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7:03

  本文关键词: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小鼠


【摘要】: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的病变情况及经吡喹酮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将15只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吡喹酮治疗感染组(治疗组)、未治疗感染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5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给予200 mg/(kg·d)吡喹酮灌胃治疗,连续3 d;未感染组和未治疗组不治疗。于治疗后4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病变情况,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fh占CD4~+T细胞的比例,检测其表面分子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变明显较轻,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4.1%和69.1%(P0.01)。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4.7%~18.0%和15.6%~25.0%、13.7%~16.7%和12.4%~18.2%、2.5%~6.8%和4.9%~8.0%,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ICO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1%和1.8%~6.8%、1.3%~3.2%和4.1%~7.0%、0.2%~0.3%和0.5%~0.8%,未治疗组高于治疗组和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脾脏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PD-1水平分别为0.5%~1.5%和4.5%~8.9%、0.8%~1.9%和4.1%~10.7%、0.4%~0.8%和1.2%~1.8%,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治疗后4周,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的SEA特异性IgG水平(A450值)分别为2.015±0.061、1.969±0.038和0.139±0.128,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组织病变明显减轻,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ICOS的表达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小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1841,81202301) 第四轮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No.15GWZK0101)~~
【分类号】:R532.21
【正文快照】: 血吸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1,2],超过7亿人有感染风险。目前,尚无实用性的保护性疫苗,化学药物仍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手段。吡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3,4]。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机制除了药物直接作用于虫体外,宿主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洪石,潘海,王恩荣;吡喹酮治疗脑内猪囊尾蚴囊的透射电镜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2 闵卫平;黄文长;夏宝芬;;吡喹酮早期治疗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8年01期

3 乐文菊,许学积,梅静艳;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1年04期

4 刘海清,杨晓华,杨定森;吡喹酮治疗牛血吸虫病出现严重副反应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年05期

5 徐绍锐;在塞内加尔曼氏血吸虫感染治疗中是抗药性导致了对吡喹酮的不敏感吗——对实验证据总的看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3年03期

6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Ⅳ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年02期

7 黄一心;;吡喹酮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年01期

8 马云祥;朱金华;刘振声;魏建勋;薛晓玲;种杰;刘章玉;郑秀芝;;——吡喹酮治疗人体皮肌内猪囊虫病远期效果观察(Ⅵ)[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3年03期

9 刘冲英,钱燕喃,张新,陈锦苏,笪又珍,魏宝茹,童跃宽,王学东,杨勇,周煜清,赵家慧;小剂量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6年03期

10 朱毅,韩世福,,刘欣,赵崇智,宿丽英,张文萃,成力伟,张诚,叶碎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手术并服吡喹酮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峰;蔡卫民;陈智;杨艳宏;翁红雷;刘荣华;;γ-干扰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影;张瑾;刘向芹;薄淑英;王国治;杨英超;辛晓芳;;不同吡喹酮给药方案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结果比较[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刘向芹;张影;张瑾;薄淑英;辛晓芳;;日本血吸虫感染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4 张影;张瑾;刘向芹;薄淑英;王国治;杨英超;辛晓芳;;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后肝脾形态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5 王光岳;刘平;殷秀;王庆华;;应用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疗效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张彬彬;蔡卫民;陶君;郑敏;刘荣华;;吡喹酮与γ-干扰素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Smads转录水平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袁明珠;;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前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耀华 刘平;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越进;吡喹酮抑制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纤维化和炎症应答的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艳艳;芦荟大黄素和吡喹酮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大可;吡喹酮及VA二唑类衍生物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徐标;槲皮素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严亚军;三氯苯达唑与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4 张祖萍;提高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侯循亚;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4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934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