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不同宿主生殖道的弯曲菌流行病学及其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5 21:36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人类弯曲菌感染轻则引起急性胃肠炎,严重时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在反刍动物中,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fetus,C.ff)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多引起羊散发性流产和地方流行性流产,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venerealis,C.fv)作为牛生殖道弯曲菌病病原,则引起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能在牛生殖道定植,常通过人工授精或动物交配途径引起弯曲菌感染,但对于其他种或亚种的弯曲菌是否存在于牛或其他宿主的生殖道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明晰弯曲菌在生殖道中的流行状况和传播规律,对于人和动物弯曲菌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建立了胎儿弯曲菌PCR检测方法,并结合现有的弯曲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来自人、猴、牛和羊4种宿主的生殖道样品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初步分析国内灵长类和反刍类动物生殖道弯曲菌的流行分布规律:对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的牛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从基因组水平分析来自生殖道的弯曲菌分离株与肠道弯曲菌分离株的差异,从而为人和动物生殖道中弯曲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一、胎儿弯曲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以胎儿弯曲菌表面蛋白基因sapB2为靶基因,应用软件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引物敏感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试验以及模拟污染样品的检测,建立胎儿弯曲菌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特异性扩增胎儿弯曲菌sapB2(789 bp)基因片段,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唾液弯曲菌和豚肠弯曲菌以及其他17株参考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均未扩增出条带;胎儿弯曲菌纯培养物最低可检出0.23 pg/μL的DNA,模拟感染样品污水和奶牛粪便样品中胎儿弯曲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9 CFU/mL和20 CFU/g;临床样品检测中,该PCR方法与传统平板分离法对400份奶牛肛门擦拭样和125份产妇阴道擦拭样的检测结果一致且均为胎儿弯曲菌阴性,两类样品的对照组样品中,PCR方法的胎儿弯曲菌回收率均为100%,奶牛肛门擦拭样品平板分离法回收率为80%,产妇阴道擦拭样平板分离法回收率为100%。本研究所建立的胎儿弯曲菌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为胎儿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识别该菌株的爆发流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二、不同宿主生殖道的弯曲菌流行病学调查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扬州市某医院采集1128名孕妇的生殖道擦拭样及肛拭样,包括269例流产病例,收集其流产胎盘269份;于苏州和上海采集101只母猴的生殖道擦拭样及肛拭样;于扬州市某奶牛场采集455头健康奶牛和17头牛流产奶牛的生殖道擦拭样及肛拭样,采集流产奶牛胎盘及死胎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肾和胃内容物;于江苏省的海安、盐城、盱眙、江都和涟水采集368头母羊的生殖擦拭样和肛拭样,及225份环境样。共采集了 2126份生殖道样品、2126份肛拭样及225份环境样。弯曲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人、猴、牛和羊的生殖道样中共分离到7株空肠弯曲菌、2株结肠弯曲菌、1株唾液弯曲菌及1株豚肠弯曲菌,所有样品均未分离到胎儿弯曲菌。其中空肠弯曲菌能从4种宿主的生殖道中被分离到,结肠弯曲菌在猴和羊的生殖道中被分离到,唾液弯曲菌和豚肠弯曲菌仅在牛的生殖道中被分离到。医院采集的孕妇生殖道样品中分离到1株弯曲菌且为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0.09%,肛拭样共分离到2株弯曲菌,总阳性率为0.18%,生殖道样和肛拭样弯曲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孕妇和流产个体生殖道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0.12%和0,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个体和健康个体的肛拭样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0.37%和0.12%,无显著性差异(P0.05);269份胎盘样品未分离到弯曲菌。猴源生殖道擦拭样及肛拭样分别分离到3株和24株弯曲菌,总阳性率为2.57%和20.69%,生殖道样的弯曲菌阳性率显著低于肛拭样(P0.05);母猴生殖道样分离到空肠弯曲菌2株,阳性率为1.72%,结肠弯曲菌1株,阳性率为0.86%;肛拭样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6株,阳性率为5.17%,结肠弯曲菌14株,阳性率为12.07%,其他弯曲菌属4株,阳性率为3.45%。