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血清铜蓝蛋白与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4:10
   目的:研究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与慢性HBV感染者,特别是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的关系,纳入CP建立预测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无创诊断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06月至2017年06月之间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诊断慢性HBV感染并完善肝脏活组织检查者共256例,其中慢性HBV携带组(A组)86例;轻度异常组(B组,ULN≤ALT2ULN)68例;显著异常组(C组,ALT≥2ULN)102例。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包括:血清铜蓝蛋白、乙肝两对半、HBV DNA、血常规、凝血四项、生化、肝脏活组织检查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pearman分析法判断血清CP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血清CP水平对慢性HBV携带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诊断预测模型,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模型间的AUC值比较,采用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P与慢性HBV携带组炎症分级呈负相关(r=-0.358,P0.01),CP与慢性HBV携带组(r=-0.398,P0.01)及轻微异常组(r=-0.398,P0.01)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2、各年龄段血清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6,P=0.351);各炎症分级之间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4,P=0.784);各纤维化分期中C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8,P0.01)。3、慢性HBV携带组G≥1、G≥2、G≥3的ROC曲线下面积0.710、0.667、0.682,截断值182.5、195、176.5mg/L;敏感度分别为96.2%、54.2%、50%;特异度分别为40.6%、78.3%、90.9%。G≥2时,无创模型y1=3.685+0.039×GGT(U/L)-0.014×PLT(10^9/L)-0.013×CP(mg/L),对肝脏炎症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9。4、S≥2时,无创模型y2=6.067+0.066×GGT(U/L)-0.018×PLT(10^9/L)-0.017×CP(mg/L),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纤维化分期预测价值较高,AUC=0.84;5、S=4时,无创模型YS4=2.077+0.063×(GGT)-0.031×PLT(10^9/L)-0.003×CP(mg/L),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硬化预测价值高,AUC=0.879,高于其他四组模型(FIB-4=0.680、APRI=0.788、GP=0.814、AP=0.535),并有较好的敏感度(85.7%)和特异度(83.3%)结论:1、慢性HBV携带组,CP水平在G≥2组明显下降且与炎症分级呈负相关,基于CP水平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建立的无创化诊断模型对慢性HBV携带组肝脏炎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79)。2、慢性HBV携带组纤维分期间C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基于CP水平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建立的无创化诊断模型对诊断慢性HBV携带组肝脏纤维化及肝硬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84,0.87),诊断肝硬化时优于常见肝纤维化模型FIB-4、AP、APRI。3、基于CP水平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建立的无创化诊断模型对于反映慢性HBV携带组肝脏炎症、纤维化可有效地提高诊断效率,减少肝脏活组织检查的需求。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12.62
【部分图文】:

炎症,统计学意义,情况,系数


表5 分组spearman系数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项目 炎症 r P 慢性 HBV 携带组 -0.358 <0.01* -轻度异常组 -0.234 0.055 -显著异常组 0.154 0.122 -

炎症,统计学意义,情况,系数


表5 分组spearman系数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项目 炎症 r P 慢性 HBV 携带组 -0.358 <0.01* -轻度异常组 -0.234 0.055 -显著异常组 0.154 0.122 -

程度,情况,铜蓝蛋白,独立样本


183 不同年龄段、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的铜蓝蛋白不同年龄段间CP水平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表6-8):1、各年龄段意义(F=1.096,P=0.351);2、各炎症分级之间CP水平P=0.784)3、各纤维化分期中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雪;汲广东;;铜蓝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演化[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王旗;计佳杰;乔彤;;铁过载及脂质过载对RAW264.7细胞铜蓝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32期

3 周德玫;莫穆隆;梁柱石;江毅;甘楚林;周甦;邓宇雄;程璐宁;钟大明;;HBV感染者体征、年龄、脾厚度、HBV状态积分评估纤维化的价值[J];肝脏;2015年01期

4 李天颖;李前勇;张德志;谢京君;王庆华;;铜蓝蛋白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4年08期

5 陈忠城;李清;潘晓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2年07期

6 ;Globulin-platelet model predicts minimal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ed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2期

7 曹晓晓;李燕琴;;血浆铜蓝蛋白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1年04期

8 蔡卫民;;显著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7期

9 涂相林;肖影群;陈芳;陈家鸰;陈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年01期

10 宫春勇;;铜蓝蛋白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6年13期



本文编号:2861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61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