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9 17:58
【摘要】:研究背景 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仍然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单一致病菌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杀手,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结核致病菌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全球不同地域的社会因素,加之近几十年来各国对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忽视,流动人口增多、多耐药结核菌增多以及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死灰复燃,流行逐渐加剧,大有泛滥之势,导致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的回升,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也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的最新报告,2010年全球有大约880万新发结核病例,145万例死于该病。我国同样是是全球TB高负担国家之一,受不同地域人群居住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卫生习惯及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耐多药TB患者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广东省结核病防治任务面临的形势同样非常严峻。目前,结核病人报告数始终位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人数前列,根据相关耐药性基线调查和2010年全省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省每年新发生菌阳肺结核病人估算在4.6万例左右,其中耐多药患者数约0.2万例。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中70%以上为农民,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骨关节结核定义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关节、滑膜和脊柱所引起的疾患。其发病特点包括:发病隐匿缓慢,病程长,合并症多,常因骨骺和关节遭到结核分枝杆菌侵蚀,而影响其骨骼发育,严重者导致残疾。骨关节结核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部位,约占结核总发病率的3-5%,肺外结核发病率的35-50%以上。而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首位,约占1/3以上,发病年龄以20-30岁的青年为高峰。脊柱结核的典型症状如腰背部僵硬、疼痛、脊柱局部叩击痛,全身中毒症状,如盗汗、食欲不振、潮热、乏力等;一旦出现脊柱后凸成角畸形、神经功能(运动、感觉)障碍或窦道形成已为脊柱结核后期改变。相对于这些晚期脊柱结核患者而言,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结核菌的变异,脊柱结核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早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不明显。因此,如何在早期实现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是所有脊柱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与难题? 众所周知,脊柱结核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制止病变发展、大大缩短疗程、避免或减少畸形发生、而且可以保全功能、甚至可以不用手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样也可以为国家和患者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文献报道,非典型性脊柱结核发生率为2.1%-12.0%,当前脊柱结核延误诊治超过一年的病例约40%,脊柱结核误诊率为32.2%。细菌学检查仍然是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最可靠的标准。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结核菌的遗传特性决定其生长周期长,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标准化等原因,使细菌学度实现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治疗,可以大大缩短治疗的疗程,避免或减少畸形发生、而且可以保全功能、甚至可以不用手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为可能要接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节约大量费用,这样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 近年来,一种应用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新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越来越得到许多学者与专家的关注。结核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作为免疫应答的一部分,T细胞受结核抗原刺激致敏,形成活化的效应T细胞,这些T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y, INF-y)。 ELISPOT技术即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该技术起源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技术利用体外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后,检测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数量和功能,随着技术发展用于检测单细胞水平分泌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功能以及细胞数量。目前ELISPOT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将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相关应用研究比较缺乏。 目的 1.探讨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探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试验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 4.探讨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 1. 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1年5月~2012年7月前瞻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广州市胸科医骨科收治的可疑脊柱结核病例。自行设计受试者信息采集表,收集受试者基本临床信息: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诊断、病理学结果、细菌学结果等,并对受试者出院进一步随访(≥6个月)。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检测,同时对所有纳入者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应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且进一步探讨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试验结果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5月~2012年8月前瞻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广州市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可疑脊柱结核病例。自行设计调查量表收集受试者信息,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行T-SPOT.TB试验、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Rv2041c-ELISPOT、Rv1419-ELISPOT和Rv0057-1352-ELISPOT检测,将上述几种抗原刺激ELISPOT试验结果两两比较。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应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评价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v2041c、Rv1419和Rv0057-1352在ELISPOT上的应用价值。 3.探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广州市胸科医骨科、广东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29例。由经培训的脊柱外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非典型性脊柱结核信息采集表收集相关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检查。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行T-SPOT.TB试验,根据具体情况同时对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行PPD试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病灶病理学检查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结合最终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的诊断,来评价T-SPOT.TB试验在非典型性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探讨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的疗效监测作用 连续选取2012年3月~2012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例。自行设计调查量表收集受试者信息,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2天和手术后2天采集受试患者的外周血行T-SPOT.TB试验,观察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前后体内效应T细胞的反应情况。 结果 1.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①标本获取及检测情况 在纳入的102例患者中,有11例因未能完成ELISPOT试验或者失访被剔除出此项研究。其中确诊为脊柱结核组的有52例,确诊为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的有39例。最终纳入的91例患者均接受了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有47例接受活检穿刺病理检测,42例患者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40例患者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②脊柱结核组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ELISPOT形成SFC数量的比较 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形成SFC数量在脊柱结核组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在脊柱结核组形成SFC数量显著高于非脊柱结核疾病组形成的SFC数量。 ③ELISPOT方法与临床常用诊断方法阳性率比较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脊柱结核组中,ELISPOT试验总体阳性率高于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 ④脊柱结核组ELISPOT试验与PPD皮肤试验、抗结核抗体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的配对比较 经过χ2检验,CFP-10/EAST6融合抗原-ELISPOT试验检测结果与PPD皮肤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与ELISPOT试验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⑤脊柱结核组ELISPOT试验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年龄、营养状况与SFC数量及ELISPOT最终阳性率有着密切联系。 2.探讨T-SPOT.TB试剂盒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①研究对象及检测标本情况 在纳入的70例患者中,有5例失访被剔除出此项研究。其中确诊为脊柱结核组的有34例,确诊为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的有31例。 ②T-SPOT.TB试剂盒与常规结核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8%、58.1%、61.8%和58.1%;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70.9%、68.9%和61.1%;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77.4%、80.6%和82.8%。脊柱结核组中,T-SPOT.TB试验总体灵敏度高于PPD皮肤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 ③脊柱结核组T-SPOT.TB试剂盒与PPD皮肤试验、抗结核抗体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的配对比较 脊柱结核组中,经过χ2检验,ELISPOT试验检测结果与PPD皮肤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与T-SPOT.TB试验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一致率:93.8%;Kappa值:0.714,P0.05)。 ④Rv2041c-ELISPOT、Rv1419-ELISPOT和Rv0057-1352-ELISPOT技术检测脊柱结核病人反应情况与试验条件的确定 通过对1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预实验观察,并与CFP-10/ESAT-6-ELISPOT的试验结果相比,Rv1419-ELISPOT试验的反应情况较好,而Rv2041c-ELISPOT和Rv0057-1352-ELSPPOT的反应较弱,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选取2.0×105个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孵育时间分别为20h,结果显示20μg/ml和40μg/ml蛋白浓度斑点强度相似,最终选取20μg/ml为Rv1419-ELISPOT的终浓度。 ⑤脊柱结核组中不同抗原ELISPOT诊断灵敏度的比较 CFP-10/ESAT-6-ELI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4%、83.9%、84.8%和71.9%。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77.4%、74.4%和80.8%,且两种检测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3.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T-SPOT.TB试验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 ①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从研究纳入的29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点中,可以获知腰背痛是最主要的临床主诉(24例,82.8%)。 ②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29例患者主要的影像学特征为:(1)软骨终板终板虫蚀样破坏:本组5例,在MRI上见椎体软骨终板虫蚀样破坏,见于椎体型或以椎体型为主的跳跃型脊柱结核;(2)单一椎体的中心性塌陷或者单一椎体轻度压缩改变:本组5例;(3)多发性脊柱结核包括连续性和跳跃性脊柱结核:本组15例;(4)影像学局部破坏重,而临床全身症状轻,即冷脓肿形成,但无明显骨破坏:本组4例。 ③T-SPOT.TB试验与常规结核检测方法的比较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组中病灶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78.3%。在整个研究过程中,PPD皮肤试验的阳性率为58.6%,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阳性率为62.1%,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为82.8%。 4. ELISPOT试验对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疗效监测的作用 ①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共纳入12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有3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 ②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SFC数目的比较分析 12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对应ESAT-6的SFC平均数目分别为35.0±22.4、36.7±23.8、30.1±16.2;对应CFP-10的SFC平均数目分别为55.1±68.5、57.4±68.3、44.1±47.9。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入院时与手术前、手术前与手术后ESAT-6和CFP-10刺激形成的SFC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着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为脊柱结核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 2. 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诊断),可能成为脊柱结核感染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的筛查工具,并辅助脊柱结核病的诊断。 3.结核分枝杆菌Rv1419融合抗原具有较高的脊柱结核免疫学诊断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6.6;R5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汉华;;脊柱结核伴发巨大流注脓肿的诊治体会[J];医学科技;1987年01期

