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HCC的发生与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及酒精摄入等因素有关,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我国是导致HCC最主要的原因。HBV感染致HCC的过程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多个步骤,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研究由HBV感染致HCC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质成分,在HBV致HCC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Bx作为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可以作用于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等多种蛋白质,调节大量与细胞增殖、转移、周期、凋亡及多种信号通路相关的宿主功能基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x可以诱导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异常表达并影响相应的信号通路进而促进HBV相关HCC的发生。miRNA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病毒与真核生物中,参与了病毒防御、发育、造血、器官形成、代谢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与多种疾病进程尤其是肿瘤密切相关。miRNA本身并不翻译产生蛋白质,但可以通过与靶基因3'末端的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翻译的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发挥负调控作用。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一半的已知miRNA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同一基因簇中的miRNA通常功能上彼此相关。miR-520家族基因定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包括miR-371-373基因簇及mmiR-520a-g基因簇等十几个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miRNA簇。研究报道,miR-520家族与多种实体肿瘤包括HCC密切相关;且HBx可以下调miR-520b(miRNA-520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从而参与HCC的发生。miR-520e是miRNA-520家族成员之一,有研究报道miR-520e在HCC中水平下调。因此,我们推测,miR-520e可能也在HBV相关的HCC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人肝细胞受体A2(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ar receptor A2,EphA2)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中的Eph家族,在人类胚胎发育、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EphA2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系中高水平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还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致癌基因之一。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了 EphA2可以作为miRNA的靶基因参与肿瘤包括HCC的发生与发展,miRNA对EphA2转录后调控可能是EphA2在多种恶性肿瘤水平上调的可能机制之一。重要的是,我们利用miRNA目标基因预测软件发现,EphA2是miR-520e的靶基因之一。EphA2属于RTKs,活化后介导信号转导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效应。Ras-Raf-MAPK信号通路是EphA2的下游信号通路之一,主要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已有研究证实,HBx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 HBV 相关 HCC 的发生和发展;EphA2的磷酸化可以活化Ras,进而活化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1/2和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miR-520e是否靶向EphA2并调控MAPK信号通路参与HBV相关HCC的发生与发展。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探讨miR-520e与EphA2在HBV阳性的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水平变化;2.确证miR-520e与EphA2的靶向关系;3.进一步研究miR-520e在HBV相关HCC中的作用效应及其具体机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HBV相关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HBV相关的HCC组织与细胞中miR-520e与EphA2的水平变化目的:通过检测HBV阳性的肝癌组织及HCC细胞系中miR-520e、EphA2的水平变化,以探讨二者是否在HBV相关的HCC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水平变化是否符合初步预测及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了 45例HBV阳性的早期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组织中 miR-520e 与EphA2水平。2.以HBV阳性细胞系(HepG2.2.15和HepAd38)及HBV阴性细胞系(HepG2和Huh7)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qPCR与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miR-520e与EphA2水平。3.构建重组HBx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质粒GV146-HBx,转染并筛选能够稳定表达HBx的细胞系Huh7-X及HepG2-X;用不同剂量的si-HBx转染Huh7-X、HepG2-X与HepG2.2.15细胞,以不同程度下调细胞HBx的表达水平,并于转染48小时后分别检测HBx和miR-520e。结果:1.HBV阳性的组织中,miR-520e下降,EphA2水平升高: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相比,HBV阳性的HCC组织中miR-520e水平显著下降(P0.001),EphA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01)。