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男男性接触HIV感染人群疾病进展过程中HBV合并感染的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8:22

  本文关键词:男男性接触HIV感染人群疾病进展过程中HBV合并感染的情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男男性接触(MSM)者传播是目前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MSM HIV感染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较高,合并感染也相当常见,已成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HIV/HBV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HBV感染易慢性化、病毒载量高、肝硬化进展快及肝脏相关死亡率增加[1]。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下降,但肝脏相关疾病已成为HIV感染者重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探明MSM HIV感染人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HBV合并感染的特点,可为该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现实而紧迫的公共卫生意义。目的探讨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MSM HIV感染人群在疾病过程中HBV合并感染的情况。方法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北京佑安医院MSM HIV急性期感染随访队列,对未ART治疗的MSM HIV急性期/早期感染病人的临床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至慢性期的系列随访点的血浆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ALT、AST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83人,HIV感染时间中位数为54天(14-178天),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28天(147-1484天),基线ALT均值为23.96±5.14ng/ml、AST均值为60.90±13.94ng/ml。基线及随访末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502.67±181.14个/μl、415.05±182.13个/μl。2.183例MSM HIV感染者年龄中位数为30岁(18-56岁),以青壮年为主,占90.16%(共165例)。高发病年龄为21-35岁,占61.75%(共113例)。人群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居多,占39.9%(有73例)。有婚姻史及存在异性性行为的患者比例较往年升高,分别为37.2%(68例)、46.4%(85例)。3.在我们研究中,基线HBs Ab阴性者61例(占33.3%),乙肝五项均阴的35例(占19.1%),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一项及以上阳性者共130例(占71%)。基线HBV合并感染率为7.7%(共14例),至HIV感染慢性期末次随访点时,HBV合并感染率较前升高,为8.7%(共16例)。4.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HIV/HBV合并感染者的ALT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AST水平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HIV感染慢性期末次随访点时,HIV/HB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IV感染组的ALT、AST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5.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组HBV DNA检出率为44.4%(4例),DNA载量均数为(4.12±3.06)Log10IU/ml,至HIV感染慢性期时HBV DNA检出率增加至66.7%(6例),DNA载量均数为(3.57±0.67)Log10IU/ml。HBV DNA载量≥4 Log10IU/ml的比例由HIV感染急性期/早期的11.1%增加至HIV感染慢性期的22.2%。6.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组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血清HBV DNA载量均数为(7.8±0.44)Log10IU/ml,慢性期为(7.5±0.24)Log10IU/ml,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组HBV DNA载量高于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BV DNA载量均值分别为(7.8±0.44)Log10IU/ml、(4.12±3.06)Log10IU/ml,P值=0.057。而在HIV感染慢性期,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组HBV DNA载量高于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组,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BV DNA载量均值分别为(7.5±0.24)Log10IU/ml、(3.57±0.67)Log10IU/ml,P值0.001。8.本组MSM HIV感染者中新发HBV感染者14例,新发HBV感染率为8.3%(95%CI:4.13~12.44),乙肝五项均阴组新发HBV感染率高于HBs Ab+HBc Ab阳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组新发HBV感染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HBV感染者中15.4%发展为慢性HBV感染。9.14例新发HBV感染者在HBV感染标志物出现前,71.4%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表现为自然下降,其中约36%表现为显著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6.5个/μl(IQR:-29.9~5.32)、月均自然下降速率中位数为14个/ul(IQR:6~35.2),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过程中最低值的中位数为382个/ul(IQR:332~446)。10.