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奈瑟菌荚膜转换、分子伴侣功能与抗逆性的研究以及细菌基因无痕敲除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1-02-19 17:53
2013年,浙江省疾控中心报道了 一起由X血清群ST-7分离株引起的侵袭性脑膜炎病例。然而,在中国超过50%的侵袭性脑膜炎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A血清群引起;而且,ST-7脑膜炎奈瑟菌株通常属于A血清群。因此,我们推测该次感染是由于发生了荚膜转换。为了确定该株脑膜炎奈瑟菌是否来源于血清群X菌和ST-7血清群A的英膜转换,我们对X血清群ST-7株菌和3株A血清群菌ST-7的英膜基因座以及它们的侧翼区域进行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英膜转换的基因重组位点,发现该ST-7株替换了来源于X血清群galE至ctrC之间大约8450 bp的DNA片段。同时我们通过荚膜重组体外实验测定了荚膜转换频率和涉及的重组基因片段的大小,结果发现英膜重组的频率大约是6.3×10-6每细菌每微克DNA,荚膜重组所涉及到的重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8.1-9.6kb。脑膜炎奈瑟菌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中性粒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影响细菌生存,同时胞内低pH环境也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是有研究证明该菌在中性粒细胞中数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状态...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重组I)NA片段大小对于从A型至X型荚膜转换效率的影响??(A)基因组的不?
?菌制成ODftCK)?〇.1的细菌悬液,先加入抑菌型抗生素,半小时后加入杀菌型抗生素,??经过一段时间37?°C摇菌培养后(李斯特菌为60?min,脑膜炎奈瑟菌为90?min),??梯度稀释涂布到无抗性平板,然后挑选单克隆,分别涂到抗性板和无抗性平板确??定敏感克隆的比例,比较经过富集实验和没有经过富集实验的敏感菌的得率,确??定富集效果。最终基因是否敲除通过菌落PCR和测序来确定。??3结果与讨论??3.1杀菌型抗生素的杀菌活性??使用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验证其对李斯特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杀菌效率,??发现这些抗生素的不同浓度均对李斯特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杀菌作用,且杀菌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Time?(min)?Time?(min)??图4-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杀菌活性??使用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ep)和庆大霉素(Gen)以及它们的三??种不同浓度(50mg/L,?100mg/L,250mg/L)验证其对脑膜炎奈瑟菌(A)以及李斯特菌(B)的杀菌作??用。??46??
本文编号:3041475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重组I)NA片段大小对于从A型至X型荚膜转换效率的影响??(A)基因组的不?
?菌制成ODftCK)?〇.1的细菌悬液,先加入抑菌型抗生素,半小时后加入杀菌型抗生素,??经过一段时间37?°C摇菌培养后(李斯特菌为60?min,脑膜炎奈瑟菌为90?min),??梯度稀释涂布到无抗性平板,然后挑选单克隆,分别涂到抗性板和无抗性平板确??定敏感克隆的比例,比较经过富集实验和没有经过富集实验的敏感菌的得率,确??定富集效果。最终基因是否敲除通过菌落PCR和测序来确定。??3结果与讨论??3.1杀菌型抗生素的杀菌活性??使用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验证其对李斯特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杀菌效率,??发现这些抗生素的不同浓度均对李斯特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杀菌作用,且杀菌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Time?(min)?Time?(min)??图4-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杀菌活性??使用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ep)和庆大霉素(Gen)以及它们的三??种不同浓度(50mg/L,?100mg/L,250mg/L)验证其对脑膜炎奈瑟菌(A)以及李斯特菌(B)的杀菌作??用。??46??
本文编号:3041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414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