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子孢子蛋白基因检测法对1例间日疟病例的溯源
本文选题:河南 + 间日疟原虫 ; 参考:《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02期
【摘要】: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Abstract]:A case of vivax malaria which was first diagnosed as a local infection in Henan Province in 2014 was investigated by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traceability in order to identify its source of infection.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the patient were collected. The peripheral blood fluid of the patients was examined by thick and thin blood membrane Gieshlet staining method, rapid diagnosis test paper (RDT) method and nested PCR method, and the sequence of CSP gene was analyze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patient had stayed for about 1 week from May 2013 to Myanmar, and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vivax malaria in June of the same year. After treatment with artesunate, the parasite turned negative and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CSP gene showed that, The central repeat region of the CSP sequence amplified from the blood samples of the pati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was identical. The sequence identity of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BS95455 and ABS95456 was 95.1%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sequence identity with two Henan isolates HN3 and HN7 (accession number KP888996 and KP889000) was 88.8% and 67.1%, respectively. It is assumed that this case is a recurrent case of imported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作者单位】: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方玉;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湖北省2003~2005年间日疟病人复发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2 李蓬;苏云普;班淑敏;郭超;;2004年-2007年夏邑县疟疾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3 刘颖;周瑞敏;赵玉玲;赵旭东;许汴利;张红卫;;河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序列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4 蒙日朗;黄亚铭;;东南亚国家疟疾流行及防治概况[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2期
5 郭超;郭子叶;班淑敏;郭璐;;河南省夏邑县2003~2009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0期
6 张士民;郭超;郭璐;;2003~2009年河南夏邑县疟疾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7期
7 耿英芝;田疆;腾聪;毛玲玲;王博;姚文清;;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5期
8 黄天谊,王世海,黎学铭,郭传坤,徐建军,唐丽娜,卢丽丹;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03期
9 黄天谊,程勤,黄亚铭;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年01期
10 刘颖;周瑞敏;陈伟奇;钱丹;赵玉玲;赵旭东;许汴利;苏云普;张红卫;;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PCR-RFLP多态性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贵旺;洛桑;王洪举;胡松林;胡永红;李成才;卓玛央金;;1976~2005年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李宝山,童苏祥,董强,刘艳,陈新民,丁聚科,吐尔地·肉孜,陈鹏高,段梅睿,阿不力克木;1999~2001年新疆疟疾防治工作及效果考核[J];地方病通报;2004年02期
3 杨清明,,王运超,石江;疟区演变中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预测值的变化[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4 李凤文,王槐芳,杨韵希,李锦辉,雷晨;广西灭疟后期流动人口疟疾监测[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5 张华勋,黄光全,陈国英;湖北省1971~1997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6 黄光全;我国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传疟作用及防制效果的研究进展[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7 桂爱芳,胡乐群;湖北省2001年疟疾流行形势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左胜利,陈国英,胡乐群,桂爱芳,裴速建,黄光全;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9 左胜利,陈国英,胡乐群,桂爱芳,裴速建,刘井元,黄光全,袁方玉,彭红;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袁方玉;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湖北省2003~2005年间日疟病人复发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央努;;慈溪市2001~2008年疟疾监测分析[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志勇;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原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山鹰;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多态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于国伟;云南疟疾疫情与蚊媒评价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
4 潘波;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刘文龙;中药材鱼腥草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质量稳定性控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玄郁;民国前期(1912-1927)湖南疫灾防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春玉;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及气象因素对疟疾发病影响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王毳;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新型候选抗原Pvs48的基因测序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冬;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的分子鉴别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余向华;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姜义霖;大连地区蚊媒调查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燕;西藏林芝地区疟原虫虫种分子生物学鉴定[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苟锦博;不同发热症候群用于筛选传播期间日疟治疗对象价值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9 张少森;黄淮流域疟疾回升的生态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10 郭鑫;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泽,华德,王善青,林世干,林翠芬,司有忠,蓝秀汉;海南省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分型初探[J];海南医学;1999年04期
2 陈建设,李蓬,尚乐园,李晓宏,赵金海;商水县疟疾暴发流行因素的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3 许汴利;苏云普;刘颖;张红卫;贺丽君;陈建设;;1970-2010年河南省疟疾防治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4 庄建安,SukhanJackson,李蓬,Adrian.C.Sleigh,刘禧礼;疟疾防治知识与态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1999年03期
5 张小萍,金小林,高琪,顾亚萍,王伟明,周华云,李菊林,沈宝祥;健康教育干预疟疾流行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4期
6 苏云普;刘颖;张红卫;陈建设;许汴利;;2005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6期
7 吴自林;吴明苏;林康明;韦海艳;贺颖;黄亚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0~2007年疟疾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2期
8 黄天谊,黎学铭,刘涛,郭传坤,黄雨婷,林睿;单管-套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间日疟原虫基因型鉴定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9 郭传坤,黎学铭,林睿,林珍,李锦辉,黄亚铭,黄天谊,许洪波;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10 张山鹰,许龙善,黄天谊,谢汉国,黄江宏,陆惠民;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晓刚;;间日疟12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08期
2 梁海;屈锦秀;;间日疟2例报告[J];应用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3 洪美蕊;先天性间日疟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1996年05期
4 钟利树,邹玉芬,周玉梅;输血性间日疟9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年04期
5 杨颖勇;一起间日疟局部暴发流行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6 王光岳,李懿宏,范树奇;黑龙江省发现输血引起间日疟一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年01期
7 彭秀儒;疑似抗药性间日疟一例调查报告[J];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00年00期
8 肖汝成;间日疟8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0年09期
9 牟晓刚;8例间日疟发病原因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10 何远学;贾杰;;间日疟54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桂亮;孙晓东;王剑;张再兴;;缅甸拉咱市氯喹治疗间日疟临床效果评价[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小平;肖斌权;施文钧;徐慧芳;高凯;饶纪礼;张周斌;;间日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CD_4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曾桂华;王乔笙;曾建松;;娄底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结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昊华;消除疟疾试点在六省市启动[N];健康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美燕;间日疟康复者淋巴细胞活性分析[D];大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67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6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