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HBV合并感染率有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的MSM HIV/HB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大于351个/μl组(P值0.0167)。11.本组MSM HIV感染者中隐匿性HBV感染(OBI)率为3%(95%CI:0.4~5.51),OBI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5岁(28-54岁),乙肝血清学表现为乙肝五项均阴的有2例(占40%),HBs Ab+HBc Ab阳性的有2例(占40%),单HBs Ab阳性的有1例(占20%),三组血清模式OBI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0.48,P=0.79)。OBI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低下,为445IU/ml(IQR:302.5-501,范围为195-528IU/ml)。有3例(75%)OBI患者的HBV DNA在随访期间出现阴转,1例(25%)转变成乙肝大三阳(HBs Ag+HBe Ag+HBc Ab阳性),且HBV DNA载量较前明显升高。结论1.本组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以21-35岁的未婚青年为主,学历偏低,但有向高学历蔓延的趋势。人群中有婚姻史及存在异性性行为者的比例较往年增加。2.本组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的HBV感染暴露率高达71%,而部分患者对HBV仍无主动免疫力。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HBs Ag携带率与我国普通人群相似,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人群中HBV合并感染率逐渐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对MSM HIV感染人群常规检测HBV,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该人群发生HBV感染。3.HBV感染对HIV感染的免疫进展无影响。在HIV感染急性期/早期,HIV/HBV合并感染组ALT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组,但至HIV感染慢性期,两组ALT水平未见差异,提示随着HIV感染病程的进展,机体出现免疫缺陷后,HIV/HBV合并感染者的转氨酶水平可不升高。因此,对于HIV/HBV合并感染者,我们应该结合HBV DNA水平或者肝活组织学检查来评估肝功能损害情况。4.在MSM HIV/HBV合并感染者中HBe Ag阳性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但该人群中HBe Ag阴转或发生血清学转换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或乙肝病情好转,随着HIV感染病程的延长,须同时监测HBe Ag阴转者的HBV DNA水平以更准确地评估HBV感染状态。5.本组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新发HBV感染率为8.3%,HBs Ab阳性组新发HBV感染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说明乙肝表面抗体能有效预防MSM HIV感染人者发生HBV感染。6.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可影响HBV合并感染率,多数患者在新发HBV感染前处于免疫力下降期,并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者HBV合并感染率较高。7.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在急性HBV感染后更易慢性化。8.本组未ART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为3%。OBI可发生在乙肝五项均阴者及HBs Ab阳性者中。OBI患者年龄偏大,且血清HBV-DNA水平低下,但随着HIV感染病程的进展仍有很大风险出现HBVDNA复制反弹。
【关键词】:HIV感染 HBV感染 合并感染 隐匿性感染 男男性接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91;R512.62
【目录】:
  • 缩略语一览表4-6
  • 中文摘要6-11
  • 英文摘要11-17
  • 前言17-20
  • 材料与方法20-35
  • 实验结果35-46
  • 讨论46-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7
  • 文献综述57-70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论文发表情况71-72
  • 个人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晶;;峰峰集团公司煤矿职工乙肝感染人群的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20期

2 居少游;沈一平;马洪庚;刘影;蒋极民;章涛;杨维平;邵靖鸥;成兵;董恺;;钩虫低感染人群目标化疗效果的初步观察[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9年04期

3 殷俊盛;;霍乱在一珊瑚岛上新感染人群中的传播方式[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3年01期

4 阎剑勇 ,牛映红 ,卜钦辉;成人HIV感染者的旅行频率[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6年01期

5 王晓辉,冯铁建,王福生,陈琳,石向东,金磊;中国HIV-1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四种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3期

6 Bini E.J.;McGready J. ;王铮;;美国HCV感染人群胆囊疾病的发病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7 宋凤丽;张玉林;乔录新;丁渭;徐树莹;张彤;吴昊;陈德喜;;中国HIV-1感染人群神经认知损害初步筛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赵翠英;李巧敏;李保军;赵宏儒;路新利;李岩;王莹莹;邢辉;何翔;;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基因亚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年04期

9 王海滨;姜素椿;王二平;周先志;李永利;赵敏解;;SARS-CoV感染人群抗体的跟踪研究及意义[J];传染病信息;2009年04期

10 张\

本文编号:31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1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