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白念珠菌抗菌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白念珠菌抗菌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白念珠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易引起皮肤黏膜甚至深部器官的感染。目前为止,口服及外用药物仍是对抗白念珠菌病感染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其耐药性也日益增强,抗白念珠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近年来PDT在抗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上,部分疗效得到了证实。PDT是一种微创医学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转化生成的原卟啉IX(PpIX)经光照产生具有杀伤作用的单线态氧而发挥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什么样的光敏剂类型、光敏剂浓度的高低、光敏剂孵育时间及照光时间的长短、光照剂量的强弱都处于不断探索中。体内外实验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影响了临床上PDT在皮肤科抗白念珠菌感染上的发展。本研究首先探索了PDT疗法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及量效关系,进一步为临床选择最佳光敏剂浓度以及最佳孵育时间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对两种测定原卟啉IX (PpIX)荧光强度的方法进行比较,探求高效、准确、可靠、快速的检测方法。2、探求PpIX荧光强度与孵育时间和ALA浓度的关系。3、研究PDT疗法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方法:1、将白念珠菌悬液与5-氨基酮戊酸(5-ALA)避光孵育。分别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共聚焦显微镜测量PpⅨ荧光强度。2、制备白念珠菌悬液,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将不同浓度5-ALA与白念珠菌菌悬液混合避光60min孵育;二是将白念珠菌悬液与浓度为200mg/ml的5-ALA混合后35℃避光分别孵育15、30、45、60、90、120、150、180min。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测量PpⅨ荧光强度;利用MTT法测定5-ALA-PDT对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率;通过细胞计数板测定残余菌落数。结果:1、两种测量方法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自带分析软件可以直接算出测值,计算精确,但是测量价格较贵,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相对繁琐,但是价格便宜。2、实验组白念珠菌与不同浓度ALA避光孵育后均有有荧光物质PpⅨ产生,200mg/ml以上各浓度产生的PpⅨ之间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300mg/ml以下各浓度组产生的PpⅨ荧光强度与浓度有相关性。对照组没有检测到PpⅨ。3、白念珠菌与ALA避光孵育不同时间后,实验组有荧光物质PpⅨ产生,孵育30min到90min产生的PpⅨ最多,120min以后PpⅨ开始明显减少,对照组无荧光物质出现。结论:1、共聚焦显微镜无论从测量的简便性还是从测量的准确性都要优于荧光分光光度计。2、PpⅨ荧光强度与ALA浓度及孵育时间密切相关。这直接影响到ALA-PDT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也为临床ALA-PDT治疗白念珠菌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 白念珠菌 光动力 原卟啉Ⅸ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6.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绪论11-14
- 第一章 5-ALA诱导白念珠菌生成PpⅨ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14-22
- 引言14
- 1. 实验材料14-15
- 2. 实验方法15-16
- 3. 实验结果16-17
- 4. 讨论17-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2
- 第二章 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对光动力方法抗白念珠菌效果的影响22-34
- 引言22
- 1. 实验材料22-23
- 2. 实验方法23-24
- 3. 实验结果24-28
- 4. 讨论28-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三章 5-氨基酮戊酸不同孵育时间对光动力方法抗白念珠菌效果的影响34-46
- 引言34
- 1. 实验材料34-35
- 2. 实验方法35-36
- 3. 实验结果36-40
- 4. 讨论40-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文献综述46-53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为国;黄敏;;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细胞的机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2 庞传超,黄冰玉,崔绍山,李守柔;兼并复合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念珠菌和其它念珠菌[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3 冯文莉;王艳青;奚志琴;杨静;张润梅;冀英;吴媛;贾晓强;;非白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7期
4 谭宏月;陈丽华;皇幼明;钟彬;顾军;温海;;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6期
5 侯幼红,王正文,王立新;白念珠菌致病方式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0年05期
6 张育华;;白念珠菌与临床[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赵敬军;;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年02期
8 牛云彤,李少平;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1期
9 王鲁,刁庆春,蒋戈,刘荣卿,钟白玉;白念珠菌保护性单抗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10 王英;白念珠菌粘附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满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广华;;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态发生及毒性的进化[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宁;喻其林;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细胞存活途径与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阎澜;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挥;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耐药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线粒体功能在不同环境对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谢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曾跃斌;;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抗真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万青;沈瀚;张之烽;张葵;;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景伟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虹 雨净;微生物的是是非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虎;白念珠菌形态、胞壁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宁枫;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3 王平;阴道念珠菌菌种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彩霞;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王乐;小鼠口腔阴道双部位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构建及不同部位来源白念珠菌的毒力差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曾跃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药理作用及诱导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梁晓博;白念珠菌敏感株对氟康唑产生适应性突变耐药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9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红;HSP90抑制剂对白念珠菌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L-23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段志敏;白念珠菌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固有免疫应答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徐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白念珠菌抗菌效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严园园;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潘彦卫;白念珠菌Sap与伊曲康唑耐药性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吕亚萍;白念珠菌ERG4基因突变/高表达与唑类药物耐药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晴;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对外排泵基因MDR1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刘乐;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9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秦晓峰;白念珠菌临床株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白念珠菌抗菌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