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应用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05 12:31

  本文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应用和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应用


【摘要】: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引起的全球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在我国,多发生于水稻种植区域,是洪涝灾害时重点监控的传染病之一。钩端螺旋体属分两个种: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双曲钩端螺旋体;前者是寄生性、致病性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可分离自病人、动物或者带菌者;后者是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除少数菌株外均来自地表水。钩体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钩体病的治疗和预后很重要,目前诊断钩体的方法有钩体菌分离培养法、经典方法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MAT)、动物接种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等。各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例如,分离培养耗费时间长、检出阳性率低;MAT具有快速和灵敏的特点,但该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耗费血清抗体量大、检测时效性低、结果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等;PCR和荧光定量PCR存在操作复杂和仪器昂贵等问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现场检测方面受到限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2000年日本荣研公司Notomi博士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钩端螺旋体,并应用于钩体的现场环境检测,为钩体病原菌的快速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疾病监测提供基础。本研究实验中的LipL32是钩体外膜重要蛋白,仅存在致病性钩体中,含量占的外膜总蛋白75%,是引起人和动物免疫的重要蛋白。本研究以钩体外膜蛋白LipL32基因为目的基因,下载我国15群15型钩体标准参考菌株序列,设计LAMP引物,并以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为对照,依次进行菌株样本灵敏度检测、特异性检测(98株菌)、模拟样本研究和现场实践研究(69个样本)。结果: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限为2copy/μL; LAMP检测下限为200 copy/μL,同染料法荧光定量检测下限一样,比普通PCR方法灵敏100倍;特异性检验结果良好,扩增56株钩体结果为阳性,检测25株非钩体结果为阴性;模拟样本检测下限为200条钩体/μL(煮沸法)和200条钩体/μL(试剂盒提取法)。在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研究中,不同的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LAMP对现场采集标本的检出率同荧光定量法一致,高于普通PCR方法。本次LAMP研究,针对致病性钩体LipL32基因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比普通PCR高两个数量级,可以应用于不同血清型、群的钩体检测,也可以用于现场采集标本的检测。LAMP实验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钩体。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属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4.4;R440
【目录】:
  • 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26
  • 材料与方法26-36
  • 结果及分析36-53
  • 讨论53-59
  • 小结59-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件62-68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涌;白松涛;许欣;刘渠;徐亚军;陈应坚;甘莉萍;杨慧;杨坤祥;;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方法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2 唐梦君;高玉时;周生;张小燕;唐修君;蒲俊华;葛庆联;;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09期

3 宋榴艳;陈守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2期

4 马艳平;刘振兴;郝乐;林敏;孟轩;柯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汤潜;刘晓斐;胡成进;;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6 蔡哲钧;冯杰雄;朱圣禾;;核酸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7 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2期

8 朱敏;朱水荣;梅玲玲;金大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应用于香港海鸥形菌的检测鉴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10期

9 任春阳;田甜;田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路超;王长印;董振芳;张建;邵松;卢志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春阳;田甜;田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罗兆飞;杨得胜;严乾临;刘军义;盘宝进;韦梅良;;猪圆环2型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吕志慧;马全英;祝秀梅;王凡;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郑念广;曾小娜;罗满林;;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王中光;张守发;曹世诺;贾立军;薛书江;田万年;王暖成;;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赖涵;刘文婷;翁小成;周翔;;基于等温扩增的5-甲基胞嘧啶可视化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9 卢亦愚;;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彩霞;吴绍强;林祥梅;刘建;许遐;;贝类派琴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凯;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雯;链置换等温扩增—电化学传感新技术联用检测miRNA的方法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曹志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应用和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陈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衣原体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4 湛彦超;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稻白叶枯菌方法的建立[D];南昌大学;2008年

5 匡燕云;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方法的建立[D];南昌大学;2007年

6 曹仁祺;日本血吸虫病环介导等温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柳毅;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正荣;结核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徐潮;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10 刘娜;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重症肺炎常见病原体诊断的回顾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4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624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