2 邱永荣,候尚峰;脊柱结核29例延误诊原因分析[J];颈腰痛杂志;1995年01期

3 蒋清,严志汉,许崇勇,赵亚萍;脊柱结核的螺旋CT诊断[J];郧阳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安永胜,刘建丰,刘文涛,孙贺;脊柱结核121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朱岩,梁文杰,王欣;脊柱结核的CT诊断[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6 房晓彬,李润英,沈成华,王振强;脊柱结核的B超诊断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7 施明,寇井泉;脊柱结核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瞿东滨,王自立,袁海峰,关骅,王文军,马远征;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什么情况应用内固定[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年12期

9 张西峰,王岩,刘郑生,王继芳,刘玉杰,梁雨田,张伯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03期

10 王文军;;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藏缺;张春格;石敬增;;脊柱结核的术后护理[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2 李岭;;超声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邓波;何义平;;106例脊柱结核病人的出院指导体会[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唐晨虎;马东;戴会生;;脊柱结核40例CT诊断[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张伟仁;;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马淑焕;;脊柱结核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宋滇文;贾连顺;袁文;陈德玉;陈雄生;周许辉;严望军;;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黄雁鸣;蒋韶宁;王晓云;;脊柱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106例治疗体会(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李玉芹;于景来;;14842例脊柱结核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青;肖和平;;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附42例报告)[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脊柱结核易误诊[N];健康报;2004年

2 衣晓峰 靳万庆;脊柱结核易使青壮年患者“折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夏兵 宋黎胜;结核并非只在肺部[N];健康报;2006年

4 王雪飞 萧景丹;新术式使脊柱结核再术率下降[N];健康报;2006年

5 曾理;内固定术矫正脊柱结核所致后凸畸形[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宋黎胜;别把骨结核当肿瘤治[N];健康时报;2007年

7 邢 宽;三甲骨痨合剂治疗脊柱结核病有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谈慧;夺走舞蹈家生命的骨结核[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周涛;少儿腰背痛 家长莫掉以轻心[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疾病检查常规[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凯;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高琪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脊柱结核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陈明;Th17细胞在人脊柱结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林旭;缓释利福平微球释药性质及兔脊柱结核模型建立的初步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力韬;耐药脊柱结核个体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基因芯片检测结核耐药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薛海滨;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脊柱结核病灶中的表达及其对病变程度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7 张泽华;同种异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多聚体作为利福平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蒲小兵;前、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刘鹏;抗结核药物缓释微球在兔椎体中释放及分布规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海;酶联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耐药脊柱结核的个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张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附47例报告[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殷浩;骨桥蛋白在脊柱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0年

4 肖伟;脊柱结核诊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洪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正文;构建新西兰白兔脊柱结核模型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易知非;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林;104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结果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郭岱;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术前不同化疗天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马小民;脊柱结核病椎组织病理学与影像学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28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