116只母猴来自两种不同养殖模式,大笼群养和独笼养殖母猴生殖道样品弯曲菌总阳性率分别为3.16%和0,肛拭样弯曲菌总阳性率分别为24.21%和4.76%,大笼群养模式的母猴生殖道和肠道弯曲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独笼养殖模式(P0.05)。羊源生殖道样和肛拭样的弯曲菌总阳性率分别为0.73%和13.41%,生殖道样的弯曲菌阳性率显著低于肛拭样(P0.05)。410份母羊生殖道样品共分离到2株空肠弯曲菌和1株结肠弯曲菌,阳性率分别为0.49%和0.24%。6周内4次追踪采样一母羊群,正常饲养组和被接种李斯特菌组的生殖道样品均未分离到弯曲菌,正常饲养组肛拭样弯曲菌总阳性率从90.00%持续下降至37.50%,被接种李斯特菌组肛拭样弯曲菌总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88.89%和88.89%,连续6周处于一个较高的弯曲菌阳性水平。分群饲养的母羊群和公母混养的羊群生殖道样品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0和1.48%,肛拭样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0.97%和26.11%,差异显著(P0.05)。羊源正常散养的羊群和经过长途运输羊群的生殖道样品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1.61%和0,肛拭样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25.81%和95.00%,长途运输后的羊群肛拭样弯曲菌分离率显著高于正常散养的羊群(P0.05),但其生殖道弯曲菌分离率并未升高。牛源455头健康奶牛和17头牛流产奶牛的生殖道样弯曲菌阳性率分别为0.88%和0,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感染水平,其中455头健康奶牛生殖道样品中分离到2株空肠弯曲菌、1株唾液弯曲菌和1株豚肠弯曲菌,分离率分别为0.44%、0.22%和0.22%。17头牛流产奶牛的生殖道擦拭样、胎盘及死胎脏器样品中均未分离到弯曲菌。健康奶牛和流产奶牛肛拭样弯曲菌阳性率分别为3.74%和5.88%,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特征分析为了探究来自生殖道的弯曲菌分离株与其他生态位如肠道的弯曲菌分离株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弯曲菌分离株的运动力、趋化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来自生殖道和肠道的弯曲菌分离株进行了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运动力实验结果从菌种水平上分析,生殖道空肠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分离株的运动力平均直径分别为4.94 cm和5.05 cm,无明显差异,而结肠弯曲菌和唾液弯曲菌的运动力平均直径均大于肛拭样分离株。乳酸耐受能力从菌种水平上分析,生殖道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和唾液弯曲菌分离株的乳酸耐受能力均强于肛拭样分离株,其在乳酸MH溶液中于37℃下作用8 min后的平均减少量分别为1.53、1.49、1.10个数量级和1.60、1.93、2.15个数量级。硬琼脂法进行趋化性分析,从菌种水平上看来,生殖道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在趋化物DL-苹果酸和丁二酸中均表现出比肛拭样分离株更强的趋化性;生殖道结肠弯曲菌分离株在三种趋化物中均表现出比肛拭样分离株更强的趋化性;生殖道唾液弯曲菌分离株在α-酮戊二酸和丁二酸中均表现出比肛拭样分离株更强的趋化性。细胞黏附侵袭从菌种水平上来看,生殖道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和唾液弯曲菌分离株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均强于肛拭样分离株,且对CHO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强于Caco-2细胞。从整体水平上看来,大多数情况下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在运动力、乳酸耐受能力、趋化性以及对Caco-2和CHO两种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上均强于肛拭样分离株。因此我们推测,这些能在生殖道中生存的弯曲菌在某些生物学特性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使其能够生殖道这种存在胁迫因子的恶劣环境中得以生存。进行进化关系分析显示,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分离株程交叉分布。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弯曲菌分离株在CDS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基因组的总碱基数量和平均GC(%)含量均低于肛拭样分离株,可能与适应性进化有关。MLST分析显示,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分离株有3个同源复合体类型(ST-21,ST-22,ST-828)相同,表明宿主生殖道中感染的弯曲菌的同源复合体类型并不是特异的;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分离株有2个ST型(2和4253)相同,说明宿主生殖道中感染的弯曲菌ST型并不是特异的。细菌基因组的11类毒力基因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弯曲菌分离株之间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和规律。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35
【部分图文】:

