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抗寄生虫药物的药效建立在药物分子与寄生虫或动物机体不同靶组织、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多样,抗寄生虫机理复杂。随着新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抗寄生虫药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新的药物结构和作用靶标不断发现,作用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作者主要对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动物 抗寄生虫药物 机理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101)
【分类号】:S855.9
【正文快照】: 动物寄生虫病严重影响肉、奶、蛋的产量,皮毛质量和役畜的使役能力,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某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还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1]。长期以来,对动物寄生虫病的控制主要依赖药物,药物防制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是最有效且可靠的手段[2]。掌握抗寄生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宗华,谢明权;抗蠕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2年01期
2 肖树华;;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Xiao Wenhua;Yang Haifeng;Jin Liqin;Li Yongjun;Bu Shijin;Tao Jianping;;Detection of Praziquantel Content in Praziquantel Injection by HPLC[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4年06期
2 杨海峰;金礼琴;李勇军;卜仕金;陶建平;;HPLC法测定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的含量[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3 杨巧林;蔡茹;李欣;李颖;郭俊杰;刘爱平;张惠琴;夏超明;;日本血吸虫吡喹酮耐药虫体筛选及其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年03期
4 肖树华;;宿主因素在吡喹酮抗血吸虫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年03期
5 肖树华;;近年来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的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3期
6 黄灿;胡旭初;王乐旬;吕刚;余新炳;徐劲;;4种驱虫药对重组华支睾乳酸脱氢酶(CsLDH)作用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11期
7 蔡茹;杨巧林;张惠琴;夏超明;;细胞松弛素D与钙通道阻滞剂拮抗吡喹酮作用对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4期
8 孙雨;范育松;范建华;王柄樟;卜仕金;;HPLC法检测水牛血浆中吡喹酮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0年03期
9 汤佳莘;欧阳五庆;吴小利;;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汤娟娟;季小芳;朱郇悯;黄华逸;李孜;;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2和6的表达变化[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浩;孙海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喹酮片含量[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2 王志霞;乔春华;;吡喹酮衍生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卢艳;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初步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玲;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靶分子筛选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蔡茹;吡喹酮抗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海峰;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价[D];扬州大学;2014年
5 郑新生;吡喹酮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及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治疗[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康乃馨;白头翁皂苷单体抗日本血吸虫及曼氏血吸虫的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不同温度下芬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艳丽;日本血吸虫鞘脂激活蛋白原T细胞免疫原性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方彦;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欣;药物(吡喹酮)压力下的日本血吸虫抗性诱导及五种地西泮衍生物抗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陈虹;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Sj29的鉴定和保护性效果评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杨巧林;药物(PZQ)压力下日本血吸虫的耐药性诱导及抗血吸虫新药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曲国立;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及其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10年
8 刘晨晨;白头翁五种提取物和单体(BTW5)抗日本血吸虫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黄大可;吡喹酮及VA二唑类衍生物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晓燕;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树华,杨元清,舒永生,王祖武;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的皮层、合体细胞、卵黄细胞和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影响[J];动物学报;1981年04期
2 余祖功,包鸿俊;吡喹酮和硝硫氰醚对日本血吸虫体内5-HT含量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2年05期
3 肖树华,薛海筹,郭惠芳,杨惠中,邵葆若;感染小鼠用吡喹酮治疗后其体内血吸虫体表抗原的显露[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1年06期
4 连惟能,黄美玉,魏承慈,徐肇s,
本文编号:1111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111064.html