2.HBV阳性的细胞系中,miR-520e下降,EphA2升高:与HBV阴性的细胞系HepG2及Huh7相比,HBV阳性细胞系HepG2.2.15和HepAd38中miR-520e水平显著降低(P0.05),HepAd38细胞miR-520e水平最低(P0.05);EphA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HepAd38细胞phA2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3.HBx下调miR-520:被不同剂量的si-HBx干扰后,HBx的表达被不同程度相应下调,miR-520e的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与HBx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进一步证实了 HBx能够下调miR-520e的水平。结论:HBV阳性的HCC组织及细胞中,miR-520e下降,EphA2升高,二者的水平变化符合靶向关系的初步预测;HBx可以负调控mmiR-520;miR-520e可能通过靶向EphA2参与了 HBV相关HCC的发生与发展。第二部分miR-520e靶向调控EphA2的验证目的:预测miR-520e的靶基因并进一步证实miR-520e与EphA2的靶向关系。方法:1.利用常用的四个miRNA目标基因预测软件(miRanda、TargetScan、miRDB及miRWalk)预测miR-520e的靶基因。2.针对预测的miR-520e种子区与EphA2的3' UTR的结合位点(“AGCACUU”),构建重组野生型与突变型EphA2-3'UTR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EphA2-WT与EphA2-MUT,分别与miR-520e mimics及miR-520e mimics NC共同转染HepG2细胞,转染48小时后分别检测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1.四个预测软件均预测到miR-520e的种子区与EphA2的3'-UTR的互补结合,提示EphA2是miR-520e的靶基因之一。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 EphA2 3' UTR-WT+miR-520e NC 组相比,EphA2 3' UTR-WT 和 miR-520e mimics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P0.05),证实EphA2是miR-520e靶基因。另外,EphA2 3' UTR-MUT+miR-520e mimic 组和 EphA2 3' UTR-MUT+miR-520e NC组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证实EphA2-3' UTR的“AGCACUU”序列是与miR-520e种子区结合的特异位点。结论:EphA2是miR-520e的靶基因,EphA2-3' UTR的“AGCACUU”序列是与miR-520e种子区结合的特异位点。第三部分miR-520e靶向调控EphA2在HBV相关HCC中的作用及机制目的:明确miR-520e靶向EphA2在HBV相关HCC中的作用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具体机制。方法:1.建立稳定表达HBV的pHBV1.2+Huh7细胞系。2.将HepG2.2.15细胞和pHBV1.2+Huh7分为以下6组分别进行以下转染:Mock组(只加转染试剂),NC 组(转染 miR-520e 阴性对照质粒)、miR-520e mimic 组(转染 miR-520e mimics)、miR-520e inhibitor 组(转染miR-520e inhibitor)、si-EphA2 组(转染 si-EphA2)、miR-520e inhibitor+si-EphA2(共转染 si-EphA2 和 miR-520e inhibitor),转染48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iR-520e和EphA2的水平;qRT-PCR对HBV DNA拷贝数进行定量;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和ERK1/2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3.建立由重组腺相关病毒8型(rAAV8)介导的慢性HBV感染的小鼠模型以评价miR-520e在体内对HBV复制能力的影响。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rAAV8-1.3HBV,以构建慢性HBV感染的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HBV+miR-520e mimic组和HBV+NC组,每组8只,采用高压水动力法分别注射miR-520e mimics和阴性对照质粒,另8只未注射HBV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后3天,杀死小鼠取肝组织和尾静脉血,q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miR-520e、EphA2的水平及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结果:1.转染后各组miR-520e与EphA2的水平变化:Mock组、NC组两组间的miR-520e与EphA2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Mock及NC组相比,miR-520e mimic组的miR-520e水平显著升高,EphA2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520e inhibitor 组 miR-520e 水平显著下降,EphA2 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上调或下调细胞中miR-520e的水平后,细胞中EphA2的水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另外,与Mock及NC组相比,si-EphA2组EphA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si-EphA2可以下调EphA2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miR-520e对EphA2的靶向负调控作用。2.miR-520e靶向EphA2抑制HBV复制。Mock组与NC组的HBV DNA拷贝数、HBsAg与HBeA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 Mock 组及 NC 组相比,miR-520e mimic 组与 si-EphA2 组的HBV DNA、HBsAg 与 HBeAg 显著下降,而 miR-520e inhibitor 组则显著升高(P值均0.5),提示上调miR-520e或下调EphA2抑制HBV的复制,下调miR-520e则促进 HBV 复制。与 miR-520e inhibitor 组相比,miR-520e inhibitor+si-EphA2组的 HBV DNA、HBsAg 与 HBeAg 显著降低(P0.5),提示 miR-520e inhibitor促进HBV复制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si-EphA2组所逆转。以上结果证实,miR-520e靶向EphA2抑制HBV的复制。3.miR-520e靶向EphA2抑制细胞增殖。Mock组与NC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Mock及NC组相比,miR-520e mimic 组、si-EphA2 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miR-520e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0.05),提示在HBV相关的HCC细胞中,上调miR-520e或下调EphA2抑制细胞增殖,下调miR-520e则促进细胞增殖。