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系统的类型与生产力
本文关键词:草原放牧系统的类型与生产力
更多相关文章: 草原 放牧系统类型 生产力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 畜产品单位 过度放牧
【摘要】:根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划分了高寒、荒漠、半荒漠、亚热带森林灌丛、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温带森林灌丛、热带森林灌丛8个类型的放牧系统。放牧系统经历了原始游牧、粗放游牧、过度放牧和现代化放牧4个演替阶段,根据3个类型放牧系统生产力长期动态,我国主体仍为过度放牧系统,但开始向现代化放牧系统转变。我国放牧系统生产力平均18.04APU·hm~(-2),总计63.50亿APU,每年可产肉295.9万t。我国放牧系统存在结构性超载,即整体超载,但是部分区域、部分季节存在放牧利用不足。目前,我国草原增产潜力为0.5~2倍,关键途径是实现草原放牧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草原 放牧系统类型 生产力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 畜产品单位 过度放牧
【基金】: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温带草原重点牧区草地资源退化状况与成因调查”(2012FY11190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3B05)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19)
【分类号】:S812
【正文快照】: 草原(Rangeland)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0%以上[1],其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占陆地的30%~35%,养活了世界约1/3的人口,是全球家畜生产的主体[2]。草原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占国土总面积的41.7%,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农牧区社会稳定的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萍;;先秦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侯扶江,常生华,于应文,林慧龙;放牧家畜的践踏作用研究评述[J];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3 万里强;万江春;李向林;何峰;吴维达;赵云;;山羊补饲与草畜平衡及其系统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泽英;班镁光;梁应林;戴德武;周贤斌;龙光琼;李显刚;;舍饲条件下羔羊精料补饲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2 易华;任玉平;専静;李学森;杨奎花;刘娜娜;朱昊;侯钰荣;陈强;王吉云;托里肯·阿达里别克;;新疆天山北坡牧户效益跟踪调查[J];草业科学;2014年07期
3 成为杰;;区域合作的系统耦合模型及现实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张美玲;;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的实现路径[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凌雪;王望生;陈靓;孙丽娟;胡耀武;;宝鸡建河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秦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0年01期
6 王让会;张慧芝;黄青;;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及规律[J];科学通报;2006年S1期
7 任继周;;系统耦合在大农业中的战略意义[J];科学;1999年06期
8 杨志龙;牛玉凤;董朝阳;;系统耦合:肃南县畜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开发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王玮明,李镇清;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分布的扩散模型Ⅲ[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滕星;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与践踏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云启;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国宏;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9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学录;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翔燕;吴文化视域下的无锡饮食特色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邓正龙;清前期嵩山体育文化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闻静;西安地区两千年来人下颌骨后段形态学演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李玉麟;先秦荆楚饮食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曾慧芳;中国古代石磨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吴维达;不同放牧处理对南方人工草地及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高慎强;先秦食盐经济文化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宏,陈佐忠,汪诗平,黄德华;草原放牧系统持续管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及放牧率对草-畜系统影响分析[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2 汪诗平,李永宏,陈佐忠;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适宜放牧率的研究 Ⅰ.以绵羊增重及经济效益为管理目标[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3 许志信;;国外草原放牧利用的强度及其测定方法[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5年03期
4 范林祥;;贵州南部绵羊放牧利用强度的研究[J];草与畜杂志;1990年02期
5 胡民强;廖国藩;刘玉红;王淑强;陈宗玉;李兆芳;唐树文;;亚热带中山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J];草业科学;1992年02期
6 董全民;恰加;赵新全;马玉寿;;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现状[J];草业科学;2007年11期
7 张泽军;;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草业科学;2008年09期
8 柴琦;李霞;梁天刚;;北疆牧区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与评价[J];草业科学;2009年04期
9 蒋文兰;刘兴元;吴明强;;人工草地肉牛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6年01期
10 吴汝祚;;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洪;;放牧系统的管理[J];内蒙古草业;1990年03期
2 雷桂林;侯扶江;;肃南山地放牧系统四季供需动态模型[J];草业学报;2006年01期
3 张彦宇;李文龙;韩晓卓;李自珍;;存在周期制约作用的草原放牧系统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及其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焦锋;李冬梅;罗大芸;;一类具有收获的放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李向林;;黔西高原绵羊放牧系统的改良[J];草业科学;1992年03期
6 李向林;袁庆华;;控制放牧系统的原理和方法[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3年04期
7 钟声;云南省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的草畜季节矛盾及对策[J];黄牛杂志;2002年02期
8 熊小刚,韩兴国,陈全胜,米湘成;平衡与非平衡生态学在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系统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9 吴应松,林昆宁,熊国民,孟维亮;红瓦房草地奶牛示范区成效显著[J];草业科学;1997年01期
10 宫海静;王德利;;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白;赵新全;张耀生;靳议超;韩银仓;;青藏高原牦牛生产系统能量流及其可持续发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马效军 实习生 王剑锋;中日韩国际草地大会召开[N];甘肃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宫海静;松嫩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俊;卫星放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文乐元;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草畜动态平衡过程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38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03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