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与评估
本文选题:登革热 + 心肌疾病 ; 参考:《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12期
【摘要】:目的:了解登革热患者的心脏受累情况,分析登革热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5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肌钙蛋白T(c Tn T)以及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进行分析;待登革热好转,对93例心肌酶升高的患者复查心肌酶。结果:47.3%的患者出现CK升高,61.3%的患者出现CK-MB升高,42.5%的患者出现c Tn T升高,22.4%的患者出现NT-pro BNP升高;ECG异常者占37.2%,UCG异常者占29.9%;65.5%患者心肌酶超过4天才开始明显降低或降至正常;既往没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c Tn T、NT-pro BNP、ECG和UCG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既往有心脏病史患者(17.7%vs 60.8%,4%vs 32.3%,25.1%vs 51.7%,15.7%vs 41.7%,P均0.01);心力衰竭(HF)的患者中CK-MB、c Tn T、ECG和UCG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HF的患者(75.8%vs 53.2%,85.5%vs 31.7%,87.1%vs 31.7%,63.8%vs 17.0%,P均0.01);≥65岁老年患者的c Tn T、NT-pro BNP、ECG和UCG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65岁患者(64.4%vs 7.7%,32.2%vs 4.9%,53.4%vs 21.8%,38.9%vs 14.1%,P均0.01)。结论:≥65岁老年患者及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一旦感染登革热病毒,容易出现心脏受累。可根据CK、CK-MB、c Tn T、NT-pro BNP、ECG以及UCG对登革热患者进行评估,以及早预防各种心脏并发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ac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ngue fever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heart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ngue fever. Methods: 395 cases of dengue fever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The serum 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N), serum creatinine 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N), troponin TnTn,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echocardiography (UCGG)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Myocardial enzymes were examined in 93 patients with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s. Results in 47.3% of the patients, 61.3% of the patients had elevated CK-MB. 42.5% of the patients had elevated c TnT and 22.4% had increased NT-pro BNP. 37.2% of the patients had abnormal NT-pro BNP and 29.99% had abnormal UCG, 29.9% had abnormal UCG, and 29.9% of the patients had decreased or decreased to normal after more than 4 days.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ECG and UCG in patients with no history of heart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history of heart disease.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CK-MBc Tn TNPECG and UC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eart disease (17.7 vs 60.828 vs 32.31 vs 51.7% vs 41.7%), and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CK-MBc Tn TnTG and UC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HF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c TNT-pro BNPECG and UCG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aged 65 years or old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65 years old patients (64.4 vs 7.732.94.93.4vs 21.88.93.4vs 21.88.93.4vs 38.98.98.93.45 vs 21.88.93.4Vs.88.93.4vs 21.88.93.4Vt = 38.98.98.93.4vs 21.88.93.4vs 21.88.93.4Vt = 21.88.93.4V8.98.91.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cTnTNT-pro BNPECG and UC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65-year-old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NPECG and UCG.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aged 65 years or older and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eart disease are prone to heart involvement once they are infected with dengue virus. The patients with dengue fever can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KCK-MBC / TnTNT-pro BNPECG and UCG, and various cardiac complications can be prevented early.
【作者单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医学部;
【分类号】:R512.8;R5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静,胡大一,顼志敏,崔亮,连桂清,鲍德兰,张晋华;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1999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玲,党连生,王翠些,张慧恩;急性心肌梗塞肌钙蛋白I的测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黎靖麟;卢建华;保学明;;急诊联合快速检测肌红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意义[J];广州医药;2007年03期
3 陈波,黄海樱,李惠芳,吴晓蔓;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动态变化[J];海南医学;2005年08期
4 卢德国;;全血肌钙蛋白T即时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钱彩珍,顾国清,杜汝辉,周海燕;肌钙蛋白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10期
6 薛红霞,徐兆国,袁凤贤;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辽宁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孙斌,王振红;金标法检测肌钙蛋白I在心肌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权伍星;姜贤德;邱巍;吕维辉;梁君;;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黄光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1期
10 曾静好;赖永艺;丁永星;;氨基末端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云飞;施惠;张剑晔;;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心肌缝隙连接的关系[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傅振英;心肌肌钙蛋白I在冠脉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2 许爱国;炎性标志物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3年
3 李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非体外循环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变化[D];郑州大学;2006年
4 赵强;ACS患者PCI术后cTnI和NT-proBNP的变化及其对MACE的预测价值[D];泰山医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泽燕;118例登革热个案调查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年01期
2 ;台湾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情况与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3 谢敏,王彤,谭秀莲,余涛,徐改凤;登革热147例临床特点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4 陈如花,徐莹,王玉;登革热83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5 陈建军;2001~2004年美国旅行引起的登革热感染[J];疾病监测;2005年09期
6 徐建荣;登革热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袁荣宝,王海明;登革热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8 Domingues R.B.;Kuster G.W.;Onuki De Castro F.L. ;刘凯;;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的头痛特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0期
9 赫兢;赵敏;;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叶建杰;胡利明;褚邵杰;胡向前;;登革热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军;;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洪文昕;张复春;陈燕清;王建;;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鲍晓伟;黄勇;李乙江;洪雪花;张泉鹏;王意银;杜强;王伟;李刚山;邱薇;郑颖;张富强;范泉水;李作生;;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壮;;登革热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5 蒋丽亚;;卢湾区2001~2002年危害登革热传入危险程度现状监测[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罗会明;何剑峰;梁文佳;郑夔;刘礼平;;登革热流行病学与控制[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彤;谢敏;谭秀莲;吴海东;施旖旎;;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健毅;董红军;张姝;;两种检测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的应用研究[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魏新荣;;传统医学辨治登革热[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10 张明江;陆永昌;张家祝;丁永健;陆永贵;;登革热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研究抗击登革热[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海英;抗体会助长登革热病毒感染更多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昭;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奇锋 通讯员 黄爱成 刘李云;中大将利用新方法防控登革热[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刘国信;登革热,,又到流行季[N];21世纪药店;2013年
6 戴欣 本报记者 罗朝淑;预防登革热:防蚊控蚊是关键[N];科技日报;2014年
7 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陆基宗;出游谨防染上“登革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记者 柴玉;发挥中医药防控登革热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围剿登革热并非触不可及[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主任医师 于长水;病人→←蚊媒:登革热的恶性循环[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新伟;登革热病毒抗体依赖增强感染分子机制的体外模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林立丰;新型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开发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晖;云南中缅边境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D];大理学院;2011年
2 易彬樘;地理信息系统及卫星遥感图像在广东省登革热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谭俊;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D];大理学院;2012年
4 陈瑞;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岳耀斐;登革热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赵丹;基于影响因素的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7 李美青;伊蚊诱捕器效果指标和传统登革热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石昕;抗登革热病毒双特异性高亲和力中和抗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廖宝林;登革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sVCAM-1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李玉静;登革热中医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1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