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①探讨TLR3在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中可能的作用。 ②探讨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的TLR3相关免疫细胞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 ③了解发生HBV宫内传播新生儿的免疫状况。 方法 ①从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连续收集320例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及新生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②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24小时内股静脉非抗凝血和抗凝血各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母亲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测定母亲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 ③部分新生儿股静脉抗凝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后,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LR3蛋白含量;剩余的抗凝血用于检测树突状细胞(DC)、B细胞、CD4+CD25+Treg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比例,分析TLR3蛋白含量以及相关免疫细胞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 结果 ①320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45例,仅HBsAg阳性者39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者6例,HBV宫内传播率为14.06%(45/320)。 ②基线资料一般情况分析:HBV宫内传播组中,HBsAg阳性孕妇平均年龄(25.09±3.44)岁,平均孕周为(39.37±1.16)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3307.11±410.13)g;新生儿出生平均身高(50.19士1.81)cm;出生男女性别比例为1:1.14(21:24);阴道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比例为1:4.63(8:37);以HBV DNA载量500copies/ml为阴性,HBVDNA值107copies/ml为高载量,HBV DNA值≤107copies/ml为低载量,11例阴性,25例高载量,9例低载量。 HBV非宫内传播组中,HBsAg阳性孕妇平均年龄(27.27±3.60)岁,平均孕周为(39.31±1.12)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3395.18±423.50)g;新生儿出生平均身高(50.07±1.39)cm;新生儿男性149人,女性为127人,出生男女性别比例为1:1.17;阴道产新生儿为146人,剖宫产为130人,阴道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比例为1:1.12;165例HBV DNA阴性,72例HBV DNA高载量,9例HBV DNA低载量。经t检验分析,HBV宫内传播组和非宫内传播组间孕妇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5,P0.001),经χ2检验分析,新生儿HBV宫内传播与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39,P0.001);而两组之间HBsAg阳性孕妇孕期及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HBsAg阳性孕妇HBV的感染状态与HBV宫内传播关系分析,HBsAg阳性孕妇根据HBsAg滴度水平不同,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当母亲HBsAg滴度水平低于3000ng/mL时,宫内传播的发生率为22.0%(37/168),HBsAg滴度水平高于3000ng/mL时,新生儿宫内传播率为5.3%(8/152); HBsAg (+) HBeAg (-)孕妇新生儿宫内传播率为7.0%,HBsAg (+) HBeAg (+)孕妇随着HBeAg滴度水平升高,新生儿宫内传播率增高到22.3%(P0.001);HBsAg (+)抗-HBe(±)孕妇新生儿宫内传播率为24%,远高于HBsAg (+)抗-HBe(-)孕妇(P0.001);HBV DNA105copies/ml孕妇新生儿宫内传播率为26.3%,远高于HBV DNA为103-105copies/ml孕妇和HBsAg (+) HBV DNA (-)孕妇(P0.001); HBsAg (+)孕妇的抗-HBs和抗-HBc滴度与HBV宫内传播无统计学联系(P0.05)。 ④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HBeAg水平(OR=1.001,95%CI:1.001~1.002)和孕妇年龄(OR=0.840,95%CI:0.757~0.934)对HBV宫内传播有影响。 ⑤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TLR3测定分析,宫内传播组新生儿TLR3平均荧光强度为(27.66±11.89)%,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20.064±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P=0.877)。 ⑥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DC细胞测定分析,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mDC细胞中比例为(1.09±1.16)%,高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0.95±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P=0.587);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pDC细胞中比例为(0.77±0.94)%,高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0.70±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778); ⑦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B细胞表达测定分析,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B细胞比例为(6.91±4.49)%,高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6.86±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954)。 ⑧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T细胞亚群表达测定分析,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60.28±14.50)%、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42.26±11.02)%、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15.27±5.93)%,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CD3+T淋巴细胞比例(58.52±16.23)%、CD4+T淋巴细胞比例(39.92±14.52)%、CD8+T淋巴细胞比例(15.27±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 P=0.662; t=0.804, P=0.442; t=0.350, P=0.727);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CD8+为(3.44±1.68),低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3.34±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P=0.839)。 ⑨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CD4+CD25+Treg细胞表达测定分析,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CD25+FOXP3+Treg比例为(4.62±4.19)%,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CD25+FOXP3+Treg比例为(11.79±1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8,P=0.525);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FOXP3+Treg比例为(4.22±2.28)%,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FOXP3+Treg比例为(4.64-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735);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CD25+Treg比例为(10.01±5.05)%,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CD4+CD25+Treg比例为(11.79±1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8,P=0.570); 结论 ①本次研究发现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及HBeAg滴度值水平对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有影响。 ②宫内传播组新生儿TLR3蛋白含量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可能由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由于受到HBV的刺激TLR3蛋白含量升高,TLR3蛋白可能在HBV宫内传播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③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股静脉血B细胞相对比例高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体液免疫可能与HBV宫内传播发生有关。 ④非宫内传播组的mDC细胞、pDC细胞相对比例高于宫内传播组,提示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股静脉血中DC可能与HBV宫内传播发生有关。 ⑤宫内传播组新生儿CD3+、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及CD4+/CD8+T细胞亚群比值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宫内传播组新生儿可能在HBV感染时,未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从而发生宫内传播。 ⑥非HBV宫内传播组新生儿CD4+CD25+FOXP3+Treg相对比例高于宫内传播组,可能是由于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细胞发挥负调节作用,引起细胞相对比例降低可能与HBV宫内传播发生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晶;邱华;毛德文;刘茵;龙富立;;病毒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晏春根,谢青;脂多糖相关受体与炎性肝损伤[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年03期
3 苏杭,吴晓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J];现代实用医学;2004年05期
4 李小燕;王素萍;宋秀霞;李淑珍;王新丹;冯丽萍;渠轶群;;孕妇乙肝病毒复制状态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20期
5 王建设,朱启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单独及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年02期
6 余敏敏;韩国荣;王建芳;;新生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年05期
7 刘志华,徐德忠,闫永平,胡静,门可;母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与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07期
8 于广军,吕晴,张公惠,顾新焕;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与其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7期
9 王素萍,李铁钢,魏俊妮,史晓红,李淑珍,冯永亮,王效军;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10期
10 刘志华,徐德忠,闫永平,门可,张景霞,徐剑秋,蒋美玲;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年03期
,
本文编号:
2542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54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