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0:26

  本文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痛 疼痛


【摘要】:背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病程缠绵难愈,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属典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由多种机制相互影响,至今仍无特效的治疗手段,常以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为原则,药物联合微创介入疗法较推荐。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神经调控技术是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等基于针灸镇痛原理所研发。动物试验表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低频(2 Hz)电针刺激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良好镇痛效果,而高频(100 Hz)刺激无效,其原理可能与激活内源性阿片系统,加速生成和分泌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神经递质介导镇痛有关,也可能涉及脊髓背角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突触传递长时程可塑性变化,即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效应,但临床上是否有效尚未得到验证。为了更好地将基础研究成果服务于临床,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我们秉承转化医学的理念,涉及了本项课题。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疗效的频率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均分为3组,对照组、2 Hz组和100 Hz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1lOmg每日3次;弥可保500μ g每日3次;加巴喷丁胶囊按照固定程序由0.3g每日1次渐增至0.6g每日3次;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mg每12小时1次),2 Hz组和100Hz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频率为2 Hz或100 Hz的TEAS,仪器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其有两对输出电极,末端连接4×4 cm自粘式皮肤电极。刺激部位:A导的一个电极置于发病节段的背侧接近中线处即夹脊穴,另一个置于发病节段皮损的远端即阿是穴;B导一对电极分别置于健侧合谷-足三里两穴。刺激频率为2 Hz或者100 Hz,刺激强度10-15mA,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共14天。2周后,通过VAS评分、NRS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统计分析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课题实际完成58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为18例。治疗2周后,三组的疼痛程度(NRS和VAS)均显著下降(P0.05),但2 Hz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1),100 Hz组与对照组差异无差异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均显著下降(P0.05),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频率为2 Hz的TEAS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镇痛治疗有显著的加强作用,100Hz无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痛 疼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2.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符号说明9-10
  • 综述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现代认识10-28
  • 1 发病机制10-11
  • 2 临床表现11-12
  • 2.1 疼痛性质12
  • 2.2 瘙痒和感觉异常12
  • 2.3 焦虑、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2
  • 3 诊断12
  • 4 治疗12-18
  • 4.1 药物治疗12-15
  • 4.2 介入疗法15-17
  • 4.3 神经调控治疗17-18
  • 4.4 心理干预疗法18
  • 5 预防18-19
  • 6 展望19-20
  • 参考文献20-28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28-41
  • 1 病因病机28-29
  • 2 中医治法29-36
  • 2.1 中药内治法29-31
  • 2.2 中医外治31-32
  • 2.3 针灸疗法32-35
  • 2.4 针药联合疗法35
  • 2.5 穴位注射疗法35-36
  • 3 小结36-38
  • 参考文献38-4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41-49
  • 1 临床资料41-42
  • 1.1 病例来源41
  • 1.2 诊断标准41
  • 1.3 纳入标准41
  • 1.4 排除标准41
  • 1.5 脱落标准41-42
  • 2 方法与步骤42-43
  • 2.1 病例分组42
  • 2.2 治疗方法42
  • 2.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42
  • 2.4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42-43
  • 3 比较分析43-49
  • 3.1 病例脱落情况分析43
  • 3.2 基线资料分析43-44
  • 3.3 视觉模拟评分(VAS)及VAS百分变化值分析44-45
  • 3.4 数字疼痛评分(NRS)及NRS百分变化值分析45-47
  • 3.5 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分析47-49
  • 结果49-50
  • 讨论50-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一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58-60
  • 附录二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60-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4-65
  • 个人简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方剑乔;张奕;刘侃卓;;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7期

2 张嵘;;一种标准化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用于解除吸烟者的烟瘾[J];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盛明山;;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S1期

4 胡兴国;经皮穴位电刺激强度对术后镇痛需求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年06期

5 米慧;巩爱玲;孙伟;冯雪花;李玉;;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卵巢低反应3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刘侃卓;;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89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05期

7 葛建强;张宏;;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治疗慢性Ⅲ型前列腺炎60例[J];陕西中医;2009年01期

8 朱丹华;童基均;潘敏;陈裕泉;陈华德;;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脑电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12期

9 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10 邓林;杨小成;邓田;汤伟;陈访;;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炉;任秋生;沈财成;谢文霞;郑瑞献;倪剑武;;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均炉;任秋生;沈财成;谢文霞;郑瑞献;倪剑武;;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岩峰;;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谢文霞;王均炉;赵红琴;李利红;吴晶;孟轶男;;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术后镇痛尿潴留的疗效评价[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郑娟丽;洪霞;沈锋;崔q 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麻下痔瘘术后尿潴留的影响[A];2013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暨结直肠疾病的微创及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均炉;任秋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氧脑糖代谢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均炉;任秋生;谢文霞;;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氧脑糖代谢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鎏桢;阎俊娟;韩济生;;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27例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治疗作用[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明显;叶开升;金曼;蔡淦;;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金曼;叶开升;陈明显;胡萍;王芹;卢跃棣;叶育双;;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活质量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永红 石田寅夫;可推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DPN[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肩周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谷秋寒;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作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玲;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秋燕;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辉;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于晗;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比较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朱同常;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不液化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范圣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糖代谢障碍作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6 胡先华;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减少镇痛药及其副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郭键;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8 马迎存;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陈琛;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孙玉;基于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中医针刺疗法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5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675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