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CIII引发猪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通路分析
本文关键词:ApoCIII引发猪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通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ApoCIII 猪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反应 分子通路
【摘要】: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内皮的主要成分,能够保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从而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对血管的舒张与收缩、凝血与抗凝、细胞粘附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病理状态下可参与炎症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后,可以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对炎症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从而参与炎症过程。载脂蛋白CIII(Apolipoprotein CIII,Apo CIII)是在肝脏和小肠合成的由7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主要存在于乳糜颗粒、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面。Apo CIII具有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和抑制肝脏富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清除等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学作用最终引起血管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在体外培养猪血管内皮细胞过程中添加Apo CIII模拟其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并利用深度测序等方法探求Apo CIII引发细胞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及分子通路。本实验首先体外培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添加不同浓度Apo CIII对血管内皮细胞中粘附因子(VCAM-1、ICAM-1)和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筛选出Apo CIII的适宜添加浓度。结果表明添加Apo CIII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由多角形变为梭形,且添加浓度为50μg/ml时能显著上调ICAM-1、VCAM-1 m RNA表达水平,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随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Apo CIII刺激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测序的结果。结果表明,Apo CIII处理组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共有64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包括39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57个下调表达基因。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信号通路,其中MAPK通路涉及21个基因。最后,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po CIII对MAPK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因子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通过ELISA法检测MAPK抑制剂与Apo CIII共同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po CIII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中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ELISA检测结果表明ERK1/2抑制剂与p38 MAPK抑制剂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后,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Apo CIII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ApoCIII 猪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反应 分子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引言13-14
- 第一篇 文献综述14-25
- 第1章 载脂蛋白CIII研究进展14-19
- 1 载脂蛋白CIII概述14-16
- 2 载脂蛋白CIII的生物学功能16-17
- 3 载脂蛋白CIII与相关疾病17-19
- 第2章 血管内皮细胞19-25
- 1 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19
- 2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19-21
- 3 血管内皮细胞与炎症21-25
- 第二篇 研究内容25-49
- 第1章 不同浓度Apo CIII对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25-34
- 1 材料与方法25-30
- 2 结果30-32
- 3 讨论32-33
- 4 小结33-34
- 第2章 Apo CIII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34-43
- 1 材料与方法34-38
- 2 结果38-41
- 3 讨论41-42
- 4 小结42-43
- 第3章 MAPK信号通路在Apo CIII引发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作用43-49
- 1 材料与方法43-46
- 2 结果46-47
- 3 讨论47-48
- 4 小结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60
- 导师简介60-61
- 作者简介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咏舟,曾明华,魏建忠,谢三星;动物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1998年03期
2 孙国凤;;东京大学克隆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因子[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11期
3 穆杨,张彦明;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J];畜牧兽医学报;2004年01期
4 苏正元;张彦明;洪海霞;刘建玲;;应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使猪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的初步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年04期
5 吴康,薛明强,吴海琴,李义,宋学宏,王裕兴;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J];水生生物学报;2001年02期
6 刘雷;亓宏伟;王蔚曜;肖鹏;王永强;郭荣富;;川芎提取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年01期
7 孙广力;蔡雪辉;郑世民;孙刚;荣福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猪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培养特性[J];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10期
8 穆杨,张彦明;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5期
9 高瑞金;刘学;崔卫波;谭海明;张碧成;陆倩倩;张雨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传代培养[J];山东畜牧兽医;2013年04期
10 张文婷;张莲芬;周利苹;金坚;;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PAI-1 mRNA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祝光礼;;中医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2 叶盛;张怀勤;林以诺;黄伟剑;张艳丽;邵小琳;;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宗城;;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郑怀恩;李大元;王俊茹;Martin Hauer-Jensen;;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A];全国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王楠;吕欣;范传东;霍思维;张尚立;苗俊英;;二甲基亚砜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夏尊恩;李艳;汪明;;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初步探索[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军;齐法莲;陈英剑;胡成进;;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乔亮;陆树良;高见佳宏;郭静萍;优美香;尾乡贤;廖镇江;史济湘;;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超群;范晓莉;尼莫地平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记者 刘云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山东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崔钊;感染时血小板为何减少[N];健康报;2007年
4 董德伍;体外反搏研究进入新阶段[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万同己;VC、VE对DM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廖福龙;用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新领域[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呙恒娟;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对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及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2 何霆;miR-542-3p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杨小梅;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早期Tim-3的免疫学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刘s,
本文编号:1089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08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