与 miR-520e inhibitor 组相比,miR-520e inhibitor+si-EphA2 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提示miR-520e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产生的促进效应可以被si-EphA2所逆转。以上结果证实,miR-520e靶向EphA2抑制细胞的增殖。4.miR-520e靶向EphA2促进细胞凋亡。Mock组与NC组的细胞凋亡无显著差异(P0.05)。与 Mock 及 NC 组相比,miR-520e mimic 组、si-EphA2 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miR-520e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提示上调miR-520e或下调EphA2可促进细胞的凋亡,下调miR-520e可抑制细胞的凋亡。与 miR-520e inhibitor 组相比,miR-520e inhibitor+si-EphA2 组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提示si-EphA2逆转了 miR-520e inhibitor抑制细胞凋亡的效应。以上结果证实,miR-520e靶向EphA2促进细胞凋亡。5.miR-520e上调阻断p38MAPK和ERK1/2通路,下调miR-520e则使通路活化。转染后各组细胞的p38MAPK与ERK1/2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反应通路活性的标志蛋白磷酸化水平差异显著。与Mock及NC组比较,miR-520e inhibitor组p38MAPK与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520e mimic组与si-EphA2组相应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上调miR-520e或下调EphA2可以阻断p38MAPK和ERK1/2通路,而下调miR-520e则使通路活化。与miR-520e inhibitor组比较,miR-520e inhibitor+si-EphA2组的相应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提示miR-520e inhibitor对p38MAPK和ERK1/2通路活性产生的活化效应可以被si-EphA2所逆转。以上结果提示,miR-520e靶向抑制EphA2及其下游的p38MAPK和ERK1/2通路。HBV复制、增殖、凋亡与信号通路的结果证实,在HBV相关的HCC细胞系中,miR-520e的上调降低EphA2水平并阻断EphA2下游的p38MAPK和ERK1/2通路,抑制HBV复制及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下调miR-520e则升高EphA2水平并活化EphA2下游的p38MAPK和ERK1/2通路,促进HBV复制及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miR-520e靶向EphA2并调控EphA2下游的p38MAPK和ERK1/2通路影响HBV的复制及HBV相关HCC的增殖与凋亡。6.动物实验证实,HBV下调miR-520e,进而靶向EphA2促进HBV复制。与正常组相比,HBV+NC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iR-520e水平下降,EphA2水平升高(P0.05),与HBV+NC组相比,HBV+miR-520e mimic组小鼠的肝脏组织中miR-520e水平升高,EphA2水平下降(P0.05),体内实验证实,HBV下调miR-520e,miR-520e靶向负调控EphA2。另外,与正常组相比,HBV+NC组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升高;与HBV+NC组相比,HBV+miR-520e mimic组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体内实验证实,上调miR-520e抑制HBV复制。以上结果表明,在HBV慢性感染的小鼠体内,HBV感染下调miR-520e,进而靶向EphA2促进了 HBV的复制。结论:HBV感染下调miR-520e,导致其靶基因EphA2水平升高,进而EphA2介导的下游MAPK信号通路活化,最终促进了 HBV的复制及HCC细胞增殖并抑制了细胞凋亡。miR-520e靶向调控EphA2及其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 HBV相关HCC的发生发展。
【图文】: 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邋GPI)锚定于细胞膜,,没有胞质内结构;而ephrin逡逑B具有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内部分又包括一小段含有80个氨基酸、高度保守的逡逑的细胞质结构域以及C末端的PDZ结合基序[86](图4)。逡逑3.邋Eph与ephrin的识别与结合逡逑一般情况下,Eph受体结合相同类别的ephrin配体,即EphA结合ephrin邋A,逡逑28逡逑
连接上下游的信号分子从而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134,邋135]。Eph相关信号逡逑通路的接头蛋白包括邋Nek、RasGAP、Src、Fyn、SLAP、Grb2、p85、GrblO、Abl逡逑等,分别与Eph不同的结构域结合(见图5A),进而激活或抑制Rho邋GTPases、逡逑Ras/MAPK、PI3K/Akt邋以及邋Sre/FAK邋等一系列信号通路[136](见图邋5B)。逡逑Eph邋receptors逡逑/"邋\逦:邋:邋r'a邋!--邋r-邋?邋.-r—^邋--邋'邋—逦-邋—邋ir-邋—邋r:邋fc;邋r逦rr.逦-邋.r.fl逡逑:只逡逑-::gN\於>}
逡逑SAM邋II'邋p邋tZ邋Grb,°逡逑1邋I邋^邋LMW-PTP逡逑V邋?邋—邋PI)/,邋domain邋protrin?逡逑A.Eph结构及其作用蛋白逦I邋B.Eph及其相关的信号传递逡逑(引自邋M.邋Nakamoto,邋The邋International邋Journal邋of邋(引自邋M.邋Kandouz,Cancer邋Metastasis逡逑Biochemistry邋&邋Cell邋Biology邋,邋2000,邋32:7-12)逦Rev,2012,31:353-373)逡逑图5邋Eph作用蛋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逡逑我们注意到,HBx可以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参与HBV相关HCC的发生和逡逑发展[137];且有研究证实,EphA2可以在HCC细胞中调节MAPK信号传导途径逡逑[138],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利用iniRNA目标基因预测软件发现,EphA2是miR-520e逡逑的靶基因之一。因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5.7;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笑阳;王雨露;平键;赵长青;;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12期
2 李子涵;熊婷;熊晓丽;卢子贤;周志刚;涂剑;;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2A平衡与肝细胞癌[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8年12期
3 Kanwal F;任天棋;牛俊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01期
4 张斯娜;郭小娟;陈钢;;差异甲基化位点对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01期
