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对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影响及模式识别受体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0:28
  背景与目的: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是艾滋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真菌,好发于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高发于广西和广东地区,是广西区域高发具有特色的机会性感染疾病。目前尚未明确TM感染对艾滋病病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其机理也尚未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广西HIV合并TM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阐明合并TM感染对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影响,同时探讨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在HIV合并TM感染的人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住院艾滋病病人的电子病历信息。电子病历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住院时间、治疗结局、入院时的CD4+T细胞、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和并发症等信息。并于2017年2月-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招募HIV合并TM感染的病人和HIV不合并TM感染的病人,采集两个人群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提取RNA,PCR检测TLR2/4/9信号通路和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mRNA表达,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中该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卡方检验比较HIV合并TM... 

【文章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对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影响及模式识别受体的作用研究


人群筛选流程图

病死率,并发症,病人


图 1-2. 艾滋病病人合并和不合并 TM 感染的累计病死率分析(A:所有艾滋病病人的累计病死率;B:未合并其他并发症的病人累计病死率)Figure 1-2. Cumulative mortality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TM infection(A) All-cause cumulative mortality; (B) Cumulativ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out other commoncomplications.

人群,因子


图 2-1. cGAS、STING、TLR2/4/9 五个因子在两组人群中的 mRNA 表达(HIV 代表不合并 TM 感染的艾滋病病人;HIV/TM 代表合并 TM 感染的艾滋病病人,下同)Figure 2-1.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GAS, STING and TLR2/4/9 in the two groups. (HIV representsAIDS patients without TM infection; HIV/TM represents AIDS patients with TM infect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NCAIDS,NCSTD,China CDC;.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2)
[2]2017年1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NCAIDS,NCSTD,China CDC;.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1)
[3]58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临床特征分析[J]. 陈媛媛,刘旭辉,侯明杰,原海珍,王章云,王延丽,辛宁波,赵清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1)
[4]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及培养快速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J]. 陈蓉,张定宇,阮连国,张立新,万利霞,刘婷.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10)
[5]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诊断评分体系的建立及评价[J]. 胡家光,蒋忠胜,温小凤,李敏基,陈涛,莫胜林,蒙达礼,张鹏,陈念.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6(06)
[6]Th1及Th2细胞功能在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J]. 曾林玫,梁娟英,冯润川,孙惠棉,卢祥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4)
[7]骨髓培养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中的价值[J]. 莫让辉,李论,陆鹏,周洁珍,梁文德,江洁玲,黄燊.  临床荟萃. 2014(08)
[8]艾滋病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研究进展[J]. 李彦媚,周海卫,曾辉,赵红心.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05)
[9]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抗体[J]. 王艳芳,曾磊,陈学东,郝卫,杨梅,蔡建飘,王压娣,袁国勇,车小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10]马尔尼菲青霉病皮肤损害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J]. 孙弦,刘栋华,罗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02)

硕士论文
[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D]. 李芳.广西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76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376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