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通过观察CT初步探究囊型包虫病的自然病程

发布时间:2021-03-09 09:59
  目的:通过观察CT探讨肝囊性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并通过该病的影像学依据了解其自然病程。方法:对CT诊断肝囊型包虫病的12例未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的病人,进行CT复查,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囊内CT值,囊壁钙化处最高CT值,钙化程度、形状、部位,囊壁最厚处的厚度等,同一观察者于12个月后进行再次测量,比较两次测量的一致性,并结合观察性研究的方法,观察12例病人的28张CT,探究肝包虫病的自然病程。结果:1.本组12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患者,3例为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40岁,6例患者年龄4070岁,3例患者年龄>70岁,平均年龄56.58±16.28。3例患者囊肿部位处于左外叶,1例患者囊肿充满整个左叶,1例患者囊肿部位处于肝门区,2例患者囊肿位置处于右前叶,4例患者囊肿部位处于右后叶,1例患者属于胸腹腔包虫。12例病例中所有患者囊肿均为单发,其中肝包囊最大直径12.5cm,最小肝包囊直径2.7cm,平均6.34±2.87;包虫形态分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12名患者的包虫周围平扫期肝组织的CT值中,最大值为75HU,最小值40HU,平均值42.5±30....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过观察CT初步探究囊型包虫病的自然病程


12名肝包虫患者年龄分布图

囊肿,直径分布,患者


通过观察CT初步探究囊型包虫病的自然病程7图1-2,12名肝包虫患者囊肿直径分布图2.钙化患者一般情况12例患者中包虫已钙化的有8人,其中外囊壁钙化者8人,占总患者人数的61.5%,外囊壁+囊内钙化者3人,占总患者人数的27.3%。囊壁钙化病人中CE1型包虫有3人,CE4型包虫5人,其中有一人经过12个月后CE4型转变为CE5型包虫。包虫钙化的患者中,包虫囊肿最大径为8.45cm,最小包虫直径为2.7cm,平均4.80±1.79cm,此8名患者的包虫周围平扫期肝组织的CT值中,最大值为59HU,最小值40HU,平均值42.94±26.45HU;包虫周围动脉期肝组织的CT,最大值为72HU,最小值为40HU,平均50.19±7.02HU。钙化患者中包虫囊肿位于肝左外叶的患者有3人,包虫囊肿位于右后叶的有3人,1人的包虫囊肿位于右前叶,1人的包虫囊肿位于肝门区。囊壁钙化的患者中外囊壁最厚处最大值为14.3mm,最小值为2.1mm。钙化患者中2人钙化处形状呈脑回征,占25%,点状钙化患者为1人,占12.5%,片状钙化患者为2人,占25%,弧状钙化为1人,占12.5%,钙化呈蛋壳征患者为2人,占25%。包虫钙化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3。表1-3,钙化包虫患者的一般情况描述统计N均值标准偏差囊肿最大径164.801.79平扫期肝周组织CT值1642.9426.45动脉期肝周组织CT值1650.197.01

外囊,患者


通过观察CT初步探究囊型包虫病的自然病程11表1-5,复查前后囊壁最高处CT值囊壁钙化处最高值±s(HU)t值P值第一年670.63±476.963.6570.008第二年822.75±473.07图1-3,8名患者外囊壁钙化最高处前测及后测CT值5.囊内钙化最高处CT值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3名囊内钙化的患者进行囊内钙化最高处CT值的测量,测量方法与间隔与外囊壁的钙化最高值相同,经过测量,该3名患者的囊内钙化最高值为398HU,最低值为175HU,钙化的平均值为293HU,如表1-6所示,囊内钙化最高处的CT值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t=2.370,P>0.05)。表1-6,复查前后囊内钙化最高处CT值囊内钙化处最高值±s(HU)t值P值第一年240±100.702.3700.141第二年345.33±76.176.囊壁钙化的患者囊内CT值的变化关系比较8名囊壁钙化患者囊内CT值的变化关系,可见平扫期囊壁钙化患者中囊内CT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t(平扫期)=4.277;P<0.05),表1-7;图1-4。


本文编号:3072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72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