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2006年
基于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张晓燕
【摘要】:本论文以振动力学课程为教学改革的载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力求以体现科学创新思维和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工程背景的典型范例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对振动过程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工程振动问题的实际背景,综合应用振动理论知识,通过力学与数学模型建立、科学计算与科学技术实验方法三个基本问题, 撰写相关小论文,开展实践性研究,尝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造自主性学习条件,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和特点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注重实验动手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运用振动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尝试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研究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分类号】:O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要求教育必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为此,教育体系必须改革,本科课程建设也必须 改革。 振动力学是一门针对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振动现象,研究其产生机理和运动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虹;从美国理工科本科教学改革看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04年02期
2 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年04期
3 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潘云鹤;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婕;冯新伟;吕巧灵;;地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2 刘勇;刘秀华;;研究型教学改革探讨——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胡顺林;刘文博;;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4 张志军;胡煜寒;刘恒怡;;证券投资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陈湘芝;;谈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施行研究型教学[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华;;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培养工科人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7 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8 郑春;郭延生;宋兆丽;曲直;刘志明;;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张静芳;物理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黄礼胜;;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设研究型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云敏;陈仁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袁国林;;“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薇薇;夏禾;张楠;;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课程探索与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徐光华;邵军华;李方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会计类专业SRT教学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峰;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君;多校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高军;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震虹;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陈艳;高中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佳庆;工科大学《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晓玉;高等理工科教改项目管理流程和评分模型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8 朱冬梅;高等理科教育中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耀松;吉林省管理学科研究生需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10 关颖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虹;研究性课堂教学及其心理效应[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燕;盛宏玉;周焕林;;理论力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1期
2 姜学智;;力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窦庆峰;;结合案例式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2期
4 刘灿昌;沈玉凤;黄永平;;材料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5 黄毅;介绍刘延柱编《振动力学》[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3期
6 丁文镜;经典内容融合新成果力创佳作——评刘延柱等编著“九五”重点新教材《振动力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陈立群,梁思辉;振动方程耦合类型的注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蔡国平;;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5期
9 陈立群;在振动力学教材中处理混沌内容的尝试[J];力学与实践;1999年06期
10 王永刚,郑碧玉;可控阻尼对隔振系统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燕;;基于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晓燕;;基于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振动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晓燕;陈平;邹鑫;;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振动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5 何琳;黎强;;振动力学(含稳定)课程教学初探[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聂毓琴;孟广伟;刘巧伶;李洪;董心;;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序[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红雨;;如何在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冯辉荣;周新年;李正红;聂丽华;;构建“多功能”例题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伟香;;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学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立新;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1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