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鸡舍微生物气溶胶中真菌种类及鉴定

发布时间:2017-10-23 08:54

  本文关键词:鸡舍微生物气溶胶中真菌种类及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鸡舍 真菌气溶胶 定量 ITS基因 种类鉴定


【摘要】:鸡舍气载真菌中含有许多致病菌,不仅污染鸡舍,对养鸡业造成危害,还可扩散到周围环境,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养殖模式,舍环境中真菌气溶胶含量的动态变化分布,弄清气载真菌种群,对有针对性防控气载真菌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课题采用TYK-6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自动采样器历时一年对9个不同养殖模式的鸡舍内空气进行自动采样,共采集99个样本,捕获活性26703个真菌菌落,分离出153株真菌。结果显示:不同养鸡模式的舍内真菌浓度差异显著,其中地下养鸡模式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1.50±0.36×103CFU/m3)均高于封闭式(1.04±0.14×103CFU/m3)、半封闭式鸡舍内的真菌气溶胶浓度(0.98±0.25×103CFU/m3);肉鸡舍内的真菌气溶胶浓度(3.12±0.48×103CFU/m3)高于蛋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1.09±0.11×103CFU/m3);鸡舍内真菌浓度随日龄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9日龄、14日龄、30日龄和37日龄肉鸡的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分别为0.11±0.06×103CFU/m3、0.50±0.37×103CFU/m3、0.56±0.05×103CFU/m3、3.67±0.25×103CFU/m3;不同的季节,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也各不相同,夏季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最高(1.78±0.26×103CFU/m3),春季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最低(1.06±0.22×103CFU/m3);真菌粒子在采样器六级别上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分布高峰处在E级,其中地下养鸡、封闭式、半封闭式模式的真菌粒子粒径在E级的分布比例分别为37.3%、26.9%、34.6%。上述结果提示鸡舍内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受养殖模式、季节和鸡品种、日龄的影响。从捕获的26703个真菌菌落分离鉴定153株真菌,持续观察菌落培养性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的形态特征,同时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菌株进行DNA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ITS序列测定。根据测序结果并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将分离真菌鉴定为15个属,26个菌种,其中黑曲霉(15株)、黄曲霉(10株)、绳状青霉(9株)、芽枝状枝孢菌(16株)、链状假丝酵母(8株)为优势菌种,这些优势菌种数占总菌落数的比例为37.9%。试验结果表明采用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是较理想的真菌鉴定方法。
【关键词】:鸡舍 真菌气溶胶 定量 ITS基因 种类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的研究进展10-20
  • 1.1 真菌气溶胶的概念10
  • 1.1.1 真菌气溶胶(Fungal aerosol)10
  • 1.1.2 可吸入真菌气溶胶(Inhalable ariborne fungi)10
  • 1.2 真菌气溶胶的危害10-12
  • 1.2.1 真菌气溶胶对动物和饲养人员的影响10-11
  • 1.2.2 真菌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11-12
  • 1.3 优势菌群地区分布12-13
  • 1.4 真菌分类的意义13-14
  • 1.5 采样方法14-16
  • 1.5.1 自然沉降法14
  • 1.5.2 沉降式静电采样法14
  • 1.5.3 固体撞击式采样法14-15
  • 1.5.4 液体撞击式采样法15
  • 1.5.5 采样器的选择15-16
  • 1.6 真菌的鉴定方法16-20
  • 1.6.1 传统的形态学方法16
  • 1.6.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16-20
  • 第二章 不同养鸡模式舍内空气真菌的定量研究20-32
  • 2.1 材料和方法20-23
  • 2.1.1 材料20
  • 2.1.2 方法20-23
  • 2.2 结果23-27
  • 2.2.1 不同季节鸡舍内真菌气溶胶的浓度23-24
  • 2.2.2 不同日龄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24
  • 2.2.3 不同鸡种类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24-25
  • 2.2.4 不同养殖模式鸡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25-26
  • 2.2.5 真菌粒子分布高峰26-27
  • 2.2.6 优势菌群27
  • 2.3 讨论27-31
  • 2.3.1 影响鸡舍真菌气溶胶浓度的因素27-29
  • 2.3.2 真菌粒子可达到呼吸道各部位的百分比29-30
  • 2.3.3 优势菌群的潜在危害30-31
  • 2.4 小结31-32
  • 第三章 养鸡环境空气气溶胶中真菌种类的鉴定32-55
  • 3.1 材料和方法32-34
  • 3.1.1 材料32
  • 3.1.2 方法32-34
  • 3.2 结果与分析34-52
  • 3.2.1 PCR结果34
  • 3.2.2 分离株的鉴定34-52
  • 3.2.3 鸡舍气载真菌鉴定结果52
  • 3.3 讨论52-54
  • 3.4 小结54-55
  • 第四章 结论55-56
  • 4.1 主要结论55
  • 4.2 创新点55
  • 4.3 进一步研究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简介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慧敏;刘铁志;李桂林;巴特尔;;内蒙古红菇科真菌形态学和ITS测序分类鉴定[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2 刘达综;高慧珊;刘娜;何洁明;徐树兰;郑常格;吕思行;;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J];天津科技;2015年08期

3 鲍方名;沈海英;;浅析微生物鉴定在污染调查中的应用[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5年04期

4 杨金燕;姜于兰;杨亚曦;曾琛;王,

本文编号:1082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082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