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与流行现状调查
本文关键词:宕昌县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与流行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甘肃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与流行现状。方法选择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甘肃省宕昌县行政村,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血样巢式PCR检测,调查当地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应用IBM SPSS21.0及SAS9.3对黑热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当地居民215人,家犬40只,驴、羊、马等家畜共计35头。人群血样利什曼原虫巢式PCR检测阳性率为22.74%(49/215),犬血样阳性率为22.54%(9/40),驴和马各有一匹阳性。单因素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分组、是否养犬、是否有畜圈、夏秋季是否使用蚊帐、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率不同的人群组间巢式PCR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分组与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率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结论甘肃省宕昌县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人群,也存在家畜利什曼原虫感染。当地非劳动年龄人口(儿童、老年人)感染率较高,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繁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黑热病 无症状感染 巢式PCR 危险因素
【分类号】:R531.6
【正文快照】: 甘肃省是我国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之一,既往认为该地区黑热病疾病传播主要传染源为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近年来研究表明感染家畜以及无症状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可能在疾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1-3]。甘肃省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形地貌复杂,山峦起伏,是我国山丘型黑热病主要的流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军;利什曼原虫在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传播流行的首次报道[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2期
2 孙彦涛;阿奇霉素在体内和体外抗利什曼原虫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3期
3 肉孜古丽·朱马洪;三种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致病力的初步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4年04期
4 杨钥涛,肉孜古丽,包意芳;利什曼原虫培养方法的改进[J];地方病通报;2005年03期
5 骆伟;;利什曼原虫逃避宿主系统的机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年03期
6 张仁刚;张洁;敬保迁;;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4期
7 熊彦红;官亚宜;曹建平;;利什曼原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3期
8 黄唱洲;伍卫平;官亚宜;;利什曼原虫家畜宿主研究新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年02期
9 王茂英;;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检视[J];中级医刊;1954年08期
10 胡永德;;临床应用的若干抗寄生虫和抗细菌化合物对组织培养的利什曼原虫的作用[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197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成军;夏小兵;王刚;刘妍;钟彦伟;王琳;杨继珍;;杜氏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田玉;陈建平;;我国利什曼原虫新疆771株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马莹;胡孝素;王雅静;王子龙;;杜氏利什曼原虫平原和荒漠疫区分离株LACK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建平;李金福;杨志伟;田玉;马莹;胡孝素;;杜氏利什曼原虫amastin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马莹;简君;严可宁;杜晓清;杨廷富;于建生;;杜氏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LPG1基因序列获取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杨宁;李妍;洪炜;;骨髓内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小儿黑热病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刘丹;王莉新;杨秋美;缪珠雷;陈圣敏;王易;;加味玉屏风散对利什曼原虫感染模型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胡孝素;卜玲毅;芦殿梅;敬保迁;;Ⅰ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不同疫区病原体SSUrDNA多变区序列差异与RAPD结果分析比较 Ⅱ我国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L.d.SC10)LACK抗原基因克隆和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9 陈建平;杨斌斌;徐佳楠;陈达丽;陈宪;孙柯;常凯;朱达峰;赖彩虹;龚雨;;杜氏利什曼原虫rAST1蛋白的制备及用于黑热病诊断的初步研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庆虹 黄显斌;我军传染病研究学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玉;中国不同疫区L.d.ITS序列分析及L.p.PAL、HSP60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巧丽;杜氏利什曼原虫两个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的构建及HSP90在其阶段转变过程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金福;杜氏利什曼原虫amastin基因DNA疫苗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方法的建立[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2 殷丽红;蜥蜴利什曼原虫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交叉免疫保护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琳;利什曼原虫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BALB/c鼠体内分布和增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侯岩岩;新疆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抗原制备及应用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5 屈金辉;利什曼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李博;表达弓形虫ROP18基因重组蜥蜴利什曼原虫的构建及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杨欢欢;弓形虫SAG1转基因蜥蜴利什曼原虫的构建及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2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8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