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霍乱疫病的风险感知与海港口岸卫生检疫
发布时间:2021-12-16 22:13
近代上海霍乱疫病作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在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下,流行趋势发生异变,最终衍变为久疾难愈的地方流行病。由于霍乱疫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波及面广、持续周期长,已成为上海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霍乱疫病风险感知放大效应的作用下,近代上海社会各阶层对疫情的风险认知与决策行为产生差异。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各行政主体、社会公众、民间团体等共同构筑多元化协同应对机制,促使海港口岸卫生检疫体系重构,进而推动近代海港口岸卫生检疫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文章来源】: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0,41(03)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清中期霍乱传入中国的流行轨迹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一跃成为远东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并与英属印度、孟加拉等地
海关与经贸研究JournalofCustomsandTrade第41卷032020年5月10)《虎疫:海关决定检验沪来轮船》,《大公报》,1932年6月13日。_《霍乱主因由于饮水不洁》,《民国日报》,1932年6月1日。图21930—1936年间上海霍乱疫情的死亡人数统计资料来源:《工部局卫生处年报(1882—1940年)》,《上海霍乱流行统计(1902—1945年)》,档案号:U1-16-4879。以1932年暴发的霍乱疫情为例,此次疫情波及面广、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很快就演变成全国性的霍乱疫情。4月,上海多艘商船检出霍乱,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随即向厦门、汕头、青岛、天津、广州等处港口发布通告,严防沪疫传入。6月,津海关决定对所有来沪驶津船只“一律遵照海港检疫章程,由检疫医官实行检查”。)据1932年5月30日海港检疫管理处出具的霍乱报告记述:“沪上上月二十三日(4月23日)发现,迄本月14日(5月14日),共42起,死15人。从宁波来沪轮船发现一起,病状较轻,亦可关系霍乱流行至预兆,华界16日(5月16日)开始为市民预防注射,10日中注射七万六千名。”_通过分析1930年(海港检疫管理处组建)至1936年(全面抗战前夕)间的统计数据可知(详见表1),1932年暴发的霍乱疫情病发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疑似及确诊病例发生周期最长。由此可见,霍乱已成为上海地方公共卫生的顽疾。
给刘瑞恒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回信,建议他继续从事外科,并推荐至北平协和医院工作。刘瑞恒听了伍连德的建议,去了北平协和医院并成为著名的外科专家,后来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署)次长、部长等职务。2.组建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加强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力度在伍连德的盛邀下,不少华人卫生检疫人才加盟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为了防止霍乱的跨境传播,在既有的《海港检疫章程》基础上,伍连德制定了《上海霍乱之防疫》行动纲领,明确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是上海预防霍乱疫情的总机关,其工作职责详见图5所示。该所设立防疫和宣传两个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会议,每周通过报刊向市民发布霍乱疫情公告,并由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每周向设在新加坡的远东卫生局报告。图5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工作职责图鉴于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借以加强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力度。一是加强海港口岸霍乱检疫力度,规定凡外洋及沿海各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之霍乱[J]. 伍连德. 中华医学杂志. 1937 (07)
本文编号:3538905
【文章来源】: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0,41(03)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清中期霍乱传入中国的流行轨迹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一跃成为远东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并与英属印度、孟加拉等地
海关与经贸研究JournalofCustomsandTrade第41卷032020年5月10)《虎疫:海关决定检验沪来轮船》,《大公报》,1932年6月13日。_《霍乱主因由于饮水不洁》,《民国日报》,1932年6月1日。图21930—1936年间上海霍乱疫情的死亡人数统计资料来源:《工部局卫生处年报(1882—1940年)》,《上海霍乱流行统计(1902—1945年)》,档案号:U1-16-4879。以1932年暴发的霍乱疫情为例,此次疫情波及面广、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很快就演变成全国性的霍乱疫情。4月,上海多艘商船检出霍乱,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随即向厦门、汕头、青岛、天津、广州等处港口发布通告,严防沪疫传入。6月,津海关决定对所有来沪驶津船只“一律遵照海港检疫章程,由检疫医官实行检查”。)据1932年5月30日海港检疫管理处出具的霍乱报告记述:“沪上上月二十三日(4月23日)发现,迄本月14日(5月14日),共42起,死15人。从宁波来沪轮船发现一起,病状较轻,亦可关系霍乱流行至预兆,华界16日(5月16日)开始为市民预防注射,10日中注射七万六千名。”_通过分析1930年(海港检疫管理处组建)至1936年(全面抗战前夕)间的统计数据可知(详见表1),1932年暴发的霍乱疫情病发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疑似及确诊病例发生周期最长。由此可见,霍乱已成为上海地方公共卫生的顽疾。
给刘瑞恒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回信,建议他继续从事外科,并推荐至北平协和医院工作。刘瑞恒听了伍连德的建议,去了北平协和医院并成为著名的外科专家,后来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署)次长、部长等职务。2.组建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加强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力度在伍连德的盛邀下,不少华人卫生检疫人才加盟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为了防止霍乱的跨境传播,在既有的《海港检疫章程》基础上,伍连德制定了《上海霍乱之防疫》行动纲领,明确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是上海预防霍乱疫情的总机关,其工作职责详见图5所示。该所设立防疫和宣传两个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会议,每周通过报刊向市民发布霍乱疫情公告,并由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每周向设在新加坡的远东卫生局报告。图5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工作职责图鉴于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上海(中央)霍乱防疫事务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借以加强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力度。一是加强海港口岸霍乱检疫力度,规定凡外洋及沿海各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之霍乱[J]. 伍连德. 中华医学杂志. 1937 (07)
本文编号:3538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5389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