5 姚博文;王亮;陈天翔;殷国志;;微小RNA-5586-5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细胞癌侵袭、迁移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年06期
6 ;液体活检技术有望成为检测肝细胞癌的新手段[J];微创医学;2017年06期
7 曾姗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33期
8 康富标;王玲;孙殿兴;;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年02期
9 骆永恒;肖恩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评价[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12期
10 孙培伟;白雪莉;陈义刚;高顺良;张匀;楼健颖;阙日升;梁廷波;;合并肝细胞癌多原发癌临床特点(附2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甲梅;;肝细胞癌外科治疗摘要[A];发挥中西医优势治疗原发性肝癌——香山科学会议第461次学术讨论会画册[C];2013年
2 卞读军;;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波谱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建伟;赵洁;;肝细胞癌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孝平;;肝细胞癌外科治疗进展[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肖恩华;;不同TACE方式治疗肝细胞癌病理分子生物学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旭;;中国东北地区肝细胞癌病因学及治疗方法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7 段文龙;黎乐群;;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与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赵艳;王新;卢桂芳;卢新兰;和水祥;;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肝细胞癌相关研究的系统综述[A];第九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5年
9 裴世红;刘剑勇;黎乐群;;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10 汪启东;赵艺蕾;杨根仁;鲍永华;林冰影;汪启东;赵艺蕾;杨根仁;鲍永华;林冰影;;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治疗疗效评估的问题[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于飞;我科学家发现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N];光明日报;2019年
2 记者 刘垠;我科学家发现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N];科技日报;2019年
3 记者 王丹 管九苹;肝细胞癌标志物研究获新进展[N];健康报;2013年
4 李杰;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N];科技日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戴瑶 崔黛珩 曹容嘉 杨妹;平凡中的独特[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秦叔逵;治疗肝细胞癌 别只盯着靶向药[N];健康报;2013年
7 ;新化合物 有望对抗肝细胞癌[N];健康报;2006年
8 吴一福;四军医大唐都医院发现硒蛋白P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刘毅峰;姑息治疗未占主导地位[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防治中心;丙肝是沉默的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圣涛;肝细胞癌术前微血管侵犯诊断模型及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郝晓磊;新型HBV相关肝细胞癌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免疫致病机理探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李婷;长期mTORC1活化诱导无炎症性脂肪型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4 刘志礼;预警素表达的慢病毒疫苗对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5 余灵祥;外泌体miRNA作为潜在生物标记物在肝癌病人复发与转移方面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6 韩翠萍;DSG2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田景惠;miR-520e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8 顾页;SET7/9介导E2F1甲基化途径调控肝细胞癌恶性表型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9 王碧波;肝细胞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影响肝再生机制及肝损伤干预新策略[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10 刘静;联合干预肝细胞氧和氧化应激感受器抑制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翔;一种特异抑制c-Met与Trk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付雪岩;长链非编码RNA-PURPL对肝细胞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春虎;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赵兰;基于糖酵解基因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预后风险标志物[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兰莉辉;Wnt7a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6 曲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9年
7 谢永生;基于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GPC3表达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8 张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蚌埠医学院;2019年
9 刘敏;CXCL-12及其受体CXCR-7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表达和意义[D];南华大学;2018年
10 童小琴;基于多组学探讨HNRNPU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
269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