HIV变异特点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冯婷婷;新型宿主因子在HIV感染和复制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齐海燕;广西地区HIV-1流行亚型、基因变异性分析及耐药突变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江筠;莲藕中抗氧化成分的抗HIV-1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雪;CBFβ对HIV-1 Vif蛋白功能及结构影响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琳;酸酐修饰卵清蛋白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预防HIV性传播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傅卓华;德宏州HIV感染状况不一致夫妻和农村社区居民性行为网络与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陈军;HIV感染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及功能改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通天;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者HIV-1原发耐药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翟维维;云南地区HIV相关口腔疱疹病毒1、2、3和4型感染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刘慧;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昕;HIV/HCV共感染患者NK细胞数量与功能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安明晖;辽宁MSM人群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鹏;HIV/HCV共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与抑制性受体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何磊;HIV原发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A/NKG2C受体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谌仲杰;带药物治疗的类年龄结构HIV/AIDS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郭会鹃;HIV/AIDS患者与平和质人群脏腑热态差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6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0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