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2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表达的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IL-22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表达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肝组织白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检测IL-22的临床意义。方法在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6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2水平,在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22表达。计算患者MELD评分。结果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22水平为(36.2±16.4)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16.4±1.4)pg/ml,t=15.48,P0.05】;在38例患者中,33例(86.9%)肝组织IL-22表达阳性;IL-22水平与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82,P=0.000)。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IL-22高表达,与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判断该病的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病房;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 白介素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急诊与医学救援人才小高地开放性课题(GXJZ401407)
【分类号】:R575.2;R512.62
【正文快照】: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重要病因[1],在从慢性炎症到肝硬化的转变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2,3],其中,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作为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参与机体早期的免疫防御[4]。近年来,研究发现IL-22参与了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是肝炎病毒感染,如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辉;张方信;孙一彬;钱震;李惠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04期
2 李梵;陈国凤;邵清;纪冬;李永纲;韩萍;闫涛;陈菊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预后分析[J];肝脏;2007年06期
3 张敬华;;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后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04期
4 邹同;;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5期
5 马慧;郭芳;魏来;朱赛楠;孙焱;王豪;;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6 谢建萍;龚先琼;谭德明;刘菲;周建亮;;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7 阎双缓;曹治宸;马英;孔丽;;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J];临床荟萃;2007年06期
8 石伟珍;过建春;施军平;王宇芳;荀运浩;;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3期
9 陶明玲;张世斌;陈新月;;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3期
10 徐维国;杨丽;刘小菁;强鸥;;CC族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作用[J];临床荟萃;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彬;夏章;袁虹;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费中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失败18例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文彬;袁虹;夏章;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芳;包蕾;;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5 张占卿;王介非;;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刘燕敏;闫惠平;刘金亭;伍慧丽;王曙照;赵国庆;陈晓;刘德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薛建波;杨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林懋惺;杨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李志彬;唐长华;;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红卫;王金环;李娟;侯维;孟庆华;;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初步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乐山友谊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江懋明;如何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N];乐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宝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郑保平;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证候及病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3 王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HBV易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元;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和肝纤四项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彭经宙;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3 芦亚君;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4 薛建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雯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赵慧慧;黄芪软肝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林懋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徐炜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葛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特点及其与证候、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李迎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73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