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性伴动员检测可行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性伴动员检测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男男性行为者 性伴 HIV检测 性伴告知 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在昆明市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开展性伴动员检测的必要性、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分析影响性伴动员检测的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更好的推广使用性伴动员检测的方式和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于2014年5月~2015年12月,以昆明彩云天空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简称“彩云天空”)为核心,结合“云南平行”同志工作小组、昆明市主城区的四个CDC(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选择昆明市为研究现场开展调查。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HIV阳性MSM(种子)进行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意愿性的调查,再采用滚雪球法让种子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检测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种子和性伴的基本信息(如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种子动员性伴的意愿、动员方式的选择,性伴的HIV感染情况、既往检测情况等)。分别用性伴HIV阳性检出率评价开展HIV阳性MSM性伴动员检测的必要性,用种子愿意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参与率评价其可接受性,用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评价其可行性。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次研究还分别选取部分HIV阳性MSM(种子)、已完成性伴检测的阴性性伴、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和疾控中心医务工作者进行定性访谈,对访谈记录及时听抄、整理、归纳、分类、提取和概念化,为定量调查资料进行补充和说明。[结果]1.对接受HIV检测的性伴进行HIV感染风险的调查发现:137例种子成功动员105名性伴接受HIV检测,其中有38名同性固定性伴、44名为同性临时性伴和23名异性配偶。性伴中检出HIV阳性者16人且均为同性性伴,性伴整体阳性检出率为15.2%(16/105),同性性伴阳性检出率为19.5%(16/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伴既往做过HIV检测者较既往未做过检测者感染HIV的风险更低(OR=0.217,95%CI=0.063-0.745);同性性伴近6个月与男性肛交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较从未使用者感染HIV的风险更低(OR=0.024,95%CI=0.002-0.397),同性性伴同种子有时使用安全套者较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感染HIV的风险更高(OR= 3.431,95%CI=1.012-11.631)。访谈中还发现,醉酒后、使用RUSH/冰毒等物质后的临时性行为可能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2.对种子进行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意愿性的调查发现:共完成对233名性伴的意愿性调查,其中种子愿意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参与率为6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种子类型为既往阳性者相较于本次调查新发现阳性者更愿意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OR=2.427,95%CI=1.341-4.390);种子动员的性伴类型中,相较于同性临时性伴种子更愿意动员同性固定性伴(OR=3.101,95%CI=1.537-6.255),访谈中总结发现,种子愿意动员的性伴类型其意愿性从强到弱:同性固定性伴异性配偶同性临时性伴其他类型性伴(如商业性伴)。种子不愿意动员性伴接受检测前三位的原因是:无法联系(47.6%)、担心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17.5%)、不知道如何沟通(9.5%),访谈中还发现可能的主要原因有:觉得没必要动员、担心受到伤害(如威胁恐吓、名誉损害、经济损失、暴力侵犯等)。3.对接受HIV检测的性伴进行影响检测成功率的调查发现:种子对146名性伴表示愿意动员其接受检测,其中105名性伴成功接受了HIV检测,检测成功率为7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种子动员的性伴类型为异性配偶者较同性临时性伴者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更高(OR=14.095, 95%CI=1.717-115.712);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随种子年龄的递增而增加(OR-2.344,95%CI=1.441-3.813)。访谈中还发现,对HIV检测和艾滋病的偏见、歧视与羞耻感,也可能会影响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在HIV阳性MSM中通过性伴动员检测的方法,性伴的HIV阳性检出率、种子愿意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参与率和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均较高,认为开展HIV阳性MSM的性伴动员检测工作是有必要、可接受且可行的。它是目前扩大MSM人群HIV检测覆盖面的有效补充,该方法对更多、更早的发现HIV感染者,控制HIV在MSM人群性伴间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建议]1.工作流程方面:在HIV阳性MSM性伴动员检测的工作中,咨询员应该了解感染者的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帮助种子选择合适的性伴动员方式和方法。工作过程中不偏见、不歧视,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定期随访种子和性伴,鼓励其形成定期检测和性伴检测的意识。2.推广应用方面:HIV阳性MSM性伴动员检测工作应结合常规的MSM人群感染者管理和随访工作来开展,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其工作流程,强化咨询员的相关培训,逐步将该方法在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性伴 HIV检测 性伴告知 可行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91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1 前言13-16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研究目的15-16
- 2 对象与方法16-28
- 2.1 理论框架16
- 2.2 研究对象16-17
- 2.3 研究方法17-25
- 2.4 技术路线25-26
- 2.5 质量控制26
- 2.6 资料整理与分析26-27
- 2.7 伦理学问题27-28
- 3 结果28-51
- 3.1 一般情况28-32
- 3.2 性伴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32-38
- 3.3 种子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38-44
- 3.4 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44-51
- 4 讨论51-60
- 4.1 性伴动员检测的必要性51-53
- 4.2 性伴动员检测的可接受性53-56
- 4.3 性伴动员检测的可行性56-57
- 4.4 性伴动员检测的风险因素及对策57-60
- 5 结论60-61
- 6 建议61-62
- 6.1 工作流程方面61
- 6.2 推广应用方面61-62
- 7 创新性与局限性62-64
- 7.1 创新性62-63
- 7.2 局限性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82
- 综述82-90
- 参考文献86-90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90-91
- 致谢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频;杨黎炎;许宗严;邱莉霞;张胜男;宋平;;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者性伴干预模式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12期
2 刘毅;陆春;朱国兴;冯佩英;;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一致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4期
3 周跃群;;性伴告知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中的价值[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4 马功燕;姜正好;陈海燕;陈进;;男男性行为人群多性伴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5 廖玫珍;刘学真;傅继华;钱跃升;王同展;黄涛;张晓菲;;2007年山东省部分城市女性多性伴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年06期
6 ;性伴终生[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09年02期
7 王娟;性伴暴力伴随妊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年01期
8 陈怀良;陈磊;田晋;李丹;王晓东;杨斗;张建新;;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伴数量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年12期
9 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龙星;;男男性行为者网络活动及网络性伴相关社会行为特征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03期
10 吴志芬;赛美欣治疗难治性伴合并症淋病的疗效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钟渭;谭永达;徐红;;进行HIV/AIDS阳性告知的实践与思考[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年会暨2007年当代浙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庄英杰 黄显斌 唐明山;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N];科技日报;2002年
2 通讯员 严敏 记者 陈玲;多性伴、双性接触、无保护性性行为、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N];杭州日报;2011年
3 采写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何婉苹 受访专家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李季;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N];广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娟;四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伴特征与艾滋病病毒/梅毒感染状况[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王丽艳;云南省澜沧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网络及吸毒同伴网络特征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芳;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性伴告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朱云芳;云南两所医院女性人工流产现状与心理测评及应对方式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琪;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性伴动员检测可行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晓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性伴生存质量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5 廖留妹;男性接触者中男性性工作者与非男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因素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鑫;中国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现况及趋势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1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71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