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成年患者CT影像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21:3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成年患者CT影像特点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CT影像学特点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资料进行整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早期MP抗体滴度以1∶80为主,占比29.17%,其次为1∶40和1∶160,均占比15.28%。72例患者中单肺病变58例,其中以右肺上叶和左肺下叶较多分别有22例和18例,占比30.56%、25.00%。CT表现以磨玻璃影、实变影和结节影为主,分别有61例、50例和32例,占比84.72%、69.44%和44.44%。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MP抗体滴度为1∶40、1∶80、1∶160时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1∶320、1∶640表现为磨玻璃影和结节影共存,1∶2560、1∶5120表现为磨玻璃影、结节影和实变影同存,1∶10240则以实变影为主要表现。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抗体滴度等级与实变影发现率有相关关系(r=0.746,P=0.021)。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CT表现上...
【文章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30(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CT影像学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对于MP感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13-17]:(1)黏附宿主细胞导致细胞损害。MP可通过滑行运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常规的纤毛运动和吞噬细胞并不能将其清除,因此通过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目前研究已证实在此基础上可促进IL-4的合成和分泌,增加MP终末产物过氧化氢的产生。其中IL-4作为炎性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增高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终末产物过氧化氢则可反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失去活性,减弱或停止纤毛运动,甚至使纤毛脱落,从而导致宿主细胞死亡[18]。(2)免疫反应。MP的细胞膜脂抗原存在与宿主细胞相同的多种抗原成分。MP感染后,机体可产生自身抗体并与宿主细胞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引发肺外并发症。同时,MP感染可诱导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症反应相关因子,诱导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18-20]。(3)毒素反应。MP可通过一种特殊的毒力因子侵犯呼吸道,与百日咳毒素相似。当MP感染后该毒素可在体内合成,作用于宿主细胞并逐渐致其死亡[19-20]。MP感染呈自限性,经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痊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显示,MP感染既往以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而近年来成人MP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部分患者在经抗MP治疗2周后体温仍然无法恢复正常,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或迅速进展的表现,以致出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重症MP肺炎和难治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21-22]。临床观察表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多伴有支原体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自身免疫反应,因此有学者认为其MP感染肺炎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能与免疫机制或支原体耐药性密切相关[23-24]。血清MP抗体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颗粒凝集试验是检测MP抗体的传统方法,由于无法区分IgG和IgM,而抗体滴度受IgG影响较大,以致滴度可能在感染较长时间后方可被检出升高,因此并不是MP抗体滴度的优选检测方法。本研究所选用被动凝集法可有效区分IgG和IgM,在MP感染一周左右即可检出特异性IgM,因此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临床以MP抗体滴度≥1∶160作为判断MP感染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MP抗体滴度≥1∶160的患者共40例,占比55.56%,由此提示仍有44.44%的患者在早期MP抗体滴度检测中未达到诊断标准。对于反复感染MP的患者,MP特异性IgM可呈现出持续阴性的表现,因此临床诊断仍需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 刘雪梅,徐飞,谈华,周晋,于汉卿,阳艳丽. 山东医药. 2018(28)
[2]肺炎支原体引起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J]. 苑鑫,柏长青.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03)
[3]累及神经系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 张增平,陈瑞琴,陈仕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2)
[4]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李青曌,史文元,陈虹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09)
[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鉴别诊断研究[J]. 张颖,尚伟,宋喜明,翟志坚,迟宏璐,张尧,杨荣荣,王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6)
[6]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余丽丽,赵德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03)
[7]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J]. 施弦,郁峰,黄秋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01)
[8]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 李政锦,周文,彭昌,况莉,杜文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15)
[9]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J]. 刘又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09)
本文编号:3431277
【文章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30(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CT影像学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对于MP感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13-17]:(1)黏附宿主细胞导致细胞损害。MP可通过滑行运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常规的纤毛运动和吞噬细胞并不能将其清除,因此通过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目前研究已证实在此基础上可促进IL-4的合成和分泌,增加MP终末产物过氧化氢的产生。其中IL-4作为炎性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增高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终末产物过氧化氢则可反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失去活性,减弱或停止纤毛运动,甚至使纤毛脱落,从而导致宿主细胞死亡[18]。(2)免疫反应。MP的细胞膜脂抗原存在与宿主细胞相同的多种抗原成分。MP感染后,机体可产生自身抗体并与宿主细胞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引发肺外并发症。同时,MP感染可诱导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症反应相关因子,诱导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18-20]。(3)毒素反应。MP可通过一种特殊的毒力因子侵犯呼吸道,与百日咳毒素相似。当MP感染后该毒素可在体内合成,作用于宿主细胞并逐渐致其死亡[19-20]。MP感染呈自限性,经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痊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显示,MP感染既往以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而近年来成人MP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部分患者在经抗MP治疗2周后体温仍然无法恢复正常,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或迅速进展的表现,以致出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重症MP肺炎和难治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21-22]。临床观察表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多伴有支原体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自身免疫反应,因此有学者认为其MP感染肺炎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能与免疫机制或支原体耐药性密切相关[23-24]。血清MP抗体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颗粒凝集试验是检测MP抗体的传统方法,由于无法区分IgG和IgM,而抗体滴度受IgG影响较大,以致滴度可能在感染较长时间后方可被检出升高,因此并不是MP抗体滴度的优选检测方法。本研究所选用被动凝集法可有效区分IgG和IgM,在MP感染一周左右即可检出特异性IgM,因此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临床以MP抗体滴度≥1∶160作为判断MP感染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MP抗体滴度≥1∶160的患者共40例,占比55.56%,由此提示仍有44.44%的患者在早期MP抗体滴度检测中未达到诊断标准。对于反复感染MP的患者,MP特异性IgM可呈现出持续阴性的表现,因此临床诊断仍需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 刘雪梅,徐飞,谈华,周晋,于汉卿,阳艳丽. 山东医药. 2018(28)
[2]肺炎支原体引起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J]. 苑鑫,柏长青.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03)
[3]累及神经系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 张增平,陈瑞琴,陈仕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2)
[4]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李青曌,史文元,陈虹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09)
[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鉴别诊断研究[J]. 张颖,尚伟,宋喜明,翟志坚,迟宏璐,张尧,杨荣荣,王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6)
[6]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余丽丽,赵德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03)
[7]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J]. 施弦,郁峰,黄秋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01)
[8]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 李政锦,周文,彭昌,况莉,杜文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15)
[9]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J]. 刘又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09)
本文编号:343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4312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