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低强度超声联合载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协同杀菌的实验研究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19
【图文】: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声材料放置在水浴槽的底部以防止超声波反射。 超声辐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所示。在超声辐照之前,所有样品保持室温 22℃。 在超声辐照完成后,立即将XMZ 数字显示温度控制器的温度探头放置在溶液的中心,测量菌液的即时温度,并记录超声波照射前后的菌液实时温度。
Rosup 是试剂盒中提供的一种 ROS 阳性刺激物。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荧光轻度反应细胞中的 ROS 水平。1.2.11 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20.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均值±标准表示,并采用 GraphPad Prism 5.0 软件做图,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2 结果2.1 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检测通过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白色念珠菌菌液的 OD490值,绘制其生长曲图 2 所示。这条曲线显示了白色念珠菌生长过程中的迟缓期、对数期、衰亡期,,其中本实验所用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 在该培养条件下对数为 16 h-24 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娟;孙伟;苏建荣;;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年06期
2 施高翔;严园园;邵菁;陆克乔;张梦翔;汪天明;汪长中;;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7期
3 徐辉;仇萌;陈虹霞;邹先彪;;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年04期
4 田媛;廖万清;李秀丽;;壳聚糖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4期
5 邵菁;汪长中;汪天明;程惠娟;;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6期
6 李水秀;刘朝红;张宏;张晓利;宋延君;;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增效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11期
7 王焕丽;张锡宝;陈兴平;;大蒜素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3期
8 汪长中;程惠娟;官妍;王艳;云云;;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9期
9 汪长中;程惠娟;官妍;汪斌;云云;王艳;;苦参碱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抑制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2期
10 汪长中;程惠娟;官妍;汪斌;洪静;云云;王艳;;大黄酚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焕丽;陈兴平;;大蒜素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汪长中;程惠娟;徐颖;宋功道;官妍;王艳;;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石婧;乔建军;张宏;;白念珠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进展[A];2005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初步研究[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袁娟娜;范瑞强;;香莲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6 张洁;王英;顾军;张莉;;米卡芬净对抗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喻其林;丁晓慧;钱柯帆;徐宁;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通道及钙通道阻断剂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江文;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9 杨继君;陈兴平;;流出泵基因在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郑建锋;唐梦丹;赵敬军;;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娟娜;香莲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敏;低频低强度超声联合载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协同杀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慧;紫红素与氟康唑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比较[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真珍;舍曲林联合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的体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朝红;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增效活性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陆克乔;滇重楼正丁醇提取物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刘东妹;TAC1与外排泵基因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玉倩;BDSF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D];复旦大学;2011年
8 施高翔;基于Ras-cAMP通路探讨黄芩苷单用或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钱冠宇;体内获得性耐药进程中白念珠菌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许雯倩;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2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1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