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腺苷脱氨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23 06:56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相关性,评价ADA在判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级诊断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36例。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80例。用统一的研究表格记录被研究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的症状及体征、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辅助检查结果,其中实验室指标主要有血清ADA、肝功能。用SPSS18.0统计分析收集的数据。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55例;对照组180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88例,性别与年龄在各个分组中无差异。2.患者组与对照组ADA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各组ADA分别为:轻度组(16.45±3.09)、中度组(23.59±5.94)、重度组(32.45±9.59)。三组进行ANOVA检验F=55.79,P=0.000。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3.在ADA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比较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ADA与AST、ALT、TBil呈显著正相关(r=0.680,p=0.000; r=0.713,p=0.000;r=0.561,p=0.001),与Alb、CHE呈显著负相关(r=-0.278,p=0.003;r=-0.316,p=0.001),与ALP不相关(r=0.012,p=0.904)。4.患者组与对照组CHE'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各组CHE分别为:轻度组(6978±1525)、中度组(6034±1483)、重度组(5330±1383)。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0.000、0.025。5.绘制ADA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0.970;根据Youden指数计算选诊断界点为16.25。计算敏感度≈84.82%,准确度≈92.81%,特异度≈97.78%,阳性似然比≈36.41,阴性似然比≈0.1552。6.根据绘制CHE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0.884;根据Youden指数计算选诊断界点为5201。计算敏感度≈44.64%,准确度≈77.05%,特异度≈97.22%,阳性似然比≈16.06,阴性似然比≈0.5694。7.根据绘制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0.896;根据Youden指数计算选诊断界点为41.25。敏感度≈69.64%,准确度≈83.56%,特异度≈92.22%,阳性似然比≈8.95,阴性似然比≈0.3292。结论:1.患者组ADA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ADA可以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之一。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DA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上林,李勤裕,王天翔,万亮,张希衡,甘人宝;HSS、EGF对CCl_4肝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7年06期

2 刘元斌,可君,翁世艾,李天佑;莨菪类药物对四氧化碳所致大鼠肝钙积累的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3 胡垠玲;魏元元;;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8年02期

4 谢贤春;吉中和;庄辉;;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的免疫病理机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8年06期

5 孙光,冯兆良,黄群颖;镉污染区居民肝脏生化功能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9年01期

6 肖亿;;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医药导报;2013年07期

7 沈建人;;肝细胞损伤时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7期

8 杨错;刘玉兰;张红梅;;肝细胞损伤机制及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06期

9 陈蕾;吴皓;姚静倩;常念;;珠蚌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2008年02期

10 王索 ,安完德才让,李跃华;小大黄对药物性肝细胞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冰;丁安伟;张丽;;二至丸水提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南瑛;马恒;李嘉;张昆茹;胡咏武;刘杰;樊代明;高峰;;胰岛素对内毒素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妍;任进;;线粒体损伤和二苯胺结构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鄢仁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腺苷脱氨酶水平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邢小静;刘学国;罗擎颖;唐宏武;庞代文;;基于氧化石墨烯和适配体构型转换快速检测腺苷、腺苷脱氨酶及其抑制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刘同强;冯曦;汤京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尹智平;高锦孝;;血清腺苷脱氨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天龙;吴桥兴;佘锐萍;;内质网应激在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A];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9 李月红;郝瑞林;吴珊珊;李海航;;天然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筛选与分离及其抗癌活性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莎莎;陈龙;夏树开;江善祥;;镉诱导肝细胞损伤及其胞内游离Ca~(2+)稳态失调机制探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辛 见习记者 何静;研究揭示肝细胞损伤再生之谜[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耿挺;科学家揭示肝细胞损伤再生奥秘[N];上海科技报;2019年

3 胡德荣;肝细胞损伤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胡德荣;肝细胞损伤研究获重大进展[N];健康报;2003年

5 记者 刘海英;正念水平高的人疼痛敏感度低[N];科技日报;2018年

6 ;美国媒体:亚洲经济对美危机敏感度降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王梦菲 编译;警惕财务敏感度匮乏[N];中国煤炭报;2014年

8 本报特约分析师 赵泽林;麦价已涨至高位 政策敏感度趋强[N];粮油市场报;2012年

9 夏可君;余温的敏感度[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方文;煤炭市场敏感度提高[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丽乔;腺苷脱氨酶参考系统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高冠民;高血氨对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李小松;顺铂诱导HBV再激活和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景宏;单核/巨噬细胞TLR4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朱冰;抗肝炎新药SY-801对癌变、肿瘤细胞耐药、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腺苷脱氨酶变化及临床意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园园;醋氨酚诱导肝细胞损伤中JNK信号通路与HNF-1和GSTA1的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赫景姗;醋氨酚诱导肝细胞损伤中JNK信号通路与GSTA1的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王晓群;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5 金梅红;组织转谷氨酰胺酶在肝细胞损伤和增生中的双向调控机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常轶聪;醋氨酚诱导药物性肝细胞损伤中HNF-1调节GSTA1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7 徐逸哲;E测定(人体手耳皮肤电阻抗测定)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孙凌云;IGFBP2、IGFBP4在实验性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罗娜;肝源磷脂酰胆碱对四氯化碳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牛琛;CYP1A1启动子区甲基化在抗结核药物致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6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