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allo-HSCT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CTL治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4:08

  本文关键词:allo-HSCT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CTL治疗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EB病毒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摘要】: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处理方案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以及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机体在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缓慢,感染成为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众多感染病原体中,EB病毒(EBV)是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E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在90%以上,正常人的感染大多表现为潜伏感染的形式。但是移植后机体免疫系统失去了对EBV的监视,导致EBV再激活,引起病毒血症、肺炎、脑炎以及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等并发症。尤其是PTLD,虽然该病发病率低,但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目前对于移植后EBV的感染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机体建立抗病毒免疫,有效率高且毒副作用少,是治疗移植后EBV感染的新途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移植后发生EBV感染的人群,分析高危因素及预后特征,并应用体外制备的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CTL)来治疗移植后EBV感染的患者,研究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防治移植后EBV感染提供新思路。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1.对我中心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EBV感染人群的特征进行研究,统计患者年龄、预处理方案、移植类型、HLA相合程度、GVHD的发生情况等信息,分析EBV血症及PTLD的发生率,找出高危因素,并对感染者的预后特征加以分析。2.采用EBV特异性多肽负载的方法,由G-CSF动员后的供者干细胞采集物作为细胞来源,体外制备病毒特异性CTL(G-CTL),对其表型、功能进行检测,并与未动员供者来源的CTL(N-CTL)进行比较。3.对移植后发生EBV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性输注,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回顾性研究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中心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2例病例,采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EB病毒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及预后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2.研究中国人群HL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找出HLA-A、HLA-B、HLA-DR位点频率高的基因型,根据HLA位点选择并合成EBV特异性抗原肽库。利用动员后供者干细胞采集物作为来源,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分贴壁与非贴壁细胞进行培养,贴壁细胞加入IL-4、GMCSF、TNF-α诱导向DC分化,并在第7天负载EBV特异性抗原肽,而后与非贴壁细胞混合,加入IL-2扩增。第14-21天收获细胞。而后,对收获的G-CTL细胞进行体外检测。测定DC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CD83的表达情况,检测CTL细胞群中CD3+、CD3-CD56+、CD4+、CD8+细胞比例,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ics)检测ctl细胞在受到多肽刺激后胞内ifn-γ的分泌情况,采用cba技术检测培养上清内ifn-γ、tnf-α、颗粒酶b的分泌情况。并与采用同样培养方法得到的n-ctl细胞进行比较。3.选取移植后易发生ebv再激活的高危患者,利用其动员后供者干细胞采集物提前制备ctl,并进行冻存。当患者出现ebv血症时进行治疗性输注,每周输注1次,根据制备的ctl细胞数及临床效果决定具体的输注剂量及输注频次。对于低危或未提前制备ctl的患者,用其供者二次采集的非动员pbmc制备ctl。输注后24h内密切观察发热、皮疹等输注相关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情况,输注后的3月内监测急性gvhd的发生情况。采用pcr方法连续监测患者外周血ebv-dna的拷贝数变化,计算治疗的有效率。结果:1.共对402例移植后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ebv血症的1年累积发生率为42%,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50天,83.5%的感染发生在移植后的100天以内。ptld的1年累积发病率为1.45%,中位发病时间为65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生ebv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预处理中使用atg(p0.001,hr9.92)和发生Ⅲ~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p=0.0016,hr2.42)。具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ebv血症的1年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87.5%vs24.6%,p0.001)。发生ebv血症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发生eb病毒血症患者(58.5%vs75.4%,p0.001)。2.(1)共合成89条ebv特异性多肽,所合成的多肽中由大部分hla-Ⅰ类表位多肽和一部分hla-Ⅱ类表位多肽组成,主要针对ebv-lmp1,lmp2,ebna1,ebna3,bzlf1,brlf1等免疫显性抗原。经验证,此多肽库对hla表位的覆盖率超过了90%。(2)经过7天的培养,贴壁细胞呈现典型的dc形态,经检测,cd11c+细胞比例为97.8%±1.8%,cd80+细胞比例为68.35%±21.3%,cd86+细胞比例为90.4%±10.5%,cd83+细胞比例为13.4%±12.3%。g-ctl收获时细胞总数平均扩增1.7倍,n-ctl平均扩增3.1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tl中cd3+细胞比例为84.3%±8.8%,其中cd4+细胞比例为35.3%±11%,cd8+细胞比例为51.4%±12.6%,cd3-cd56+细胞比例为10.9%±6.7%;与n-ctl相比无明显差别。(3)g-ctl经ebv特异性多肽刺激后,分泌大量颗粒酶b、ifn-γ、tnf-α,分别为5807.8±2926.2pg/ml、450.4±332.9pg/ml、34±32.2pg/ml。