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易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6:42

  本文关键词: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易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猴免疫缺陷病毒 非人灵长类动物 胃肠道 病理学变化


【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感染HIV不仅会引起宿主血液及粘膜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的减少,CD4+和CD8+T细胞比例的倒置,还会导致宿主多个器官的损伤。肠道损伤就是HIV感染后常见的病变之一。非人灵长类动物不仅在组织结构、生理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方面与人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在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后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特征与人类感染HIV-1后的症状也非常相似,故而被广泛运用为研究AIDS的动物模型。本论文以4只感染SIVmac239后死亡的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感染SIV后死亡时间的不同,将2只25周以内死亡的恒河猴定义为疾病快速进展者,将2只超过106周死亡的恒河猴定义为疾病缓慢进展者,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方法,研究其胃肠道的组织病理变化、粘膜免疫细胞功能变化以及微生物易位情况,并且比较了上述变化在两组之间有无区别。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所有已死亡恒河猴的胃肠道粘膜组织均检测到SIV病毒颗粒;在疾病缓慢进展组,其胃肠道组织粘膜破损、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以及微生物易位现象均较快速组严重,而且疾病缓慢进展组粘膜巨噬细胞吞噬微生物的功能也严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可直观的展现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探究病毒感染宿主的机制,提示宿主疾病发展的过程。本论文以SIV感染后的恒河猴为模型,探究其胃肠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的变化,将为人感染HIV后胃肠道病理学变化的研究提供参照,为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抗HIV药物的药效评价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 非人灵长类动物 胃肠道 病理学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AIDS猕猴模型的肠道病理学研究进展13-33
  • 引言13-14
  • 一、HIV病毒的结构和复制周期14-16
  • 1.1 HIV病毒的结构14-15
  • 1.2 HIV病毒的复制周期15-16
  • 二、AIDS研究的体内外模型16-20
  • 2.1 体外细胞模型16-17
  • 2.2 小型动物模型17-18
  • 2.3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18-20
  • 三、HIV/SIV感染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20-25
  • 3.1 神经系统:脑20-21
  • 3.2 循环系统:心脏和淋巴结21-23
  • 3.3 呼吸系统:肺23-25
  • 3.4 泌尿系统:肾脏25
  • 四、SIV感染后所致的消化系统胃肠道病理变化25-29
  • 4.1 胃肠道的结构和组成25-26
  • 4.2 SIV感染导致胃肠道组织的表观病理学变化26
  • 4.3 SIV感染所致胃肠道细胞和相关分子的变化26-29
  • 五、胃肠道微生物易位29-30
  • 5.1 胃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SIV感染后的变化29
  • 5.2 微生物易位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29-30
  • 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受损胃肠道粘膜的修复30-31
  • 七、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1-32
  • 八、本课题研究思路32-33
  • 第二章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33-53
  • 引言33-34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34-43
  • 一、实验材料34-38
  • 二、实验方法38-43
  • 第二节 实验结果43-49
  • 一、血液中T细胞数量的变化43-44
  • 二、血浆中病毒载量的变化44-45
  • 三、胃肠道组织取材45
  • 四、胃肠道组织的预处理45
  • 五、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中的病毒蛋白p2745-47
  • 六、胃肠道组织的表观病理变化47-49
  • 第三节 讨论49-52
  • 第四节 小结52-53
  • 第三章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微生物的易位和免疫细胞的变化53-69
  • 引言53-55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55-59
  • 一、实验材料55-56
  • 二、实验方法56-59
  • 第二节 实验结果59-65
  • 一、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中易位的微生物LPS及E.coli59-61
  • 二、胃肠道组织巨噬细胞吞噬微生物的功能61
  • 三、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CD4~+T细胞数量的变化61-63
  • 四、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63-65
  • 第三节 讨论65-68
  • 第四节 小结68-69
  • 总结与展望69-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87
  • 附录A87-88
  • 附页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高红,陈亚丽,唐宏,郑永唐;SCID-hu小鼠:HIV研究的小型动物模型[J];动物学研究;2004年04期

2 朱林;张高红;郑永唐;;动物模型在HIV-1杀微生物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动物学研究;2010年01期

3 徐文漭;李霞;赵稳兴;李涛;宋蜀伶;杨举伦;;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组织病理学变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690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690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