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道德提升感、无偏见动机和共情对艾滋病公众污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6 09:19
  艾滋病公众污名是指大多数社会群体对艾滋病确诊或疑似患者群体持有刻板印象,并表现出敌对行为的现象。艾滋病公众污名会导致群际间排斥、侵犯公民人权的现象,并阻碍艾滋病的社会干预。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研究探讨艾滋病公众污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其中研究一结合了实验室实验和问卷调查,分别考察了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艾滋病公众污名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研究二首先通过预实验筛选出用于启动道德提升感的视频材料,之后通过实验操作启动被试的道德提升感,并检验道德提升感对艾滋病公众污名的影响。与此同时,利用问卷测量个体的无偏见动机和共情能力,检验无偏见动机在道德提升感预测艾滋病公众污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共情在上述中介效应中的进一步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对于艾滋病的内隐公众污名和外显公众污名,且两者间不存在相关。(2)道德提升感可以减少内隐和外显艾滋病公众污名。但“正义”和“关怀”取向的道德提升感在减少艾滋病公众污名方面的效果没有差异。(3)在启动道德提升感来降低艾滋病公众污名的过程中,被试性别与道德提升感类型存在交互效应。但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内隐艾滋病公众污名层面。具体而...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道德提升感、无偏见动机和共情对艾滋病公众污名的影响


性别与道德提升感类型在内隐艾滋病公众污名变化量上的交互效应在外显艾滋病公众污名方面,道德提升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的主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和内疚的多重中介作用[J]. 安连超,张守臣,王宏,马子媛,赵建芳.  心理学探新. 2018(04)
[2]道德提升感:一种提升道德情操的积极道德情绪[J]. 黄玺,梁宏宇,李放,陈世民,王巍欣,林妙莲,郑雪.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7)
[3]共情的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颜志强,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2)
[4]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J]. 李想,黄煜,罗禹,李红,时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5]论道德同一性[J]. 王晓峰,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6]感恩与大学生助人行为: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丁凤琴,宋有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3)
[7]互联网使用对共情的影响[J]. 敬娇娇,高闯,牛更枫.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4)
[8]艾滋病病人的病耻感现状调查[J]. 阎冬梅,张秀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6(09)
[9]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 丁凤琴,陆朝晖.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8)
[10]真实急病情境下共情对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丁凤琴,纳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研究及干预[D]. 吴曹祯姝.南京大学 2013
[2]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研究[D]. 杨金花.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5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345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