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amphotericin B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fungal infection. Methods: Amphotericin B wa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patients with fungal infection.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clearance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 total of 8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45 cases of remarkable effect, 32 cases of improvement and 12 cases of ineffectivenes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6.5%. There were 76 cases of fungi found or cultured, of which 64 strains were cleared and 12 strains were not cleared, the total clearance rate was 84.2%.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in 41 cases (46.1%), of which 2 cases (2.2%) were changed because of severe renal dysfunction. The other patients did not affect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clusion: amphotericin B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fungal infectio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No.20131047)
【分类号】:R512.91;R5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静;徐敬根;;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婉娴;姚晖;杨静;;合肥市158例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12年06期
2 朱艳;;池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李伟华;闫惠平;张海萍;张欣;杨虹冰;胡文静;;HIV-1B亚型Nef core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J];北京医学;2011年09期
4 汪雯;张宏伟;姜太一;吴昊;;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233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1年12期
5 姜枫;;免疫激活状态是中医药干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的重要切入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6 姜枫;;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1期
7 王艳春;彭勃;李雁;郭会军;姜枫;倪露露;;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的流行病学对照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8 周宝桐;刘正印;;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诊断和治疗[J];传染病信息;2006年05期
9 康文臻;李媛;庄严;黄德东;翟嵩;赵柯;孙永涛;;87例CD4~+T淋巴细胞低水平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0年06期
10 蒙江明;张彤;;228例AIDS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姜枫;符林春;马建萍;周青;彭勃;谢世平;郭会军;董永新;马秀兰;郭选贤;谢忠礼;胡研平;李青雅;李华伟;金艳涛;;病位证素在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中分布特点及演变[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厚磊;李洪娟;王健;;红外热像监测HIV感染者脏腑功能[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王爱霞;王福祥;毛青;冯铁建;卢洪洲;孙洪清;孙永涛;叶寒辉;李太生;刘正印;何云;吴昊;吴南屏;张福杰;张跃新;周伯平;周曾全;郑煌煌;赵红心;赵燕;赵敏;赵清霞;尚红;娄国强;桂希恩;姚文虎;唐小平;徐莲芝;徐小元;黄绍标;曹韵贞;盛蕾;康来仪;斯崇文;蒋岩;蔡卫平;樊庆泊;潘孝彰;;艾滋病诊疗指南[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青雅;郭会军;李真;符林春;;艾滋病患者中医舌象流行病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5 洪仲思;;中药“三黄汤”对抗病毒艾滋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6 欧健;韦进新;李伟新;吴锋耀;文乐敏;唐宁新;汤红丽;;广西马尔尼菲青霉病中医症状和证型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陈莉华;郭会军;蒋自强;邬欣怡;舒云;;艾滋病合并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晓沛;中国西南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状态配对”现况调查[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李芳;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娄方璐;芪苓益气片治疗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10例自身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张明亚;艾滋病脑部病变的CT表现[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静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俊敏;HIV感染与HAART治疗相关性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卓彦;12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的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闫利源;扶阳解毒颗粒及对艾滋病无症状期客观指标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乔进京;两性霉素B与鞘磷脂混合单分子层的界面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宁;HIV/AIDS肺脾气虚证的转录组学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爱霞;;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立新,黄江,李璇;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7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2年02期
2 黄罗佳,银正民;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38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3 李雁斌,李桂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4年23期
4 李京红;方树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真菌感染22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6年18期
5 杜宝君;姜建平;;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28例临床浅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10期
6 程毅力;岑明学;;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1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3期
7 闻天舒;高晓辉;;14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年06期
8 任宙辉;;7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2期
9 张炜平;许龙;;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58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01期
10 张财富;;253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炜平;许龙;;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63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孙静;;老年患者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A];全国第十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尹梅;杜迎春;杨勇;刘丹;;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6例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C];2007年
4 朱宝国;石志峰;殷致宇;蔡有龄;;血管炎合并真菌感染病例一例[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魏兵;李春盛;;淹溺患者合并真菌感染5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飞波;赵伏义;范国成;张公望;;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12例临床分析[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孙海柏;;血浆中1-3-β-D-葡聚糖对诊断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梅早仙;李丽;吴琦;;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54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瑞敏;王志巧;;终末期肝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龚峻梅;杜庆锋;刘晓力;欧阳昭;刘志;张钰;张嵩;刘启发;冯茹;孟凡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时的铁代谢变化及其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石革;润肤细无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李诗杰 徐连锁;穿山甲外用治疗甲沟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继鑫;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肖鹏飞;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3 梁莉;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陈晓;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牛红雷;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7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14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