细胞的,细胞,结肠弯曲菌,弯曲菌


图3*4分离株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相对黏附、侵袭率逡逑Fig邋3-邋4邋Relative邋adhesion邋and邋invasion邋of邋Caco-2邋and邋CHO邋by邋Camylobacter邋isolates逡逑A、B、C和D分别是空肠弯曲菌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相对黏附、侵袭率结果图;E、F、逡逑G、和H是结肠弯曲菌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相对黏附、侵袭率结果图;I、J、K和L分别逡逑是唾液弯曲菌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相对黏附、侵袭率结果图;M、N和0分别是空肠弯逡逑曲菌、结肠弯曲菌和唾液弯曲菌对Caco-2细胞和CHO细胞的相对黏附、侵袭率的整体水平分布情逡逑况逡逑

细菌基因组,生殖道,结肠弯曲菌


0逦500逦1000逦1500逦2000逦2500逡逑Number邋ofCDSs逡逑图3-8细菌基因组CDS含量逡逑Figure邋3-8邋Barplot邋of邋CDSs邋in邋per邋genome.逡逑3.2.4邋GC邋含量逡逑生殖道分离株中,除了结肠弯曲菌M188S外,其余所有生殖道分离株GC邋(%)含量逡逑

细菌基因组,生殖道,弯曲菌


逑Gastrointestinal邋Genital逡逑图3-7细菌基因组碱基含量逡逑Figure邋3-7邋Base邋content邋of邋Bacterial邋Genome逡逑3.2.3基因组CDS数量逡逑生殖道弯曲菌分离株与肛拭样弯曲菌分离株CDS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逡逑丨逦Gastrointestinal邋Genital逡逑1逦:■逦H逦monkey逡逑逦逦H逦I逦sheep逡逑H逦humfln逡逑逦mm逦Hi逦cow逡逑逦邋逦Y^HHiiaiaiiiiiaaaiiM逦2200邋*]逡逑逦I—逦*逦邋■■■■■■■■■■■逦2000-逦-j—逡逑 ̄I—逦娜,—逦i800-邋r逦\逡逑—逦i逦■逦■■逡逑逦-邋1600-逡逑\——似邋mams^ssm^ms^逡逑::rSSSSSSSS1111邋1400^—?逦?—逡逑——逦逦逦逦邋Gastrointestinal邋Genital逡逑i逦逦逦逡逑逦邋i逦v?j邋BASSSiSSfiflKSiSS^QSiSiSKSS逡逑逦逡逑— ̄:——■邋?逡逑0逦500逦1000逦1500逦2000逦2500逡逑Number邋ofCDSs逡逑图3-8细菌基因组CDS含量逡逑Figure邋3-8邋Barplot邋of邋CDSs邋in邋per邋genome.逡逑3.2.4邋GC邋含量逡逑生殖道分离株中,除了结肠弯曲菌M188S外,其余所有生殖道分离株GC邋(%)含量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培英;王莉芬;;探讨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控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年06期

2 王孟蛟;;社区育龄期妇女阴道炎感染现状分析[J];现代养生;2017年16期

3 丁锷;陈双辉;丁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10000例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4 陈舜华;;青海省乐都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张新国,李彦深,张晓娜;1449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2期

6 韩丽晖;不可小觑生殖道感染[J];健康;2002年09期

7 曾映芳;;孕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年08期

8 武秀娟;王庆芳;;生殖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9 周爱芬;常敏;张亚荣;;妇科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感染知识调查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10 叶秀敏;郝军霞;贾晓辉;许旭凌;;生殖道感染防治项目基础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爱军;;转变生殖道感染防治理念 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祁瑞娟;;腔隙莫拉菌所致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杨立舫;;生殖道感染(RTI)防治概述(提纲)[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杨立舫;;对健康教育在生殖道感染(RTI)防治中定位的思考与实践[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谭明秀;胡桂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衣原体、支原体生殖道感染者的应用[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乌毓明;;孕期感染性疾病与生殖道感染[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7 吴虹桥;陈丽;林艳;;586例孕产妇围产期生殖道感染现况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栋;邓列华;章岳娟;陆涛;王婕玲;李克俭;潘瑞玲;;不育不孕症与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周丽琼;饶辉煌;童柳芬;杨美英;王娅菊;文玉婷;岳佳;李晓梅;张开宁;时黎;;通海农村妇女对妇女保健服务质量的评价[A];玉溪市妇幼保健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义萍;谢元书;田世喜;刘照妞;黄平;;山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现状及其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凤鸣;女性莫忽视生殖道感染[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王娅妮;山东六成已婚妇女存在生殖道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付东红;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高达57.1%[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生殖道感染防治试点项目启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周大国;生殖道感染与不育[N];扬州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珂;避免生殖道感染关键在预防[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杨文青;吾爱,向生殖道感染宣战[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医师 梁翠兰;治疗生殖道感染推荐方案[N];山东科技报;2009年

9 吴佳琳;生殖道感染四大认知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男科医学博士 黄清春;生殖道感染易致男性不育[N];广东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丽丽;质粒在衣原体胃肠道定植中的作用及其对生殖道致病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张秀军;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颖;多水平模型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陈律;浏阳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与农村卫生服务现状综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王生;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生物学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虹;不同宿主生殖道的弯曲菌流行病学及其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D];扬州大学;2019年

2 赵静;我国部分地区女性常见生殖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体外诊断方法学比较[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周小青;PGRN在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凌玉;奶牛与人生殖道病毒群落解析、比较及新发病毒遗传特征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5 程心一;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红枫;沙眼衣原体E血清型的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陈明惠;农村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涛;生殖道感染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孙瑞婧;长沙市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于慧君;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1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