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超声造影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用于判定肝多房棘球蚴病移行带边界及活性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12-17 18:11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用于判定肝多房棘球蚴病移行带边界和活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二维超声图像和超声造影特征,并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病灶实质、病灶周边移行区和周围肝脏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二维灰阶超声示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图像显示回声不均,偏中高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最大切面面积为(6.08±4.47)cm~2。超声造影示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内部整个造影三期均未见造影剂充盈,呈"黑洞征",病灶周边呈环状增强,最大切面面积为(8.87±4.83) cm~2。超声造影病灶面积大于二维超声面积(t=2.20,P=0.03)。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示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内部、边缘浸润移行带和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38,P <0.01),病灶内部平均剪切波速度最高。结论超声造影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能判定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移行带边界及活力状态,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和预测预后颇有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超声造影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用于判定肝多房棘球蚴病移行带边界及活性的价值


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超声造影图

区域图,棘球蚴病,病灶,右叶


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内部、边缘浸润移行带及周围正常肝实质SWV值分别为(2.78±0.49)、(1.99±0.32)m/s和(1.35±0.3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38,P<0.001);以病灶内部SWV值最高(图2)。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肝泡型棘球蚴病和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 周文蓉,张海,丁海耀,汪金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 (06)
[2]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表达的影响研究[J]. 张怀,张示杰,陈骞,王岩,苏争明,吴向未,孙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17(14)
[3]肝泡球蚴病灶边缘移行带ARFI检查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华国勇,张玉英,郭建琴,杨蓉,王有清.  高原医学杂志. 2016(02)
[4]大鼠肝泡球蚴病灶浸润增殖区微血管密度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 宋涛,李海涛,杨凌菲,姚兰辉,温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3)
[5]MR扩散加权成像的肝泡状棘球蚴边缘带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J]. 任波,王静,刘文亚,温浩,张巍,肖虎.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01)
[6]肝脏泡球蚴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王静,任波,刘文亚,温浩,卿松,谢卫东,孙亚菁,王海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11)
[7]肝泡球蚴病边缘区域CT灌注成像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J]. 姚冰,王海涛,刘文亚,王静,蒋奕,王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0(03)
[8]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应用[J]. 宋涛,吕永泉,姚兰辉,赵琴,杨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 (02)
[9]肝泡状棘球蚴病门脉血供的实验研究[J]. 任伟新,肖湘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7(02)
[10]泡状棘球蚴病[J]. 张继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1(05)



本文编号:292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92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