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一种莱姆病螺旋体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鼠标本检测中的应用评价(英文)

发布时间:2018-07-16 11:17
【摘要】:目的基于莱姆病螺旋体recA基因,建立一种检测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real-time PCR方法。方法通过GenBank分析比较莱姆病螺旋体recA基因,选择其保守序列设计MGB探针及引物并进行方法学评估。并应用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和nested PCR方法对收集的123份鼠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仅对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阳性,其最小检出浓度为101copies/μL。标准曲线各浓度点Ct值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6%和2.30%。123份鼠标本中,real-time PCR检测59例阳性,nested PCR检测43例阳性。结论新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优点,可用于鼠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Lyme disease spirochetes in mice based on the recA gene of Lyme disease. Methods GenBank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cA gene of Lyme disease and its conserved sequence was selected to design the MGB probe and primer and to evaluate the methodology. The established real-time PCR method and nested PCR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and analyze 123 mouse books. Results the real-time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only positive for spirochetes of Lyme disease, and the minimal detection concentration was 101copies/ 渭 L.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was 1.56% and 2.30.123 mouse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in 59 cases of positive nested-PCR. Conclusion the newly established real-time PCR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it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Lyme disease spirochetes in mouse.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Supported by the 12th Five-Year Maj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of China(Nos.2012ZX10004219-007and2013ZX10004001)~~
【分类号】:R514;R4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宝福凯;Erol Fikrig;;伯氏疏螺旋体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混合感染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2 张哲夫,万康林,张金声,朱桂凤,窦桂兰,李牧青,郑理,梁军钢,侯学霞,王宏英;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3 万康林,张哲夫,窦桂兰,侯学霞,王宏英,张金声,朱桂凤;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学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河北省承德林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何静;曹务春;张习坦;;莱姆病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5年02期

4 刘明社;黄克峻;赵中夫;张联珠;郭佩如;;九省区蜱类区系初步调查[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明社;武延隽;赵中夫;;山西长治地区就诊人群莱姆病血清学初步调查[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梁效成,吴得强;甘肃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地方病通报;2004年04期

7 刘佩红;徐锋;沈莉萍;葛菲菲;王建;;上海地区多种动物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8 黄素青;梁炳泉;苏兆雄;徐汉虹;;宠物害虫的危害与药剂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9 田恩深;重要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年04期

10 朱淮民;新现和再现虫媒病及其媒介[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夏咸柱;;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杰;仝彩玲;周勇志;张厚双;周金林;;荧光定量PCR检测硬蜱体内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夏咸柱;;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琴;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初步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HUI LI(李蕙);莱姆病中医症、证分布特点及其病因病机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王峰;吉林省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和DNA疫苗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4 于东冬;莱姆病分子生物学和诊断新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褚宸一;媒介和宿主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6 宝福凯;伯氏疏螺旋体的莱姆关节炎相关毒力因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耿震;莱姆病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标准化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吴琼;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SZ株的传播媒介及病原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陈卓;河南省信阳地区不同宿主梨形虫感染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10 张学潮;吸血过程对全沟硬蜱基因表达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名耀;莱姆病螺旋体优势抗原BmpA分子克隆、优势表达与纯化[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刘志云;中国莱姆病阿弗西尼基因型感染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方法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3 边长玲;中国“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兽类蜱媒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4 琚瑞利;福州地区硬蜱分布情况调查及微小牛蜱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红梅;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牛羊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6 曾霞;中国4株伯氏疏螺旋体5s-23srRNA基因间隔区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外膜蛋白A的克隆及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7 于东冬;吉林地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宏伟;我国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林成虎;长白山区(二道白河)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延边大学;2005年

10 黄海楠;我国部分省区蜱传斑点热及其与莱姆病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顺丽,伦照荣;野生动物和禽畜的新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2 梁军钢,张哲夫;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年05期

3 李优良,郝霁光,张哲夫,万康林,夏先忠,胡兴文,张金声,侯学霞;从四川东部林区二棘血蜱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1年06期

4 潘亮,于恩庶,张哲夫,万康林,张金声,郑理,刘金镛,陈佛云,陈章明,游土生;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年02期

5 李牧青,王建辉,张哲夫;中国莱姆病螺旋体流行菌株的蛋白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华;万道正;张晓龙;梁中平;郭天宇;褚宸一;赵荣涛;石华;宋宏彬;杨振洲;;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3期

2 王子敏,邱勤,余志荣,米庆秀,吴凤英,梅传安,张哲夫,万康林;从野兔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J];湖南医学;1993年02期

3 Richard C.Russell;赵彤言;;在澳大利亚寻找莱姆病螺旋体[J];医学动物防制;1993年04期

4 贾文春,万康林,,张淑琴,张哲夫,宋鸿章,张晓杰,木井文,张金声;从两例莱姆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6年02期

5 刘敏,王树声,王昭孝,张涛,曾霞,杨光华;广西首次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J];广西预防医学;2001年03期

6 陈建;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C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年05期

7 孙毅,许荣满,张泮河,郭天宇,曹务春;我国一些常见蜱种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2年02期

8 何汉江,黄晓敏;湘南微小牛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9 王宏伟;何静;褚宸一;张泮河;吴晓明;黄海楠;高燕;蒋宝贵;曹务春;;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褚宸一;何静;赵秋敏;张泮河;吴晓明;蒋宝贵;高燕;李红梅;黄海楠;詹琳;曹务春;;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毅;许荣满;张泮河;郭天宇;曹务春;;我国四种常见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朱振勤;陈季武;张小轶;詹艳爱;夏明仪;;莱姆病螺旋体对吸血期蓖子硬蜱下皮层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曹杰;仝彩玲;周勇志;张厚双;周金林;;荧光定量PCR检测硬蜱体内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毅;许荣满;郭天宇;曹务春;;我国常见蜱种作为莱姆病媒介的潜能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孙毅;郭天宇;许荣满;张泮河;;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及体外寄生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检测[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王玉福;曹务春;;吉林林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毅;许荣满;郭天宇;葛学峰;张泮河;;中华硬蜱幼蜱经期传播传播莱姆病螺旋体能力B.garinii的实验验证[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耿震;莱姆病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标准化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吴琼;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SZ株的传播媒介及病原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郝琴;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初步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宏伟;我国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周鑫;中国莱姆病螺旋体MLVA分型方法的建立与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磊;小型SPR全谱仪的研制及对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检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6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126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