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斑头雁(Anser indicus)携带病原的监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藏地区斑头雁(Anser indicus)携带病原的监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禽流感病毒 H5N1 粪便细菌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分析 耐药性
【摘要】:青藏地区是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越冬地,每年约上万只候鸟在此停留。2005年5月,青海湖野鸟中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上千只野鸟死亡,其中超过一半为斑头雁(Anser indicus),随后该病毒扩散至欧洲和非洲地区,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该毒株在中亚迁徙路线的候鸟中被多次分离到,这使野鸟在禽流感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受到关注。除禽流感病毒外,斑头雁也可能携带病原细菌,对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每年4~9月,有超过6000只斑头雁陆续迁徙至青海湖进行繁殖及育雏,频繁的个体间的接触可能会促进了病毒、细菌等病原在野鸟之间的水平传播。本研究于2013~2015年,采集青藏地区斑头雁组织器官及新鲜粪便累计1792份,首先采用RT-PCR试验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然后对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品,采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最后对分离得到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2015年青海湖采集到的斑头雁粪便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分析,探讨斑头雁粪便中携带细菌性病原的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5斑头雁携带禽流感病毒检测与病毒的分离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在环青海湖湿地河口采集斑头雁粪便及组织样品124份、348份、860份,其中2015年在青海湖月牙湾采集死亡斑头雁幼鸟一只;2015年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采集斑头雁粪便460份。对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显示2013~2015年,青海湖斑头雁中禽流感病毒核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72%(9/124)、5.7%(20/348)、18%(157/860);2015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采集到的斑头雁粪便中,禽流感病毒核酸的阳性检出率是22%(101/460)。从2015年采集的死亡斑头雁幼鸟的肺部组织和3个斑头雁粪便样品中共分离到4株禽流感病毒H5N1,分别命名为A/bar-headed goose/Qinghai/F/2015(H5N1)、A/bar-headed goose/47/2015(H5N1)、A/bar-headed goose/Qinghai/70/2015(H5N1)、A/bar-headed goose/Qinghai/133/2015-(H5N1),简称QHL-F、QHL-47、QHL-70、QHL-133。2.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对2015年分离到的4株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并进行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分离株QHL-F、QHL-47、QHL-70、QHL-133属于2.3.2.1c谱系,与2015年1月三门峡大天鹅疫情中分离到的毒株A/whooper swan/Henan/SMX1/2015(H5N1)各个基因片段均高度同源,且序列的一致性在99%~100%之间。对青海湖分离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发现其HA蛋白碱性裂解位点均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分子特征。HA蛋白138A、160A位点发生变异,突变用这种形式表示:S138A,表示有S突变为A,这可能会增强病毒结合哺乳动物受体的能力。NA茎部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这可能会增加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致病力。此外,未发现其他与病毒致病性及耐药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3.斑头雁粪便中细菌的分离鉴定从2015年采集的斑头雁粪便中挑选出30份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从30份斑头雁粪便中共分离到细菌123株,根据细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形态特征以及革兰氏染色情况,将分离到的细菌分为10类,分别从每一类细菌中挑取一株细菌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枯草芽孢杆菌(Arthrobacter citreus)、柠檬节杆菌(Bacillus subliti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lrefaciens)、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选取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药敏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水生拉恩菌、杀鲑气单胞菌和成团泛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其他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其余受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H5N1 粪便细菌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分析 耐药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前言15-30
- 1.1 禽流感概述15-23
- 1.1.1 禽流感定义15
- 1.1.2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和命名15-16
- 1.1.3 禽流感病毒粒子特点16
- 1.1.4 禽流感病毒基因及其编码蛋白16-17
- 1.1.5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17-18
- 1.1.6 禽流感病毒的耐药机制18
- 1.1.7 禽流感的流行与危害18-20
- 1.1.8 禽流感的宿主范围、致病性及决定因素20-22
- 1.1.9 野生鸟类感染禽流感情况22-23
- 1.2 野鸟中携带的细菌23-27
- 1.2.1 革兰氏阳性球菌23-24
- 1.2.2 革兰氏阳性杆菌24
- 1.2.3 肠杆菌科24-25
- 1.2.4 分枝杆菌科25
- 1.2.5 弯曲杆菌科25
- 1.2.6 螺旋体科25
- 1.2.7 巴斯德氏菌科25-26
- 1.2.8 弧菌科26
- 1.2.9 支原体26
- 1.2.10 衣原体26-27
- 1.2.11 立克次氏体及无形小体科27
- 1.3 斑头雁的重要分布与迁徙27-29
- 1.3.1 斑头雁迁徙路线的研究方法27-28
- 1.3.2 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及其影响因素28
- 1.3.3 斑头雁在我国的重要分布地点和时间28-29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29-30
- 第二章 2013-2015 年斑头雁携带禽流感病毒检测与病毒的分离30-42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30-37
- 2.1.1 实验材料30-32
- 2.1.2 实验方法32-37
- 2.2 结果和讨论37-41
- 2.2.1 结果37-39
- 2.2.2 讨论39-41
- 2.3 小结41-42
- 第三章 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42-66
-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42-48
- 3.1.1 实验材料42-43
- 3.1.2 实验方法43-48
- 3.2 结果与讨论48-65
- 3.2.1 结果48-62
- 3.2.2 讨论62-65
- 3.3 小结65-66
