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基因异常与临床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8 18:06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基因异常与临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MYC、BCL2基因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相关性。 方法: 42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男性2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2岁(13~77);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1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25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应用FISH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切片行MYC、BCL2基因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与MYC、BCL2基因异常表达的相关性。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本临床特征性别: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男:女为1.8:1.0,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男:女为1.5:1.0,两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758)。年龄: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均以年龄≤60岁的患者为主,分别为82.4%和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临床分期: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均以中晚期患者为主,分别为64.7%和52.0%,两组临床分期无显著差别(P=0.414)。 2.预后相关因素:IPI分层: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IPI≥3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及8.0%,两组中高危/高危患者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9);分子亚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non-GCB患者比例为70.6%,高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52.0%),但差异无显著性(P=0.228)。 3.MYC、BCL2基因异常: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MYC基因异常发生率为23.5%(4/17),BCL2基因异常发生率为29.4%(5/17),其中,MYC基因分离重排发生率为17.6%(3/17),基因缺失发生率为5.9%(1/17);BCL2基因分离重排发生率为23.5%(4/17),基因缺失发生率为5.9%(1/17)。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MYC基因异常发生率为16.0%(4/25),BCL2基因异常发生率为4.0%(1/25),其中,MYC基因分离重排发生率为12.0%(3/25),基因缺失发生率为4.0%(1/25),BCL2基因异常发生率为4.0%(1/25)。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MYC基因异常患者的分子亚型均为non-GCB,而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MYC基因异常患者的分子亚型均为GCB。 4.生存分析:截至2015年3月,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共38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13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25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5个月,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3.7个月。乙型肝炎病毒阳性DLBCL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DLBCL患者,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931)。 结论: 1.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患者临床分期晚、IPI评分高、分子亚型以non-GCB为主。 2.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组MYC、BCL2基因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组。 3.与伴MYC基因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阴性DLBCL不同,伴MYC基因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阳性DLBCL可能主要来源于non-GCB,提示MYC基因异常导致B细胞激活,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阳性DLBCL的发病机制相关。 4.乙型肝炎病毒阳性DLBCL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原因可能与其临床分期晚、IPI评分高、分子亚型以non-GCB为主和MYC、BCL2基因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荧光原位杂交 乙肝病毒 MYC BCL2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62;R733.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4
- 第1章 绪论14-16
- 第2章 综述16-27
- 2.1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16-18
- 2.2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分子亚型18-19
- 2.3 MYC 基因19-22
- 2.4 BCL2 基因22-23
- 2.5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23-24
- 2.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24-25
- 2.7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25-27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7-34
- 3.1 材料来源27
- 3.2 试剂与来源27-28
- 3.3 主要设备28-29
- 3.4 实验方法29-31
- 3.4.1 制片29
- 3.4.2 脱蜡29
- 3.4.3 预处理29-30
- 3.4.4 蛋白酶处理30
- 3.4.5 PathVysio 共变性及洗脱流程30-31
- 3.5 MYC、BCL2 基因检测结果判定31-33
- 3.6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33
- 3.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结果判定33
- 3.8 随访33
- 3.9 统计学方法33-34
- 第4章 结果34-42
- 4.1 临床资料34-36
- 4.2 MYC、BCL2 基因异常表达36-37
- 4.2.1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 MYC、BCL2 基因表达36-37
- 4.2.2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基因异常与分子亚型分析37
- 4.3 生存分析37-41
- 4.3.1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总体生存分析37-38
- 4.3.2 MYC 基因异常表达与生存分析38-40
- 4.3.3 BCL2 基因异常表达与生存分析40-41
- 4.4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不良预后因素分析41-42
- 第5章 讨论42-48
- 5.1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与预后42-43
- 5.2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IPI 与预后43-44
- 5.3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non-GCB 与预后44-45
- 5.4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MYC 基因与预后45-46
- 5.5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BCL2 基因与预后46
- 5.6 小结46-47
- 5.7 研究瞻望47-48
- 第6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6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严峰;;Bcl-6、P53蛋白、c-myc基因易位检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11年02期
2 蔺莉;张煦;崔杰;杨荣;姜俊峰;李志虎;;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姜乃可;岑岭;周民;卢绪章;晁红颖;陈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基因表达及t(14;18)易位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年05期
4 李燕;杨明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标记的预后意义及利妥昔单抗对其影响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2期
5 徐海燕;张凤春;林玉梅;;19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基因异常与临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516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