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MxA蛋白通过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发布时间:2019-07-10 12:29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我国有超过一亿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5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来自慢性乙肝患者。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其所致病理发展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手段。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是由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人体天然免疫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属于动力蛋白超家族,具有鸟苷三磷酸酶活性,能够自我组装发生寡聚化。既往研究表明,MxA具有广谱的抗RNA病毒活性,如抗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索戈托病毒和麻疹病毒等。近期的研究显示MxA对属DNA病毒的乙肝病毒的复制也有抑制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课题旨在研究MxA蛋白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并解析其分子细胞学机制,为探索乙肝治疗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广泛运用了分子手段、生化手段、细胞共聚焦成像、活细胞实时跟踪和光漂白技术,深入研究了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内动力学、HBV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我们发现,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中,MxA能够显著下调细胞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量、细胞内外乙肝病毒DNA的水平和核衣壳pgRNA的水平,但并不影响核心抗原HBcAg的合成和乙肝病毒mRNA的转录和核质分布,而且MxA对乙肝病毒的这些作用并不依赖其鸟苷三磷酸酶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xA通过其中心互作区CID结构域直接跟HBV的核心抗原HBcAg相互作用,二者形成蛋白复合物聚集在肝细胞核周,限制了HBcAg的细胞内运动,从而阻碍了病毒核衣壳在肝细胞内的组装。我们还鉴定出核周MxA-HBcAg蛋白聚合物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胞内微管,而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存在共定位。 本研究揭示了MxA抗乙肝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MxA通过与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相互作用,干扰了核衣壳的组装,进而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该研究结果为抗乙肝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Abstract]:Chronic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liver cirrhosis and inducing liver cancer.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million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in China, and more than 50%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come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 Worldwide,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its pathological development. Myxovirus resistant protein A (MxA) is a human innate immune protein induced by interferon I.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and belongs to the dynamic protein superfamily. It has the activity of guanidine triphosphatase and can self-assemble and oligomeriz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xA has broad-spectrum anti-RNA virus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uenza virus,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Sogotto virus and measles viru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xA can also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belonging to DNA virus, but the specific mechanism is not 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xA protein on hepatitis B virus and analyze its molecular cellular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ing a new way of hepatitis B treatment. We have widely used molecular, biochemical, cell confocal imaging, live cell real-time tracking and photobleaching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related proteins, intracellular kinetics and the replication cycle of HBV virus. We found that in HepG2.2.15 cell model, MxA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 the amount of extracellular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the level of extracellular hepatitis B virus DNA and the level of nucleocapsid pgRNA, but did not affect the synthesis of core antigen HBcAg and the transcription and nucleoplasmic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RNA, and the effects of MxA on hepatitis B virus did not depend on the activity of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MxA interacts directly with the core antigen HBcAg of HBV through the CID domain of its central interaction region, and the protein complexes form protein complexes accumulate around the nucleus of hepatocytes, which limits the intracellular movement of HBcAg, thus hindering the assembly of virus nucleocapsid in hepatocytes. We also identifie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rinuclear MxA-HBcAg protein polymers depended on intracellular microtubules, but did not co-localize wi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Golgi apparatu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on of MxA: MxA interferes with the assembly of nucleocapsid by interacting with HBcAg, the core antige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n suppresses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new idea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hepatitis B small molecule drug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爱连;冯桂芹;;乙肝病毒泛嗜性及其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2 黄元桐;;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杂交的原理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1985年04期

3 池云;;乙肝病毒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论及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3期

4 樊陕生;丁红燕;杜斌;;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5年06期

5 陈丰哲;马立宪;刘长虹;邵丽华;冷艳;王刚;;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长期培养淋巴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6 薄春敏;侯雅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影响及预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22期

7 朱争艳,宫恩聪,吴秉铨,钱绍诚;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探讨[J];天津医药;1996年10期

8 蒋红,农天雷;HBcAg作为乙肝病毒传染及复制指标的临床优势[J];中国厂矿医学;2002年02期

9 鲜玉萍;血清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成都医药;1999年04期

10 沈再阳,张德文;1720例乙肝病毒前S1蛋白测定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红菊;李静;文学美;周宏;;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乐爱平;鞠北华;王文;张文景;;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杨德刚;缪晓辉;;对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伯安;毛远丽;戚扬;候俊;何卫平;程云;;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孙殿兴;李东;郭争荣;李敏然;;可控性高效表达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稳定细胞系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谢新宝;朱启昒;陈素清;缪金剑;王建设;王晓红;;产前阻断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C启动子区的影响[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宁;;通海县人民医院孕产妇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初筛检测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九届医学检验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谢新宝;朱启昒;王建设;王晓红;陈素清;缪金剑;;产前阻断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C启动子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林峰;曾爱平;杨宁敏;饶高峰;颜鸣鹤;杨恩;;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拉米呋啶耐药株的应用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黄圆;罗依;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新编码基因被破译[N];科技日报;2003年

2 王全楚;乙肝病毒携带者到底要不要治疗[N];健康报;2005年

3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博士 王全楚;乙肝病毒携带者到底要不要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主治医生 张平东 丽莹;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了怎么办[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解放军302医院 医学博士 刘士敬;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滕小春;受孕怀胎要防“毒”[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王晓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待自己[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黄显斌;从数字看乙肝防控[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孟樊钢;选中医治乙肝有原则[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记者 吴永红 实习生 吴量亮;我省清理“乙肝歧视”相关政策[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MxA蛋白通过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张士猛;HBx相互作用蛋白及HBV受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3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光泽;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学特性、应用及无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刘晓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cIAP_2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进;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李发武;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HLA-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人白细胞介素Ⅱ在乙肝病毒DNA疫苗构建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姜斌;乙肝病毒前C基因区1896位点变异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博;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患者乙肝病毒复发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姚永远;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0年

6 祝美琴;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单幼兰;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8 杨健;RNA干扰体外抑制HBeAg表达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志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10 郭龙华;HBeAg阴性血清中乙肝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和前C区变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2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512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