- 第四章 斑头雁粪便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66-77
-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66-70
- 4.1.1 实验材料66-67
- 4.1.2 实验方法67-70
- 4.2 结果与讨论70-75
- 4.2.1 结果70-74
- 4.2.2 讨论74-75
- 4.3 小结75-77
- 参考文献77-92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92-93
- 致谢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研制出抗禽流感新药[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20期
2 徐兆炜;禽流感1999年近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年02期
3 谢健屏;禽流感病毒[J];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04期
4 ;禽流感的病毒特性[J];中国家禽;2001年05期
5 ;禽流感高免球蛋白效果好[J];中国家禽;2001年08期
6 ;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外经贸部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严堵禽流感[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年03期
7 ;农业部等紧急通知各地严防禽流感[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6期
8 罗开健,沈祥广,苏鸿程,劳秋红;禽泰克对禽流感的防治效果试验[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年02期
9 卢建红;禽流感的危害[J];湖南农业;2001年03期
10 魏凤祥,周琦,张萍,叶喜永;加强禽流感诊断 提高预防能力[J];中国动物保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林;;禽流感和公共卫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何义林;叶冬青;;禽流感病毒对人类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春阳;李东;;再论“以科学发展观应对禽流感事件”——评禽流感病毒变种两次恐慌论[A];首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8年
4 邓洁丽;段明星;俞初一;江龙;;聚联乙炔有序组装体在识别禽流感病毒方面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孙恩泽;谢敏;赵海粟;黄碧海;刘书琳;张万坡;张志凌;王汉中;庞代文;;量子点标记禽流感病毒[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黄志坚;陈强;李清禄;王寿昆;江和基;;不同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的杀灭试验[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转变饲养方式,,促进海西畜牧业和谐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祖华;张敏;程礼明;徐彬;沈彩信;;禽流感流行趋势分析[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志宇;张议文;刘桂林;;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刘迎芳;饶子和;;禽流感病毒(H5N1)RNA聚合酶PA亚基相关三维晶体结构与功能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韦婷;胡杰;兰彬;陆文俊;苏凯;覃芳芸;;广西暴发中低毒力禽流感情况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流行病学中心主任 崔尚金 博士;候鸟发生禽流感给我们的警示[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2 莫书莹;世卫警告:禽流感或大流行全球经济应警惕[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魏红欣;禽流感“啄”痛全球经济[N];国际金融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许凯;狙击禽流感:一场鸟与人的战争[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新华社记者 杨爱国;防控禽流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N];光明日报;2005年
6 李杨;禽流感疫情不会长期影响农产品期价[N];金融时报;2005年
7 罗政、夏文辉;香港强化防止禽流感措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向永 赵秀芹;禽流感让全世界手牵手[N];市场报;2005年
9 ;禽流感病毒能否绝迹?[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何源;严防禽流感从境外传入我国[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镇;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急性呼吸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赵蔚;基于磁分离和荧光量子点标记的高灵敏禽流感病毒检测[D];武汉大学;2012年
3 区嘉贤;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4 刘三红;禽流感的数学建模及数值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樊兆斌;野鸟源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及其致病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桑晓宇;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豚鼠模型中水平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7 杨文涛;靶向树突状细胞通用型禽流感病毒重组乳酸菌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石霖;北方某省主要亚型禽流感现地调查分析及RT-LAMP检测方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晓剑;HA蛋白糖基化修饰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复制、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年
10 朱闻斐;H7N9禽流感病毒致病与传播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龙;2014年度中国东部候鸟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徐晓龙;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韩苗苗;一类人畜共患的禽流感传染病传播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秋珍;H9N2禽流感病毒NS1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DF-1细胞凋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梁威;5株H9N2亚型AIV血凝素结构分析及感染A549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媛媛;MDCK细胞表达鸡ST3GAL I基因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情况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孟芳;H9N2亚型禽流感HA基因演化及其内部基因在H5N2亚型流感病毒演化中的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韩雯;山东地区H9N2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毒株分子生物学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查国飞;昆虫细胞表达重组H5亚型禽流感HA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10 侯群;新疆青格达湖湿地鸟类中H5、H7亚型AIV和NDV流行病学监测[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8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03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