ics检测表明g-ctl中cd3+ifn-γ+特异性细胞比例为20.7%±10.5%,其中cd8+ifn-γ+细胞比例为18.4%±10.6%;而n-ctl中cd3+ifn-γ+、cd8+ifn-γ+细胞比例分别为28.2%±17.5%、22.5%±17%,较动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共8例移植后发生EBV感染的患者接受了CTL输注治疗,其中7例采用动员后供者的干细胞采集物制备,1例采用供者二次采集的未动员PBMC进行制备。单次输注剂量为(2.3~35.1)×105/kg,输注总剂量为(0.87~7.89)×106/kg,输注次数为2~8次。输注24h内未见与细胞输注相关的毒副作用。1例患者发生肠道重度急性GVHD,可能与输注剂量的提高及免疫抑制剂的停用有关。6例患者外周血EBV-DNA拷贝数明显下降,达到CR,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5%。结论:首先,本研究对我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特征进行了分析,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长期生存,使用ATG与发生重度急性GVHD是发生EBV血症的危险因素。然后,我们合成了中国人群HLA特异性EBV抗原肽库,验证了其较广的覆盖率,适用于中国人群。并利用动员后供者的干细胞采集物成功制备了EBV-CTL,虽然其扩增能力不及未动员供者来源的CTL,但在细胞表型与功能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最后,我们用CTL治疗了8例患者,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除1例发生急性GVHD外,未见其他毒副作用。采用动员后供者来源的CTL治疗移植后EBV再激活的有效率较高,便于临床应用。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针对不同个体,确定安全的输注剂量,以减少急性GVHD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EB病毒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57.7;R511
【目录】:
  • 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4
  • 实验设计14-15
  • 第一部分 allo-HSCT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15-22
  • 对象与方法15-18
  • 结果18-20
  • 讨论20-22
  • 第二部分 EBV特异性CTL的制备及体外功能研究22-31
  • 材料与方法22-26
  • 结果26-29
  • 讨论29-31
  • 第三部分 EBV特异性CTL治疗HSCT后EBV感染的临床研究31-39
  • 对象与方法31-33
  • 结果33-36
  • 讨论36-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7
  • 个人简历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洪业;浅谈危险因素干预与场所干预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年06期

2 李庆华,王菲,欧阳文,唐静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年06期

3 陈茜;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年03期

4 金燕琴;沈华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11期

5 张明泳;刁玉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6 于艳辉;孙晓红;赵伟丽;;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7 李奋;;儿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8 赵晋霞;;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11期

9 李丹妍;;浅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6期

10 谢小燕,刘雪琴;难免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宝红;蒋秋焕;;早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续专业护理服务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赵华;;供应室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A];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毛丽;;浅谈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预防[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翠兰;胡大一;;长QT综合征发病率及不同年龄段的致命性危险因素[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李成义;林贵军;刘宗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贞;韩钊;范虹;张征;冯靓;叶祖森;;温州地区中青年卒中各年龄段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颖;张寅坤;韩耀风;方亚;;厦门市厦港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学军;何伯玲;苏林雁;;长沙市区儿童电子游戏成瘾危险因素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海明;;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笑微;;10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丽;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和康复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2 于普林;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杰;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及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2 刘媛媛;西安市城区老年人误吸发生及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刘丽丽;早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海燕;Sagliker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程建美;克罗恩病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和随访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石美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罗名雅;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8 姜新;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与发生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9 许秋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形成气道黏液栓的危险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10 黄腾;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45例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7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837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